氣候變遷:關於科學、保護人類文明與下一份IPCC氣候報告的最新訊息 講座
2013珍愛藻礁千人健行活動
「銅板農學院」四月份課程開始報名
張昭鼎逝世二十周年紀念研討會
2013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全國研討會
第十五期寬尾鳳蝶班解說員培訓
{通往花蓮半農半X的幸福之路計畫}招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公益贊助
活動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訪客
【評論連結】 甚麼都吃 美國牛蛙帶來生物浩劫
發生在新北市江翠國中的「抱樹」行動從28日上午6時至今中午12時,已滿102小時,抱樹人江翠護樹志工隊總幹事潘翰疆吃喝拉撒睡都在樹上,每夜在樹上以童軍繩架起勉強堪用的繩床, 卻四肢發麻難以成眠,雖以寶特瓶、塑膠袋解決排泄問題,但仍少喝少吃避免多餘的動作。如此辛苦異常,他仍堅定地說,「要用盡我的生命、用盡我的身體,抵抗到最後一刻...直到這些樹確定不會被移走為止。」
辛苦的,不只是樹上的潘翰疆,還包括江翠護樹志工隊來自江翠國中退休老師與社區媽媽組成的成員,以及看到臉書訊息或媒體報導前來聲援的民眾,他們每日不分晝夜在校園圍牆外排班,負責照顧潘翰疆的生活起居,透過長竿和繩索傳遞飲食,時時注意工地的動向,堤防開發單位突襲施工的同時,仍不厭其詳向路過民眾解說護樹行動,以及江翠國中校方6年來,不顧校內教師多數反對,執意耗資3億蓋游泳池和停車場,也完全不提老樹保護方案的荒謬。
精彩內文
劉東啟教授談經常被誤解的醫樹小知識
江翠國中最壞環教課鐘響 31小時「抱樹」力抗「斧頭幫」
無懼恐嚇 江翠退休老師買保險 示護樹決心
城市裡的樹木哀歌
我們的島∣黑琵新家要開路
採訪、撰稿:陳佳珣;攝影:陳志昌、柯金源;剪輯:劉啟稜
茄萣濕地,觀察黑面琵鷺的新亮點,2013年1月普查發現,全世界數量2,725隻,台灣就有1,604隻,而茄萣濕地一個小小池塘,更聚集了154隻。長期觀察黑面琵鷺的王徵吉認為,這裡是很好的棲地,而且距離近容易觀察。但是高雄市政府現在卻準備,要在這裡開路,黑面琵鷺的棲地,岌岌可危...
隨著濕地保育意識提高,營建署在民國100年,將茄萣濕地命名為竹滬鹽田濕地,並列入國家重要濕地,面積171公頃,高雄市政府也推動為濕地公園。82公頃的蘆葦區地目變更為公園用地,鹽田大水池也朝此方向進行。但另一方面,高雄市政府卻打算在中間開闢一條30公尺寬的1-4號道路,將濕地切割,得知消息的鳥友,都感到憂慮。
精采內文
我們的島∣垃圾山大改造
採訪、撰稿:陳佳珣;攝影:鄭嘉明、張光宗、陳慶鍾;剪輯:劉啟稜
台北市有個超級大工地,正上演現代版愚公移山的故事,只不過這裡移的是垃圾山。民國五、六十年代,垃圾處理並不如現在進步,垃圾到處堆置,山巔海邊,都看得到垃圾堆,甚至在城市上演垃圾大戰。由於當年缺乏管理掩埋場知識,垃圾露天堆置惡臭飄散,甚至常常發生悶燒、引發火災,還衍生出污染河川、土地的問題,台灣第一座垃圾山─內湖垃圾山,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
垃圾山是台灣廢棄物管理的一頁歷史,這些當年位在城市邊緣的土地,隨著都市擴張、人口成長,已經成為民眾休閒運動的好地方,為擁擠的城市,提供一個喘息空間。梁蔭民認為,這些土地究竟是城市發展的綠地,還是把它還給自然、還給河川,讓河道成為生物棲息的廊道,人類利用河川地,還是產生拉扯。當我們覺得是綠地,人工東西就會多,當我們覺得該還給自然,人工的東西就會比較少。人對河,始終從人的需求角度出發,回顧這段垃圾山歷史,讓我們重新省思,人與河的關係。
環境大記事∣播報員:徐琬婷
面對全球暖化問題,澳洲和中國官方宣布合作開發兩國的碳交易市場,積極建立穩固的國際碳市場,同時有助於減少碳排放。節能減碳的同時,更要邁向非核家園,昨(31日)馬總統率領相關首長與媽媽監督核電聯盟就核電議題會面,陳藹玲等人以監督的立場,要求台電與原能會落實資訊公開。
印度唯一環礁首次發現珊瑚產卵,在近來珊瑚生存不易的環境下,這樣的礁岩繁殖現象實屬難得,代表當地珊瑚礁現處於健康狀態。動物也需要受到保護甚至是法令規範保障,動物展演場所缺專法規範,業者常以教育為名,行虐待動物之實,毫無尊重動物福利。另外,為求杉原海岸能達到世代與環境共生,藉由後美麗灣大圓桌討論,描繪東海岸的永續願景,希望能在集思廣益下,為部落與生計主導下的杉原海岸獻策,進而得以從「家園自足」與「部落分享」的模式找到愉快的生活方式。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深度報導∣搶救罹患核癌的母親:台灣核電廠爐心熔毀機率高達24%(上)
作者:高成炎(環保聯盟反核小組召集人、台大資訊工程系教授)
台灣核電廠發生1979年美國三哩島核災或1986年前蘇聯車諾堡式核災的機率有多大。筆者在20年前,即1993年發表於當年6月份的《台灣評論》並收錄在1994年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出版的《核電夢魘》一書中的文章:《莫讓台灣成為第二個車諾堡─台灣核電廠第七級核災變機率評估》一文中曾經加以推算過。這篇文章刊出至今20年,其中的論證及所得的結論,至今未曾看到台電公司或其他擁核學者提出任何反駁,相信其以累積機率為基礎的方法論及論證結果是經得起科學的檢驗的。全文請見本人2012年3月編著的〈福島核災啟示錄〉的附錄 p286 – 290 頁。
在日本福島核災之後,我們體檢台灣的核電風險應該要有新的觀點。除了機率及累積機率之外,我們更應該加上條件機率及期望值的概念。我們先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中獎率、全民瘋刮刮樂/樂透彩券及死亡率的事件來做解釋。現今的公益彩券塑造出國人中獎致富的夢想,但想要靠彩券致富(中頭獎)簡直比登天還難,常常聽到的一句話:「要中頭獎比被雷打到還難」,以大樂透的中獎機率為例,中頭獎的機率為 1/13983816 (即小於1/10000000,只有台灣任何一個核電廠當年度發生爐心熔毀機率的1/1000機率,國際專家顧問小組所算出的台灣核電廠每個爐每年發生爐心熔毀的機率為 1.4/10000),但是由於獎金動輒好幾億元,使得中獎期望值相當高,因此國人仍趨之若鶩的購買甚至包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