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全文版訂閱 資料檢索

環境資訊電子報 由 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

2002-08-27 (全文版)

 
  本日主題: 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 扭轉了南非豪登省「罪犯天堂」惡名
環境新聞 [環境政策]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 扭轉了南非豪登省「罪犯天堂」惡名
[生物科技]基因轉殖動物恐對環境造成威脅
[生態保育]少了掠食性魚類 海洋生態系將會崩潰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8-27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8-27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8-21
國際環境新聞掃瞄:2002-08-21
理性關懷 [環境的未來-全球變遷]沙塵暴又一噩耗 (下)
專  欄 [動物開麥拉-動物勉強學堂]沒教養的猴子 (上)
[南非地球高峰會]台灣能源政策之回顧 (六)
讀者投書 [讀者投書]泰雅爾族人站出來!
活動訊息 [研討會] [營隊] [活動]
本會訊息 公布8.26(一)「環境資訊電子報」有獎徵答得獎名單
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郵局儲金定期定額捐款

[環境政策]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 扭轉了南非豪登省「罪犯天堂」惡名 --﹥

記者 Charlene Smith 報導

  南非,約翰尼斯堡,2002-08-21 (ENS)- 一架藍白相間的警用直昇機在沙達頓會議中心上方低空盤旋,緩緩朝這棟購物中心駛近,越過其上方之後再繞個圈子折返。在「約翰尼斯堡世界高峰會議公司」外,人行道旁擠滿了計程小巴士──包含800名受過禮節訓練的司機在內。而在烏邦圖村(Ubuntu Village),烏邦圖展覽會(Ubuntu exhibition)在貝姆基總統與一名鼓手的鼓聲中揭開序幕。

[生物科技]基因轉殖動物恐對環境造成威脅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8-21 (ENS)- 美國國家學院所屬國家研究委員會發表新報告指出,基因改造動物如果逃脫並將其改造過的基因引入野生物族群內,恐怕將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威脅。不過,該委員會並未發現食用「科隆」家畜不利於人體健康的證據。(有關「cloned」的譯詞,請參考 http://mx.nthu.edu.tw/~hycheng/2001May/TD0903.html

[生態保育]少了掠食性魚類 海洋生態系將會崩潰 --﹥

  美國,奧勒岡州,谷心鎮,2002-08-21 (ENS)- 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的海洋動物學家表示,為了維持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全,防止地方性或區域性的多樣性物種滅絕,保存生物多樣性有其絕對的必要性。這項研究關係到當前全球多數漁業面臨到的問題,因為海洋掠食動物是最常見的漁獲目標。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8-27 --﹥

  • [生活環境]長昌電廠獲特准設在保護區。長億集團投資興建的長昌火力發電廠,經行政院特案准許在林口山坡地保護區自有土地內設廠,將成為第1個得以在山坡地保護區設廠的民營發電廠。環保署表示此案年初已通過還評。 (台北 聯合報)

  • [生活環境]6枚輻射源遺失。原能會將於近日提出輻射源普查報告,目前已經確定醫用輻射源全部依規定保存良好,非醫用輻射源部分則有3個單位遺失6枚,其中北部某國立大學就遺失3枚;比較嚴重的是已關廠多年的台中家旺建設遺失一枚中等強度的銫137輻射源及一枚鋂鈹中子源,其他4枚輻射源輻射劑量都非常低。 (台北 聯合報)

  • [生活環境]原能會第4次輻射屋普查。原能會目前進行輻射屋普查已證實有184棟輻射樓。原能會呼籲尚未接受偵測的住戶,儘速回函接受偵測;並提醒民眾,若打算購買71到73年間建造的房屋,可要求原屋主提供輻射偵測證明。 (台北 聯合報)

  • [生活環境]疑工廠排廢水 大量魚群暴斃基隆大武崙溪。 (基隆 民視)

  • [生活環境]前鎮廠汞污泥 台塑擬運至仁武廠處理。由柬埔寨所運回的4千多公噸汞污泥經台塑最終處理完成後,目前擬再處理存放於高雄前鎮廠的1千2百多公噸汞污泥。 (高雄 中國時報)

  • [生物科技]APEC農業生物技術研討會開幕。「亞太經濟合作農業生物技術安全性評估之技術合作及資訊交換研討會」26日在台北召開,21個會員體近百名農業官員與生物技術專家就亞太各國農業生物技術發展現況、合作計畫、相關產品的食物與環境安全,以及智慧財產權等問題深入探討。 (台北 東森新聞報)

  • [生物科技]教育部初擬生技人才培育計畫 最快92學年度實施 (台北 東森新聞報)

  • [生態保育]萬里鄉民發起封溪護魚。為保護鎷鋉溪魚資源不再被大肆破壞,萬里鄉溪底及崁腳兩村村民,目前正發起封溪護魚聯署行動。 (萬里 中國時報)

  • [生態保育]金門國家公園首張鳥音光碟即將出版。金門外島以豐富且別與台灣本島的鳥類資源為自然特色,國家公園管理處首張鳥音光碟專輯「聽!是誰在唱歌」即將出版,希望帶動遊客對鳥的認識。 (金門 中央社)

  • [其他]地球峰會 我將報告黑面琵鷺棲地保育。 (台北 聯合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8-27 --﹥

  • [環境政策]朱鎔基將宣佈加入《京都議定書》。中國外交部26日表示,總理朱鎔基將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舉行的地球高峰會上宣佈中國加入旨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的《京都議定書》。 (北京 新華社)

  • [環境政策]中國將開放城市污水及垃圾處理產業鼓勵海內外資本進入。 (杭州 中國新 聞社)

  • [環境政策]紹興市榮獲「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稱號。紹興的環境保護工作從整治水環境入手,投入100億元資金,興建了環城河綜合整治工程、小舜江工程、污水處理廠工程等十大環境建設工程,並大力控制車輛廢氣污染,推廣無鉛汽油,優先發展城市大眾運輸,限制市區摩托車、助動車通行。 (浙江 新華網)

  • [環境政策]福建計劃20年時間投入700億元建成「生態省」。 (福建 新華網)

  • [生態保育]內蒙古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晉陞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日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是一個以保護森林、草原、濕地等多樣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和西遼河上游水源涵養林為目的的山地綜合性自然保護區。 (內蒙古 新華社)

  • [生物科技]中國科學家成功使一頭母水牛生下異種雙胞胎牛犢。廣西水牛研究所成功使一頭先後接受人工受精和胚胎移植的母水牛,在經過300天的正常孕期後,於22日晚上在研究所順利生下了雙胞胎,出生的兩頭牛犢分別是尼里拉菲(Nili-Ravi)純種牛和雜交摩拉水牛(Crossbred Murrah)。 (廣西 新華網)

  • [生活環境]深圳西部海域驚現六百米油污帶。25日深圳西部赤灣海域發生一起海上漏油事件,海面上出現一條6百多米長,3、4米寬的油污帶。由於海事部門反應及時,這次漏油事件並沒有給周邊海域環境造成太大污染,到晚上9點,海上清污工作基本結束。 (深圳 中央電視台)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8-21 --﹥

  • [環境政策]阻止大沼澤地區開採石灰岩 環保團體提訴訟

  • [生活環境]威斯康辛州小米諾莫尼河(Little Menomonee)污染整治期程表排定

  • [生態保育]家用化學品正危害乞沙比克灣的魚類

  • [生態保育]石油與天然氣探勘機具將危及科羅拉多州國家紀念區

  • [生態保育]保護夏威夷原生蝸牛 將設重要棲地保護區

  • [土地及水文]數千名加州人起而反對一項治水計畫

  • [土地及水文]地質離心儀(Geocentrifuge)研究實驗室將開始啟用

  • [生物科技]遺傳學家將描繪非洲青蛙的基因地圖

國際環境新聞掃瞄:2002-08-21 --﹥

  • [生活環境]拉脫維亞:油輪漏油救災演練登場 以爆米花模擬漏油

  • [生活環境]喬治亞:庫存液態導彈燃料已成功地轉化為肥料

  • [生活環境]巴基斯坦:運用核子技術挽救沙漠化土壤

  • [生活環境]加拿大:天然氣產業與政府聯手發起「抵制引擎空轉」運動

  • [生態保育]澳洲:關懷消失中的淡水鯊魚與鋸鰩 調查行動即將展開

  • [生態保育]古巴:古巴撤回玳瑁甲貿易合法化的提案

[環境的未來-全球變遷]沙塵暴又一噩耗──中國大陸沙塵暴惡化警訊 (下) --﹥

作者:萊斯特‧布朗

  除了過度開墾與過度放牧的直接破壞外,降雨量下降和超抽導致地下水位下降的情形,事實上已經使中國北半部的環境處於持續枯竭的狀態。各地的地下水位幾乎都在下降,漸漸地,各地的水力也亮起了紅燈。當地下水位下降,井也枯乾,溪不再有水,湖泊一一消失,河流也竭盡了。美國的衛星三十幾年來持續監測中國大陸的土地,而根據所得資料顯示,中國北方數以千計的湖泊已經消失。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士王宏昌(音譯)表示,中國南邊和東邊森林的消失,造成來自南海、東海和黃海的水氣傳到內陸的量減少。如果地表有森林覆蓋,森林便能涵養來自海面上的水氣,水氣也就可以傳送到內陸。當樹木植被遭移除後,降到地表的雨水和保涵水分子的空氣就會流失,直接回到海洋。當地表降雨的循環功能因森林的消失而降低時,內陸的降雨量自然減少。

改變情勢的做法

  想要逆轉這些環境惡化的現象,大家就得齊一心力去控制人口量,並大量植樹,使內陸的水循環能夠有效地運作。也就是說,必須把容易造成土壤沖刷流失的耕地,復育為原本的草原和森林,並降低牲畜的飼養量,以及在耕地週邊栽種防風林,減少風的侵蝕。這就是美國農夫在1930年代沙塵暴時期的應變做法。

位於蒙古的一座風力發電渦輪機。(照片提供:國家再生能源實驗/網路影像資料庫)

  位於蒙古的一座風力發電渦輪機。(照片提供:國家再生能源實驗/網路影像資料庫)

  目前有另一個有趣的替代方案:利用風力渦輪作為風阻,有效降低風速與對土壤的侵蝕。目前風力發電的成本,能夠在市場上與利用化石燃料發電競爭了。在計劃的地區搭建幾排風力渦輪機組可以減緩風速,並大大地減少土壤因侵蝕而導致流失的情況發生。這同時提供降低當地對火力發電的依賴,大幅減緩了以木材為燃料而對森林所造成的壓力。

  這其中的經濟利益更是誘人。和中國西北部有類似遭遇的美國大平原地區,當地美國人在災區建造了一座佔地五分之一英畝面地的先進大型風動渦輪,它每年可以產生值10萬美金的電力。這個郊區經濟的振興方案正符合中國希望發展貧窮西北的計畫。

  改善沙漠化需要很大的努力與堅持,但是如果沙塵暴持續惡化,不僅會對經濟產生極大的衝擊,同時會導致人口大量的東移。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該做的選擇是很明顯的。是要減少牲畜的飼養量,使環境可以負荷,還是承受超量的牲畜。讓草原變成沙漠。是要將容易受侵蝕的耕地便回草原,還是要讓土地漸漸的失去生產力後變成沙漠。是要植樹同時建造風阻,或是在可行的情況下,建造風動渦輪來減緩風力,還是要面對更多的土壤侵蝕和沙塵暴。

  如果中國不趕緊停止這股環境惡化的趨勢,沙塵暴將持續加劇,可能造成日後不可收拾的局面。這不僅關係著中國的土地,還有中國的未來。(2001.05.29)

萊斯特‧布朗是地球政策研究所的創辦人和所長,同時也是看守世界研究所(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創辦人和理事長。

  萊斯特‧布朗是地球政策研究所的創辦人和所長,同時也是看守世界研究所(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創辦人和理事長。

【編按】
原文標題"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為搖滾樂團"Queen"著名歌曲,原意指「又倒下一人」、「兵敗如山倒」之意,此處作者取其雙關之意。

其他參考資料:
1.「風中的塵埃-沙塵暴」
2.關於"dust bowl"的小故事「躲不過去的沙塵暴」 

[動物開麥拉-動物勉強學堂]沒教養的猴子 (上) --﹥

作者:張東君

動物勉強學堂/作者:張東君,皇冠出版社。  我住的這個郡由於地價很便宜,所以吸引了許多藝術家,特別是從事染色或陶藝的工作者都到這裡定居、設置工作室,大家彼此互通聲氣,儼然就是個藝術村。瑞士朋友雷淇娜也是其中之一。

  她和她的日籍丈夫前川都是陶藝家,開始闖出名氣以後,就以十分低廉的價格買了一幢半廢棄的古式民宅。在花了房價的兩倍整修、加裝燒陶用的窯之後,他們的房子成了附近最舒適的住家之一,不但朋友們老是賴在她家不走,還經常被登在建築雜誌上,當成現今流行的「古家新用」樣本。

  他們家背山面水,周圍有農地環繞,整體景觀據說與她瑞士的家非常相近。換句話說,就是充滿了野生動物,幾乎每天都可見到的是日本的特有種──日本獼猴。

  為了方便觀察野鳥、野猴,雷淇娜家的四壁開了許多窗戶,不論是坐是躺,都能夠隨意觀看外面景物的四季變化。特別是在冬天,當外面遍地是雪時,坐在暖暖的房間裡喝茶、吃她娘家寄來的瑞士起司、欣賞屋外的動物覓食,真是一種無上的享受。

  有一次,我們居然還當場目擊到猴子的「偷竊行為」呢!那時有兩隻猴子到雪深及踝的農地上,把農夫不要的白蘿蔔連根拔起,起初牠們還想抱著白蘿蔔走,可是大概太重了,走沒兩步就把白蘿蔔放在雪地上,然後一路上將它給滾了回去,邊滾還邊回頭看是否有人追來。

  這簡直就像童話裡寫的故事嘛!所以包括我在內的目擊者都很興奮,要雷淇娜今後有事沒事就記下這種行為日記,好提供大家創作的題材(雷淇娜的作品也非常有童趣,畫有許多動物)。

  可是雷淇娜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所有事情都有正反兩面,既然我們可以坐在她家裡看外面的動物,動物當然也可以反過來窺視她。

  她總是在廚房邊的窗口放個水果籃,這對貪吃好奇的小孩來說,已經是種難以克制的誘惑,更何況是猴子呢!

  有一天,我去找雷淇娜借書,正好看到一隻猴子趁雷淇娜彎腰拿東西時,衝到廚房窗邊,把左手搭在窗沿上、腳踮高、伸出右手想拿水果,但因隔著一片玻璃無法拿到,只好搔頭離去,留下我抱著肚子、笑著轉述給雷淇娜聽。

[南非地球高峰會]台灣能源政策之回顧 (六) --﹥

作者:賴芬蘭 (綠黨中執委)

JOHANNESBURG SUMMIT 2002再生能源

  在替代方案中再生能源也是被提及的。

  風力強勁的台灣西部濱海地區,具有良好的風力發電條件,熱心推動非核家園的財團法人戴炎輝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周美惠,25日指出德國專家經測試評估後,認為台灣由桃園至台南海濱為良好風力發電場,如若裝設1,1000台的風力發電機,發電量將超過核能電廠。太陽能、風能、地熱、潮汐、生質能……都被提及,但是都被台電駁回,認為不可能取代核電。

民間的能源政策

  就這樣,在新政府執政後,由經濟部主導的核四評估委員會歷經4個月的公開討論中,續建派與停建派雙方各自表述立場。續建派堅持替代能源不能應急,沒有核四,電力必然不足,經濟發展定會受到負面的衝擊。停建派則深信電力的供應問題可透過民間新電廠的設立、發電機效率的提昇、再生能源的開發、用能效率的提昇、以及節約用電等替代能源措施獲得順利解決。其間並無交集。

  其實核四再評估中所辯論的替代方案,都在1998年5月的「民間能源會議」中也曾被提出來大大的辯論過了。導因是在1997年年底在日本京都召開的「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三次締約國大會,通過具有法律效力的「京都議定書」。台電為了因應公元2020年二氧化碳減量,竟考慮增加核電機組。於是民間在1998由「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召開「民間能源會議」中,反核學者對此提出強烈的批評。與會的經建官員、台電人士為核電提出辯護,但雙方除了同意節約能源,並設法開發天然氣發電替代能源等取得共識外,對於核電的發展仍是各執立場,毫無交集。

  這裡要和各位談的是「新能源」,它在「全國能源會議」中被提出。那是援引「京都議定書」中,對工業八大國的要求,包括「推廣、發展和增加使用新能源與再生能源」卻被但常被誤以為是指「再生能源」。事實上,「新能源」的廣義定義源來包括三大類:

  • 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包括太陽能(熱能、光電)、風能、水力、生質能、海洋能、地熱、大氣熱能(熱泵、地下水、河流等);

  • 回收能源(Recycled Energy),包括廢熱(工業廢熱回收、LNG能回收)、廢棄物能(焚化爐、污水與糞便沼氣、工業廢水發酵、木屑等);

  • 智慧能源(Innovative Use of Conventional Energy),包括潔淨車輛(電動車、瓦斯車等)、汽電共生、燃料電池、其他(如IGCC、先進冷凍空調系統)

  全國能源會議對能源政策的結論中,繼續推動汽電共生、水力發電及再生能源。

  汽電共生容量由目前的265萬瓩,提高至2010年的558萬瓩及2020年的636萬瓩;水力發電容量由目前的429萬瓩,提高至2010年的480萬瓩及2020年的733萬瓩;再生能源則推廣至2010年的74萬公秉油當量及公元2020年126萬公秉油當量,分別占總能源0.6%、0.8%,希望將來能再適度檢討提高。

  於是把新能源訂在2020年時佔能源比例的1-3%(而且包括大水力)。

[讀者投書]泰雅爾族人站出來! --﹥

作者:傅志男 (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執行長)

  日昨,宜蘭縣大同鄉的部分泰雅爾族人在高金素梅立委的帶領下,到內政部去「反馬告國家公園」,並高呼:「泰雅爾,站出來!」筆者自高雄親至現場,心想:「終於站出來了,泰雅爾族的朋友!終於積極地為馬告這片檜木林挺身而出!」只是,現場「反馬告國家公園」的觀點,似乎會把泰雅爾族人的自治夢給戳破。

  為何筆者有此憂心?據我從部落工作隊的電子報和現場的觀察、深思發現:泰雅爾族人和環保團體,對於將「退輔會」趕出馬告山區的理念一致,可是為何這次的行動卻視環保團體為眼中釘呢?

  回想自1998年到2001年,環保團體發動保護棲蘭山(馬告山)檜木林運動時,最重要的訴求就是要求退輔會全面停止枯立倒木整理作業,並退出棲蘭山區。而綜觀台灣目前的法律,只有成立「國家公園」,才能真正保護檜木林。可是,當時為何未見部落工作隊等反馬告國家公園人士的參與呢?今天,他們打著「誓死」捍衛自己土地的「聖戰」口號,帶著大同鄉的泰雅爾人來反國家公園。筆者要問:1998到2001年的運動時,部落工作隊的人在哪裡?這些反國家公園的主導者似乎刻意要製造族群的對立,而遺憾的是,挑起族群的對立並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只會對原住民文化的重建傷害更大。

  筆者認為,高金素梅立委和泰雅爾朋友必須深思,因為,以目前的情勢,馬告檜木國家公園若無法成立,結果將是退輔會繼續管理這片檜木林。到時,以往大家多年來的努力將回歸原點,而泰雅爾族人聲稱的「祖先的土地」將任由退輔會蹂躪。

  看著現場高喊:「我們要自治!」筆者深深體會原住民迫切想擁有主權的想法,過往外來政權對原住民的迫害,政府的確應該拿出辦法來彌補與原住民的歷史裂痕。但「自治」在目前行得通嗎?一來缺乏相關法律(或許高金素梅立委可積極整合,推動自治法規的建立)。二來「自治」是什麼?要「自治」到什麼程度?經濟、外交……等都由自治政府自給自主嗎?又,泰雅爾族人準備好自治了嗎?其他原住民族可否比照辦理?等等問題都有待進一步的釐清與研討。

  「自治」是理想,但實施步驟卻必須循序漸進,並非一蹴可幾。政府在受到環保團體和部分泰雅爾族人多年的施壓下,好不容易才建立馬告國家公園將採「與原住民共存共榮」經營模式的共識。也就是說,馬告國家公園和過往的國家公園不同,原住民朋友有一半以上的人事權和主導權,在某種程度上可說擁有「自治權」。我們希望馬告的模式若成功,可做為其他國家公園的典範,如此一來,原住民朋友將逐步取回土地的管理機制,實現泰雅爾人所稱的「擁有自己的自然主權」。

  大同鄉的泰雅爾族朋友反對設立國家公園的行動,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原住民受到外來政權壓迫、欺騙已久,無法相信政府這次的善意是否屬實,這很正常,也是現在的政府應接受的原罪。但若不成立國家公園,馬告山檜木林的問題再度回到原點,我想,這該是退輔會和既得利益者最高興的事吧?

  泰雅爾族的朋友,積極地站出來吧!成立國家公園,讓退輔會在完成階段性任務後永久退出馬告山區。至於您們所擔心、不相信國家公園與原住民共管的政策,就更需要你們站出來,我們絕對支持你們,一起監督政府,因為大家的目的都一樣,就是把這個擁有世界遺產價值的檜木林保留下來。

【相關文章】
 敬告打壓「大同鄉民反馬告」的朋友們! 
 ▲馬告山風雲錄
 ●原住民已成退輔會對抗保育團體的工具
 ▲原住民與國家公園 (上) (下)
 ▲甲-貢與馬告檜木國家公園 (上) (中) (下)
 國家公園法修法問題小註 (上) (下)
 為什麼我們堅決反對設立「馬告國家公園」?
 萬「法」皆空—兼論國家公園法修法問題 (一) (二)
 馬告事件-國家機器真的萬能嗎?
 馬告檜木國家公園相關資料提供
 暫緩設立馬告檜木國家公園吧!

[研討會]2002年環境教育研討會-新世紀海峽兩岸全民環境永續發展 --﹥

  時 間:9月16-17日
  地 點:國立台中師範學院音樂廳、中正樓及四個研討會場
  報 名:至8月30日(五)截止
  主 辦: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聯絡人:陳品詩 電話: 04-22236532 
      E-mail: cps@mail.ntctc.edu.tw

  內 容:
  主題一 環境教育政策組
  主題二 學校環境教育組
  主題三 社會及企業環境教育組
  主題四 自然保育及生態旅遊組

[營隊]墾丁森林生態攝影研習營 --﹥

  時 間:9月7-8日(六、日)
  地 點:墾丁森林遊樂區、南仁山生態保護區
  報 名:即日起至活動前一周受理報名
  費 用:$1,800元 (以郵政劃撥繳費)
  主 辦:農委會林務局、自然與生態攝影學會
  聯絡人:顏惠珠 電話: 02-25772152

  由林務局與自然生態攝影學會規劃辦理的生態攝影研習營,九月七日至八日將帶領大眾前往墾丁森林遊樂區及南仁山生態保護區,領會南台灣熱帶森林生態系,用鏡頭紀錄台灣最動人的自然影像。

[活動]〝我帶你去玩〞系列《金山海岸驚奇之旅》 --﹥

  日 期:9月7日(六) 上午7:00-下午2:30
  地 點:金山站→田中小徑→磺港村→燭臺雙峙→中正公園
      →金山青年活動中心
  集 合:台北希爾頓飯店 (忠孝西路及南陽街口)
  領 隊:張瑞麟 電話: 0922703859
  主 辦:台北市大自然教育推廣協會

  金山,這個魚路古道的起點。沿著老街、循著小徑穿越稻田來到海邊,感受一下海風拂面的暢快。登上「獅頭山」山頭,遠望距離300公尺的海面上,可瞧見金山八景之一「燭臺雙峙」,此礁石的外形頗似雙燭台,是寶島獨一無二的勝景,近看型態有如一男一女面容,故感動天地的神話愛情故事在此相傳開來。

  在中正公園裏,園內林木蒼翠,視野開闊,太平洋的波瀾壯闊,在潮起潮落中一覽無遺,那海水衝擊激起的銀白浪花,更是令人心曠神怡。您心動了嗎?趕緊和我們來一趟驚奇之旅吧!

  〝我帶你去玩〞系列活動本著回饋社會、服務大眾的理念,帶領大夥以一種輕鬆的心情去欣賞、親近大自然,所以我們不收取任何費用。由於此活動不用事先報名,因此無法幫大家辦理保險事宜,請各位參加夥伴見諒,並於活動期間切記注意自身的安全。我們也誠摯的歡迎您呼朋引伴、攜眷參加。

[本會訊息]ENS舊有新聞連結更動啟事 --﹥

  適逢ENS進行網頁維護與改版時期,舊有新聞連結失效。欲查詢全文的讀者,請暫時將連結中的「ens-news.com」以「ens.lycos.com」取代,即可讀取全文。待進一步處理後,再另行告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