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嶼.涼台 | 環境資訊中心
攝影賞析

蘭嶼.涼台

2006年09月17日
文字/攝影:munch

我喜歡蘭嶼的涼台,總是覺得蘭嶼人充滿童趣。

小時候,為了在家庭之外找尋屬於自己的空間,總是到家附近的林子,尋一個樹叢的空間,拖幾塊破木板,最好還有人家不要的座椅――於是孩童們的祕密基地出現了。

祕密基地當然算是療傷系地點,凡是暗戀不成、老爸責罵、家裡養的狗、鳥、蟲、魚掛了,要傷心就一定的到祕密基地;甚至重要的朋友相交,也以透露祕密基地所在,成為結盟的最高誠意。

在祕密基地,幾片破板子,遮點陽光,擋不住雨,卻收納孩童時的無盡思緒,在那學會看樹的四季、雲的身影,還有雨的清涼,當然也有各種蟻類包癢包腫的毒液。

成長後,有了屋子,有了書房,還有整理不完的各類東西,有時卻懷念起什麼都沒有的祕密基地,在那個不愛看書的年紀,祕密基地裡,只有我和我的影子。

到蘭嶼,看見一個個涼台,開始覺得蘭嶼人充滿童趣。

四處可見的涼台,讓人覺得,蘭嶼人簡直像狂愛蓋祕密基地的快樂孩童。簡單的木板和布幔,搭蓋在所有看的見海、吹的到風的地方,個個涼台如同心中超完美的秘密基地,足以消耗時光,無所事事的虛擲一個下午。

 

但是蘭嶼的涼台,除了無所事事的享受時光,其實還有它實際的功能。蘭嶼的涼台總是會在兩個地方出現,家門外與芋田旁,它們功用各有不同。家門外的涼台,成為不沈迷電視、一家聚集聊天的地方,總是看見有著隔代教養問題的蘭嶼,阿公阿媽就帶著小孫子,躲在涼台上乘涼,說著祖先的故事。至於,芋田旁的涼台,則是蘭嶼婦女在經營田地時,躲避烈日的處所,享受海風吹拂的午後小憩,或是在大雨中聽著青蛙合鳴。

蘭嶼的涼台,如同拼裝藝術,漂流木、建築模板、塑膠布等材料,都可以運用,只要擋得住太陽、吹得到海風,就算功能齊備;但是在傳統家屋建築上、地下屋、工作房、船房、涼台都是重要構成原素。講究的涼台如同獨木舟,完全用厚實的木料建造,尤其上涼台的那段階梯,更是全木雕刻,如同藝品。

一直好奇,蘭嶼有好多涼台,卻看不見大型的瞭望台,學者解釋是蘭嶼的環島地勢由高而低,涼台就足以瞭望四周;何況在多颱風的島嶼,瞭望台容易遭到毀壞。不過蘭嶼人卻告訴我一個絕妙的道理,他說,蘭嶼早期是有瞭望台,祖先也會排班島瞭望台守望,但蘭嶼人愛好和平,隔著大海沒什麼外敵,各村落也相安無事,守久了乏味,而且爬上高高瞭望台也很累,更重要是在海風輕拂下,發現瞭望台是個睡覺好地方,於是索性廢了瞭望台,家家造了矮腳涼台,讓婦女和孩童都可以乘涼。

真是這樣嗎?我想起童年時,在祕密基地裡蓋得天花亂墜的朋友,他說他環遊過世界,我們知道他吹牛,但是我們都喜歡聽。

蘭嶼人搭自己的涼台,也許不像孩童的祕密基地,只是一個人孤單的躲著,但是在觀光客來來去去的時代潮浪,我懂得涼台上蘭嶼人眼中的表情,就像被發現秘密基地的孩童,失去隱密地望著外面的動靜,或是在灑落的陽光碎片裡凝望遠方,想著自己的未來。

到蘭嶼,涼台可以欣賞,但未獲同意千萬別去亂坐,那是私人的空間;涼台上有人也別亂拍照,那很不禮貌,可以先聊聊,讓主人了解客人心思不壞,那麼就有一張不會挨罵的照片,說不定還能獲邀上涼台,成為交友的最高誠意。這些不是什麼文化禁忌,只是換個立場想想的做人道理。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漂浪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