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楊宗愈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
在植物學上隸屬於旋花科(Convolvulaceae Juss.)牽牛花屬(Ipomoea L.)的
《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資料,「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環境政策]內華達山脈林地獲得保護 --﹥ 美國,加州,舊金山,2001-12-28 (Tidepool)-內華達山脈公有林地有史以來最具企圖心的森林管理計畫案,昨天由布希政府批准通過,此舉同時獲得環保主義者的喝采與伐木業擁護者的反彈。有關面臨威脅的物種如加州斑點梟、食魚貂及松貂等,其原有棲地的保存問題,長久以來在加州即不斷引起爭議;而政府這項延宕許久的決議,終使這些環境爭論得以落幕。這表示聯邦林業管理模式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比起木材生產,更為重視古老樹林與瀕危物種的保護工作。 全文與圖片詳見: http://www.tidepool.org/artshowday_new.cfm?day=12/28/01 ◆[生態保育]攔截日本捕鯨船行動日誌-2001-12-21 第23天 --﹥ 南半球海域,2001-12-21 (Greenpeace)-早上9點,華德瑪和傑西發現一條鯨魚,糟糕的是捕鯨船就在附近,「京丸號」正在改變方向展開追逐。文森、傑西及其他負責拍照攝影的夥伴紛紛匆忙跳上「颶風號」,由傑西負責駕駛,試圖趕上京丸號。颶風號在高速行駛之下也花了1.5小時才趕上捕鯨船,還好他們到達的正是時候。傑西一到那兒就發現那隻鯨魚,就在魚叉的前方,而颶風號正好停在魚叉的位置…… 全文與圖片詳見: http://whales.greenpeace.org/expedition/dec21/dec21.html ◆[能源議題]爭議性核燃料廠使用鈽原料 環境與安全受威脅 --﹥ 英國,倫敦,2001-12-20 (Greenpeace)-爭議性的謝拉費爾德MOX燃料廠於今日稍早開始投入鈽原料運轉,為此,綠色和平組織對英國政府及英國核燃料公司予以譴責。使用這種致命核能原料的決策,將加深謝拉費爾德廠對周邊環境的污染,並升高國際安全的風險因子,包括核恐怖主義、核武擴散等。綠色和平、地球之友曾多次以法律抗爭手段,試圖阻礙燃料廠運轉。愛爾蘭政府則訴諸國際法律來對抗英國政府,目前有2項仲裁案件正在進行當中。 全文與圖片詳見: http://www.britishnuclearfuels.com/news.html
環境資訊協會 曾秋莉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曾秋莉 摘錄 ■[生活的未來-生活環保]教育消費者對於社區食品、生態標記的重要性 (上) --﹥ 作者:德瑞克‧瑞柏 美國,波特蘭 對美國公民而言,個人的選擇代表了我們是怎樣的人,不論是投票給代表我們的政治人物;或是在更常見的場景 -- 超級市場裡,面對一排又一排的商品,我們以選擇與購買行為來定義彼此的為人。 大家都說,談到環境,我們能做的最重要抉擇就在食物:吃了什麼、怎麼吃的、以及從何而來。 這個說法的真實性,目前有兩個相關的環境運動支持 -- 社區食品系統,以及生態認證標準,它們有著共同的核心點:消費者。 「社區食品系統」強調的是當地土產的栽種、銷售及消費,而「生態認證」則欲藉由核准標記來證明哪些產品對環境友善;兩者都倚賴個體消費者所做的重大決定,來驗證它們成功與否。 顧客在超級市場選擇來自永續漁場的鮭魚片、或是購買當地栽培的農產品,只要不選較便宜的進口商品,這些選擇累積起來,就可匯集成小市民的判決。 所以不用訝異各界要角在「俄勒岡永續論壇」(Oregon Sustainability Forum)中都說,對消費者的教育是最最重要的,唯有如此才能讓消費者做出明智的決定,並充分了解他們的選擇所帶來的衝擊有多大。 「海洋管理委員會」(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的吉姆‧韓福里說:「消費者在海鮮市場的消費行為很複雜,可能比其他領域都還要複雜。所以你必須提供消費者簡化的選擇題:甚至簡單到以『好/壞錯』把海鮮分成兩種就好。…人們在超級市場裡沒時間慢慢做研究和靈魂探索的工作。」海洋管理委員會是一個非營利團體,專責替全世界符合永續發展的漁場認證。 該委員會花了兩年發展認證計劃,重點在於把標準放寬,以便應用到全世界各種大小的漁場。這個組織的五年期限認證書由獨立的第三認證團體賦予,目前已有六個漁場獲得。 韓福里指出,因為海產是從公共財資源「海洋」中捕獲的,所以其評量標準與地面物產有些不一樣,主要是強調「監管鏈」(chain of custody)的承諾。 「海洋給我們的最大挑戰是要維持一個可行的監護鏈系統,可以讓我們追蹤產品從捕獲到消費的整個過程,步驟又不能太複雜、讓人負擔過重,」他說,「這個計劃必須要達到一定程度的可行性,否則一切努力只會付諸東流。」 「認證森林產品委員會」(Certified Forest Products Council)的傑夫‧華特爾表示,上述關切也適用於其它的認證計劃,甚至超越食物的範疇;該組織目前發出近 24 張林業認證書。 「監護鏈是絕對必要的,」他說,「如果你無法追蹤產品,那麼要如何為產品的來源林地申請賠償?」 華特爾也指出,生態認證計劃不應該馬上貼上「永續發展」的標籤,事實上,這只是企業責任增加所帶動的現況改變趨勢之一,伴隨著消費者的環保觀念覺醒。 「森林認證運動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誰的標準最高、還有消費者會相信誰?要贏得公眾的信任,將有一場混仗要打。」他說,「最後問題還是會落到消費者頭上:他們願不願意共同負擔成本、是否樂意改變消費行為?」(2000.09.21) 全文與圖片詳見: http://www.tidepool.org/features/osf.cfm ■[環境關懷事件]我們需要能提出鄉鎮規劃藍圖的鄉鎮長 --﹥ 作者:蔡紹斌 好像很少有人願意去探討這樣一個問題:「一個鄉鎮公所每年的人事費用在兩億元以上,但到底這個基層政府的產值有多少?」當一個錄取率不及百分之十的國家考試所拔擢出來的優秀公務人員,面對問題時,卻常是兩手一攤說不會就可以沒事了,說會的人卻從此陷入忙碌的深淵,面對這樣一個吃大鍋飯、賞罰不清、過度保障的團體,人民能做的卻只有繼續繳稅! 看今日的民代及民選首長每遇到衝突或想發動抗爭事件,就口口聲聲說自己的做為都是以民意為依歸,而政府機構裡的大小官員當然是有樣學樣的拋棄自己的專業素養、堅持與良心,事事推說以民意為依歸時,現在就讓我們從一個鄉鎮的角度來解讀這些民意所累積的點滴後果吧。 大家都相信鄉鎮是最窮的政府單位,目前一個鄉鎮圖書館的購書經費一年多不及二十萬,然而隨便一個舖柏油、做排水溝的工程經費都將近一百萬;在文建會成立滿二十週年的今天,全省沒有一個鄉鎮公所完成其文化資產基本資料的建檔及整合工作,而且至今找不到有鄉鎮公所願意進行這樣的基礎工作,面對地方的古蹟、遺址、歷史建築或老樹,鄉鎮有興趣的總是發包找怪手將之夷為平地、一了百了的工程,荒謬的是,讓古蹟、遺址、歷史建築或老樹之所以顯得珍貴的時間因素,恰恰也正是主張拆除者的重要藉口;當每個鄉鎮都有了屬於自己的圖書館、各縣市都成立文化局之後,我們的文化水平卻在文化活動的推波助瀾之下,離我們越來越遠了。這樣的現象,讓我們不得不去思考,到底我們需要怎樣的一個地方政府? 以鄉鎮的空間規模及人口數、施政的績效及與民眾之間所能產生的互動關係而言,其實鄉鎮才真正是地方自治的基礎,也是一個真正能磨練辦事能力、培養施政人才及領導人物的搖籃,多麼盼望我們所選出來的鄉鎮長能站出來,針對鄉鎮未來所想要經營出的一個高品質生活環境,而提出建設的藍圖,希望我們的鄉鎮長能以政府超過二十年的基層建設為基礎,很有信心的向鄉親們承諾:「我們環境中的柏油、水泥與工程已經太多了,所以未來的四年,我們所努力的重點不在於工程建設經費的爭取,而在於環境經營管理的強調,包括讓我們的行道樹能好好的長大、廣告物不再到處亂長、溪流不再水泥化、海岸不再充滿垃圾、行人有個舒適的徒步空間及車輛不再以馬路為家、、、。」經過二十年的努力建設,是到了我們該強調經營環境品質的時候了,台灣今日的建設不是不夠,而是太缺乏有遠見且具統合性的規劃,以致少了應有的品質,所以我們將不再以柏油來思考我們的環境,以水泥來對待我們的青山綠水。 在台灣已是電子產業大國、政府部門幾乎是人手一部電腦,許多單位也多有屬於自己網頁的同時,這樣一個員工動輒七八十人甚至上百人、轄內事物幾乎無所不管的鄉鎮公所,其實更需要也應該妥善利用這個時代的工具,將鄉鎮古往今來的史料、進行規劃建設所需的基本資料、數據及與民眾權益相關的申辦作業等都放到網路裡,也就是說以建構一個「網路公所」的理想為目標,進行網頁的設計與架構工作;可惜的是,目前鄉鎮公所網站內所提供的資料多相當的貧乏、老舊,有的甚至只有標題而無內容,至於定時更新資料的工作,就更不用提了,而那個標榜與民眾雙向溝通的「大家談」,其實是沒有解決問題的功能的,說穿了,只不過是掌權者藉以炫耀重視民意的一個無用工具罷了。 面對民意高漲、掛帥的今天,企業家張忠謀先生對於領導者所提出一、有沒有堅強的信念,二、有沒有跟隨他的人,三、他成不成功的三重試煉,其實是頗值得選民在這一次鄉鎮長的選舉中,好好的想想:「我們到底想要怎樣一位具有領導特質的鄉鎮長?」(2001.12.26) 作者:郭志榮
依山傍海,素有洋蔥故鄉之稱的屏東枋山,當地農會超市,
時間:91年1月5日、6日於高雄市勞工育樂中心前廣場;91年1月12、13日於宜蘭市縣立體育館前廣場及內環道;91年2月2日、3日於台北國父紀念館,分別舉辦廢印表機回收的宣導活動及有獎徵答活動。 環保署將於91年1月5日、6日於高雄市勞工育樂中心前廣場;91年1月12、13日於宜蘭市縣立體育館前廣場及內環道;91年2月2日、3日於台北國父紀念館,分別舉辦廢印表機回收的宣導活動及有獎徵答活動。 為落實『廢印表機』回收觀念,環保署將舉辦一系列廢印表機回收的宣導活動,並邀請知名藝人陳孝萱擔任回收大使,協助環保署推展『廢印表機』回收,引導民眾養成資源再利用,隨手做環保的良好習慣。 為加強『廢印表機』回收宣導,環保署將於北、中、南、東舉辦四場『廢印表機』回收活動宣導園遊會,首先登場的是本週於台中市市民廣場舉辦的廢印表機回收的宣導園遊會及有獎徵答活動。民眾只要於12月8日(周六)及12月9日(周日)下午兩點,到台中市市民廣場,不但可以參加活動,且活動當日只要一人持一台廢印表機至現場回收,就可獲得100元EPSON折價券一張或100元面額之活動園遊券,也可與活動代言人—陳孝萱簽名合影。環保署希望能藉此活動,加強宣導『廢印表機』回收觀念,達到全民回收廢印表機的目標。 ●[節目預告]我們的島-『農業‧入世』系列之一 【山雨欲來】 --﹥
播出時間:1月7日(一) 晚上10:00-11:00 封面故事 『農業‧入世』系列之一 【山雨欲來】
重生或衰敗,在「入世」的這條分水嶺上,台灣農業該如何走下去? 人與自然 丹山草欲燃系列之三 【人與獸的對話】
在這裡,人和動物爭奪共同的有限資源,又竭力希望創造動物的避難所。國家公園的經營者要如何運用智慧,開始人與獸的對話空間,幫助陽明山的原生動物回到牠們的自然天堂呢? 看守台灣 【崩山下的憤怒】
筆石部落,在桃芝颱風之後,已從地圖上消失,留下的是幾片地基與斷恒殘壁,仍然拼不出一個家的圖案,剩下的是一個紀念公園,以花草種出罹難者的名字,以一個公園來取代一場災難的印記,在崩山環繞的殘堆中,有幾顆中秋節留下的月餅與柚子,原以為災難就此沈寂,卻在遠處聽到來自水源地的伐木聲,位於筆石部落上方的新鄉村民,紛紛豎起耳朵尋找伐木聲的來源,試圖阻止另一場災難發生。新鄉村的布農族不再沈默,向山神借來勇氣,發出積壓了50年的怒吼! 播出時間:1月4日(五) 下午3:45~4:00 台灣有許多的愛鳥人士,為了不讓世界級的保育鳥類出現斷層,不惜變賣自己的產業來照顧牠們,今天節目,我們要去參觀位於桃園的「莊主紀念鳥園」,而這個紀念鳥園就是由一位兼具善心與愛心的愛鳥人所經營。 莊主秉持著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善心,希望藉著經營鳥園,能讓更多人看到這些珍貴的保育鳥,或許是他的善心感動了社會大眾,得到很多愛鳥人士的迴響,讓台灣這片土地得以保存這些珍禽,今天節目,我們就一起到莊主紀念鳥園去看看吧。 本刊1月2日環境新聞【基因改良作物的代價 北美農民發聲】,文中提及「當350位農民對基因改良公司展開法律抗爭時」,原翻譯有誤,正確翻譯應為「當350多位農民捲入基因改造公司提起的法律訴訟案件之時」;另包括標題及內文提及「基因改良」一詞有誤,應為「基因改造」,特此更正。 感謝本協會理事高文彥先生來函指正。 中英對照譯稿請見:http://e-info.org.tw/2002/01/0102/gp01121701.htm ★[本會訊息]ENS新聞因聖誕假期暫停發刊 --﹥ 美國的聖誕假期相當國內的農曆年假,ENS新聞記者自12月24日休假至明年的1月2日。相對的,本刊的ENS環境新聞摘譯,亦將自12月27日至明年的1月5日,暫停發刊。預計1月7日復刊。 這段期間,我們將適時就國際綠色和平組織 greenpeace.org 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www.unep.org 相關新聞與訊息的摘譯,為您服務。 ★[本會訊息]新年度新思維-知性版及新聞版開放申請中 --﹥ 新年新氣象,環境資訊電子報將提供給您一個更貼心的服務! 打明年度1月1日起,我們將更針對您的需求,新增[環境資訊電子報-知性版]、[環境資訊電子報-新聞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目錄版]。 這是因為部分讀者可能僅偏好閱讀具''教育性''的[知性專題],像是[鳥類簡介]、[蛙類簡介]、[植物簡介]...等專欄﹔又或者部分人士在時間有限下,優先關注''即時性''的[環境新聞],包括國內外環境新聞及[環境關懷事件]等。 另外,如果您擔心電子報有收信過慢的困擾,我們還將提供最精簡的每日[目錄版]﹔如此,可免漏接訊息的焦慮,目錄頁上的標題索引可隨時讓您上網連線查閱。 當然,不必懷疑,原來的[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摘要版]也都還在囉。 大家可以各依需求,維持原來''多樣貌''的風格﹔或有更''個性化''的新選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