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新聞-環境政策]邁向美麗海岸 漁港與海岸保護方法論壇即將展開 --﹥ 本報訊 由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與立法院永續會合作舉辦的「漁港與海岸保護方法地區與總場論壇」,明後兩天(14、15日)將分別在台中與東北角舉行地區論壇。主辦單位表示,鑒於目前台灣海岸逐漸走向「水泥化」,海岸之美不再,有深度思索「水泥化的工法過渡氾濫」背後形成的原因與結構性問題,提出替代方案。因此,擬邀請各界相關人士集思廣益、凝聚共識,作為立法院制定海岸法之參考。 海岸法的立法程序一拖就延宕了十幾年,2003年底一讀通過時,若干漁民因對其中部分法條存有疑慮,唯恐海岸資源使用權利遭到限制,挺身大力反對。由此相關權益團體對海岸管理仍存在諸多歧見,亟需溝通化解。基於此,立法院永續會與民間團體合作,分別於8月14、15、21、22、30日,在北、中、南、東與澎湖縣,邀請相關利害團體、學者專家、地方政府、區漁會代表、在地民眾,就各地區海岸現況、消波塊等海岸水泥工法的數量與功過、海事工程影響、生態環境變遷等議題,進行分區座談。 主辦單位最後並擬於9月3日,於台北NGO會館舉行總場論壇,凝聚具體措施施、機制與時間表的共識,建立具可操作性的處理模式,包含分類、評判、標準作業程序、民眾參與、環境宣導教育的配套等等,作為下一階段政策全面啟動以及政策滾動式管理的整備。 有興趣的讀者,可前往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網站下載報名表與議程表。(2004-08-13) ◆[台灣新聞-其他]跨國企業全球視野:體認「企業社會責任」 --﹥ 本報訊 隨著台商經營規模跨國化,台商對於地主國就業機會、員工及供應商之影響也日益擴大,台灣亞洲基金會與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10日舉辦「海外投資與全球企業責任論壇」,與會者多為知名跨國企業家,包括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黃茂雄、時代基金會執行長徐小波、統一集團總裁林蒼生、麗嬰房公司董事長林泰生、惠普(HP)公司亞洲國際採購處總經理蕭國坤及摩根士丹利公司台灣區執行長林水仙等人,分享對國際社會責任之體認,經濟部施顏祥次長並於致詞時呼籲台資跨國企業應以多國企業指導綱領為規範,善盡國際企業社會責任。 施顏祥在「海外投資與全球企業社會責任--台商海外新利基」論壇致詞時,呼籲我國海外投資台商,身為地球村一員,也必須要有國際企業的思維,導入以企業社會責任為導向的企業經營理念,並以OECD多國企業指導綱領為最低之經營準則。 黃茂雄在「跨國企業永續發展趨勢」專題演講中,提到海外投資要落實企業社會責任,Glocal(全球在地化)的思維與做法是絕對必要的關鍵。林泰生以麗嬰房在亞洲地區所佈建之900餘個通路之投資經驗指出,企業社會責任最重要的是,把公司經營成功,使企業與員工能培養下一代並回饋社會。 林蒼生分享統一企業之經營理念與願景,他認為,企業經營者動機是否正確、是否會對社會造成影響最為重要,而且21世紀後,社會責任將是企業永續的目標。 蕭國坤則分享惠普身為企業公民的理念,全球擁有14萬員工及橫跨170國的惠普,以其商業道德及社區投入核心價值,並以員工及供應商隱私權保護、從設計開始到回收之環保概念及縮短數位落差之四海e家(e-inclusion)來鞏固其核心價值。(2004-08-13) ◆[生活環境]第29屆奧運的第29項運動—─資源回收 --﹥ 希臘,雅典,2004-08-10 (ENS)- 隨著週五(13日)於雅典揭幕的第29屆奧運會腳步逼近,主辦單位正推動一項資源回收的新運動,即奧運會上的第29個運動。一項推廣奧運會和傷殘奧運會回收計畫的宣傳廣告本週開始在電視媒體和廣播電台放送,籌辦單位表示,這個廣告標誌著「運動」和能力─—熱情、堅持、和意志。 主辦單位的目標是確保所有比賽場地垃圾不落地、減少送到垃圾掩埋場的廢棄物、達到最大的廢棄物分類及回收數量,還有灌輸和提昇人們對環保的永續性廢棄物管理的意識。 觀眾和其他參與競賽的人們,可在奧運場地看到成對的大垃圾桶──藍色是放置回收材質,如塑膠瓶、塑膠製品和紙框眼鏡;綠色是放置所有其它類型的廢棄物。 回收計劃是為了展現出對環境的關心與保護,也是奧運哲學的核心價值。在這個議題上,雅典主辦單位有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的支持。UNEP執行長多佛(Klaus Toepfer)即表示:「關心自然是古希臘公民的一項特質」。 在雅典奧運籌備期間,UNEP和主辦單位以及希臘的非政府組織(NGO)均保持密切的聯繫,不過有許多團體仍對本屆奧運的環保表現有所批評。對此,多佛表示︰「我希望這種種評價意見將來可作為其他奧運主辦城市的寶貴工具」,「雅典奧運應扮演激勵其他國家更上一層的力量,促使他們確保以友善環境的方式籌備奧運,那麼環境才真正是奧林匹克的第三支柱。」 編按:國際奧委會將「體育、文化與環境」,定為奧林匹克的三大支柱。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aug2004/2004-08-10-01.asp ◆[生活環境]美國科學家在養殖鮭魚中發現化學防火劑 --﹥ 美國,印第安那州,布魯明頓,2004-08-10 (ENS)- 新研究顯示,養殖鮭魚比多數的野生鮭魚受到更多化學防火阻燃劑的污染。印第安那大學教授希特斯(Ronald Hites),即此次研究的主要研究員,研究多溴二苯醚(PBDEs)後,確信污染和養殖鮭魚被餵食高脂飲食有關。PBDEs是普遍使用於電子產品和室內裝潢的溴化阻燃劑。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aug2004/2004-08-10-04.asp ◆[能源議題]關注全球核子議題:安全、動力、擴散 --﹥ 奧地利,維也納,2004-08-10 (ENS)- 根據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昨天發表的年度報告指出,2003年核能供電佔全球電力生產的16%,至2003年年終全世界約有439個核電廠在運作當中。總署提出警告,核電廠的安全性雖已有改善,但是「防止核子擴散機制還是要給予多方面的重視,並且要採取緊急措施來給予強化。」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aug2004/2004-08-10-03.asp ◆[環境政策]美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凱利 許諾提升國家公園經費 --﹥ 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峽谷,2004-08-10 (ENS)-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約翰•凱利昨天表示,因為布希政府的忽視和食言,國家公園的現況非常糟糕。在凱利的競選活動來到大峽谷期間,他重新許諾在5年當中補助國家公園體系6億美元,並結合維持鄰近社區的經濟穩定以保護國家公園。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aug2004/2004-08-10-10.asp
環境資訊協會 林沛臻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林沛臻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aug2004/2004-08-10-09.asp 作者:郭志榮 (公共電視記者) 72水災引發土石流為患,高山農業再度成為禍害元兇,封山似乎成為唯一的救贖之道,但是這樣的宣示,是否真能解決台灣山區全面潰敗的問題? 土石流釀災 高山農業惹的禍? 丹大林道,1條背負歷史罪責的山路。30多年來一群違法的菜農在此生存,他們在官司中受人責難,成為濫墾山林的活教材。敏督利颱風之後,孫海橋遭到大水沖斷,重啟人們對丹大的記憶,他們再度成為高山農業為害山林的禍害代表,歷史的罪責再度被喚醒,他們只能活在過去。 但是進入林道,丹大不是歷史記憶的樣貌。孫海林場30年人工造林,早已遠離裸地上黃水橫流的景象。12座農場隱身群山之中,在高麗菜搶收的季節裡,等待2006年全面還地下山的時刻。 丹野農場場長黃學魁說,從早期被指責為害,各個農場就開始注意水土保持工作,幾個颱風來襲,農場內沒有成災,土石崩落大都在30公里之外,不理解為何又成禍害根源? 土石流為患,高山農業成為代罪羔羊。 高山農業成災,有水土流失的問題,有影響集水區水質的問題,但是土石流為患集中在山腳,而非高山農業區。長期關心台灣高山農業的陳中教授,說明歷年土石流的災區,多數在1000公尺以下的區域,此刻一味推責給2000公尺的高山農民,以封山相逼,無法解決問題。 管理不當 才是關鍵問題 30年前,中橫公路開發,農民以造林名義大量上山搶種果樹,在土地管制不當下,高山農業處處形成超限濫墾的情況。當面臨水果開放進口,政策決定棄農還林,高山農民如同被遺忘的人民,失去政府的協助輔導,種不出更高價的經濟作物,只得自尋生路,在價格下殺以量取勝之下,更是大肆破壞林地危害生態。 陳中教授指著台灣立體地圖的山脈,強調台灣群山縱谷中,梨山、清境等地存在許多高山平台,優異的氣候舉世罕見,早期日本人來台就已設山地實驗場,準備進行開發;如今高山農業成為禍害,其實是價值選擇的問題,也是人為管理不當的問題。 台灣的山坡地利用,不是只有2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區域,海拔100公尺以上即存在各種不同的農業運用,最大的開發區域是在500-1500公尺的淺山區域,超限濫墾更是為害最烈。早在10年前就提出警訊的陳玉峰教授,以阿里山的開發為例,說明這些地區在毀壞自然林相後所要面對的危難。 他表示,在大砍伐之後,林業政策開放人民租地造林,失去一次還林於自然的契機,不僅破壞大自然本身的癒合力,也在農民上山與林爭地後,大地災難接二連三無法平息。但是多年過後,山上存在大量居民已成事實,山上的原住民與後來者已落地生根,此刻面對龐大人口來談封山、談遷村,無異是一個行不通的政策。 人與土地 和諧新關係 重新創造人與土地的關係,是解決山區災害問題的根源。陳玉峰表示,長期租地造林實為務農的政策,疏離了人民與土地的關係,只存在剝削式的掠取利用,不會有愛鄉愛土的心理。二次土改的放領,算是還地於民,但不該是毫無規劃的放領,而該有土地分區計畫,農用地加以管理,林用地就交還政府植樹復育。 嘉義隙頂農業區山坡遍植茶樹,早期也是超限濫墾,30年前在陳玉峰嚴加指責下,當地農民為了延續租約,開始進行水保工作,利用當地的大石塊,依照水土保持計畫,壘起一道道生態工法的擋土坡,30年來紋風不動,形成絕妙的自然景觀,甚至計畫朝向休閒農業發展。居民以愛護自己故鄉的心情來照顧土地,避免受災成害,但是陳玉峰表示這還不夠,他們必須在陡坡處自然植生防護林帶。 從丹大到阿里山,農民讓災害不生,重要的關鍵在於管理──遭到指責後的自我改善,這也是台灣山林管理最欠缺的一環。山地佔台灣國土總面積的6成,有限的平原,擁擠的人口,討山而居不僅是歷史的宿命,也是生存的選擇。高山的開發舉世皆有,但台灣的問題卻是放任上山、無力執法,最後危害生態、形成災禍。 失去管理,讓山坡地形同無法之境。成災之後,只是一味地指責農民貪婪、地方不力,根本無法解決山坡地的問題。陳玉峰表示,一個能長能久的終極國土計畫,必須透過協議使政黨、人民共同認可,無論改朝換代都能一以貫之,而不是逢災就有計畫,換個政府又重新來過。 目前台灣的山林政策,始終假設山無人居,無視現存數量龐大的山區居民,持續放領卻不願投入精密的土地管理政策,如此禍害不會平息。面對未來,農業下山不是唯一的路,更重要的是重新建構人與土地的關係,讓山歸山、人歸人,走出「以人護山」的未來。
【相關文章】 ●[讀者投書]蘭嶼開發工程 我們不會淡忘 也不會原諒 --﹥ 作者:草重井 凡去過蘭嶼的人,莫不因當地渾然天成的風光所吸引,甚至連身處異鄉仍無時或忘,渴盼有朝一日能再踏上這座東部海上的明珠島嶼。然而,如果您現在前往蘭嶼,可能將被眼前景象震懾不已。為了發展觀光,蘭嶼鄉公所現正進行一連串的開發工程,包括在通往天池的原始步道上鋪設人工木棧道,朗島灣的簡易港也即將興建完成,據聞其他五個部落也在規劃興建之列,前往現場觀察者紛紛痛呼景觀變色。 於是筆者決定去現場了解一下狀況,沿著環島公路前往登山口旁的忠愛橋附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輛怪手檔在登山口,徒步者必須沿著怪手旁找路往上爬。幾十公尺後便接上被暱稱為「天梯」的木棧道,目前工程已逐漸成形,原本一開始的芒草地與在林務局的木麻黃造林,被木棧道所取代,進口的松木看不出做過任何防腐處理,且工法十分粗糙,推測在海風和酷熱多濕的環境條件下,使用年限應不會太久。 回頭一看,垃圾場也在施工,這個垃圾場一直是蘭嶼鄉公所的大問題,因為當初設計失當以及不明原因的工程延誤,這個場址多次動工,卻長期擱置,目前又開始動工,但是怪手直接輾壓在垃圾場的不透水布上施工,是否會間接造成垃圾滲出水污染海洋,還是讓人覺得前途堪憂。 山路逐漸爬升,整個步道建設的藍圖也逐漸浮上眼前,經費來源之一是離島建設補助款800萬元,目前為了能快速有效的建設步道,採用索道運送物資料件上山的分段施工法,索道所及之處,由山下直通峰頂,巨木橫陳,一片狼藉,當然也沒放過一些珍稀的蘭嶼特有種樹木,比說沿途看到的蘭嶼肉桂、三蕊楠喬木,以及散布一地的大小蘭花等,令人不禁要質疑,索道甚至纜車系統真的能讓環境衝擊減到最小嗎?連海拔不到500公尺的蘭嶼天池工程,都能造成如此巨大的環境衝擊,遑論經建部主導興建的高山纜車,將要直搗台灣高山的心臟區域,我們真的能信任現場的施工單位以及委託監督的公務人員嗎?這些問題簡直令人不敢再多想下去。 除了木棧道之外,鄉公所準備蓋涼亭,其一位於往天池的半路上,另外兩座則座落在天池旁,已經整地好打完樁,遺落一旁祭拜用的黃菊花及殘香,彷彿在默默悼念天池坎坷的命運。天池水邊爬滿福壽螺的卵塊,除了工程,我們其實是還可以為環境作更多事的。 踏著沈重的步伐下山,途經朗島灣時,則發現港澳工程早已如火如荼的進行,消波塊取代了美麗的石礫灘,落日時分,拼板舟紛紛回港,倉皇駛過消波塊的區域,侷促的停泊在僅存的一小塊朗島海灘,可預見將來工程進行到那裡時,拼板舟將會成為無依的孤兒吧! 朗島為什麼要興建簡易港?經過多方查詢才發現,原先鄉公所囑意建設開元港,因為工程款高達4億,因而作罷,轉而爭取朗島港的建設。主管單位漁業署在民國69年花費100萬元,在朗島興建了一座適合達悟族獨木舟的簡易漁港曳船道之後,曾經清楚的說:「政府的政策就是不再增建任何漁港。」然而,地方政府轉而尋求其他經費,找上了內政部營建屬的「離島建設基金」;於今年5月10日的行政院離島基金管理委員會第11次會議,通過編列2,510萬元的經費,作為「朗島漁港擴建工程計畫」。於是漁業署為免傷公務部門之間的和氣,踐踏自己的專業;中央政府為了尊重地方自治,放棄了整體國土規劃,而朗島的七彩美麗小海灘,就在一團和氣的美好氣氛中,成為犧牲品。 主辦機關的台東縣政府農業局漁業課長曾說:「此案有通過環境影響評估,而且採生態工法施工,颱風季節防風浪,且將生態破壞減到最低。」多麼熟悉的說詞!相信台灣本島多數的山區道路都曾做過過環境影響評估,然而包含七二水災在內的大小風災土石流還是發生了,要到什麼時候,我們的政府部門才會了解人不一定會勝天的道理呢? 蘭嶼為了發展觀光,未來五個部落都有興建港澳的規劃,觀光客應該是嚮往蘭嶼的海天而來的吧,可他們到蘭嶼時,卻會發現為了觀光而創造出的景點以及步道,反而成了島上最醜陋與不堪的存在,更不用談建設對動植物海洋生物環境的影響了。如果真的要發展觀光,軟體建設才應該是更重要的,遊客到了這個島上,島民能給予什麼協助與引導呢?更大的問題是,達悟族人真的願意被觀光嗎?如何在標榜「生態觀光」的偉大騙局下不被資本主義物化呢? 回到野銀村過夜,途經橫貫公路時,由高點眺望野銀村,野銀村是如今蘭嶼五個村裡面,唯一還保存有較多傳統屋的村落,白色的水泥建築彷彿蠶食般慢慢吞噬黑色的傳統屋部份。走到海灘,海風傳來孩童的嬉鬧聲,攀越一個小丘一看,赫然發現一個祕密小海灣,一群裸著身子的達悟小孩,在海水裡優游嬉戲,夕陽映照著他們光潔黝黑的肌膚,好像無憂的天使,然而,我們帶給他們的是怎們樣的一個未來?
【相關文章】
【相關網站】 ※以上不代表本報立場 我有話要說: infor@e-info.org.tw(來函請註明真實姓名與連絡電話,以利聯繫作業)。 ●[活動]鞍馬山中高海拔野鳥觀察之旅 --﹥ 時 間:8月28-29日(六-日) 鞍馬山中高海拔林相完整,山色清靜幽美。在黎明時刻,用肉眼即可飽覽青背山雀爭食飛蛾的早餐秀;紋翼畫眉在樹叢間穿梭,俏皮的身影叫人著迷;白耳畫眉高亢清新的鳴唱聲在山谷間迴盪…… 詳情請參閱 http://www.taipeibird.org.tw/event/view.asp?serialno=0403030007&className=%A4j%AB%AC%AC%A1%B0%CA 時 間:8月31日(二) 下午12:15-14:00 本講座邀請現任職於台灣高鐵公司、對紐西蘭原住民毛利人土地權利保護有豐富實務經驗之紐西蘭籍律師Chris LaHatte(賴克里)蒞臨演講,主要介紹毛利人土地之保護機制,全程以英語發音,每演講一段落就提供中文簡譯。適逢台灣原住民要求政府回復其傳統領域之際,本演講適可提供大家不同的視野及思維。 ●[講座]植物Q&A-水草難種嗎? --﹥ 時 間:9月11日(六) 下午2:00-4:00 播出日期:8月16日(一) 晚上10:00-11:00首播 【封面故事】農業•下山? 72水災引發土石流為患,高山農業再度成為禍害元兇,封山似乎成為唯一的救贖之道,但是這樣的宣示,是否真正解決台灣山區全面潰敗的問題?山地佔台灣國土總面積的6成,有限的平原,擁擠的人口,討山而居不僅是歷史的宿命,也是生存的選擇。高山的開發舉世皆有,但台灣的問題卻是放任上山、無力執法,最後危害生態、形成災禍。台灣的山林政策,始終假設山無人居,無視現存數量龐大的山區居民,也不願投入精密的土地管理政策。連番災難之後,是時候重新規劃政策,讓濫墾下山、精農留山,創造人與土地的親善關係。 【人與自然】阿寶的心願 72水災後,水土保持的議題再度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林務局從1973年開始在梨山陸續回收126公頃超限利用地造林,而除了官方造林,最貼近土地的農民在兼顧作物與收成的情況下,是否也可以成為土地的守護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