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新聞-環境政策]逐步凝聚喧譁眾聲 保護環境共識成形 --﹥ 本報訊 10月31日舉辦的第二場環保共識正式會議,針對「如何推動雙重紅利?」、「碳稅如何開徵?」與「環境污染防制費應否擴充?」等議題,邀請環保署官員、財稅學者與產業界代表,進行多方意見闡述與清晰對焦溝通,期許在本週日(7日)完成一份符合正義、務實的環保政策建議。 在連續參與三場環保共識會議後,來自台東的護理行政人士表示,自己從對環境政策的大外行,漸漸能理解這些議題原來與自己是如此切身相關,同時也在理解更多事實後,有感而發地反省在醫院護理人員的餐點管理上,她發想設計一種適合醫護人員的環保餐,如飯量減少、減少骨頭或魚骨的餐點,以調整成員工能消化的餐量,並減低廚餘處理的費用。 台北的家庭生活教育家則心有所感的說,雖然人人都談環保,但是彼此對環保的觀點是否一致?而環境政策的設計是要落實理念,發揮預期的效用,所以環保共識會議的舉行可以讓原本對環境政策僅有模糊印象的人們,更明確的掌握與清楚的定位,讓人們在理解不同面向的發展歷程後,進行更周全與精確的討論與思考,激發出減低困擾、整合多方意見的想法,進而釐清觀念,形成共識,使對民意代表形成壓力,讓他們知道民眾其實是有學習成長的能力,更有關環社會共益的行動力。(2004-11-04)
【相關新聞】 ◆[生活環境]史丹佛大學研究: 常見合成香料有害野生動物與人體 --﹥
美國,加州,史丹佛,2004-11-01 (ENS)-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所出版的最新研究顯示,香皂、洗髮精所含的合成香料成份沿著排水管排入環境後,將會損害水生物的自我排毒能力。這項由史丹佛大學所進行的研究,首度顯示某些個人保養品溶於水中時,即使濃度甚低,也會產生該效果,這意味人類也可能會受到此種危害。 科學家以加州貽貝做實驗驗證,結果表明,暴露於合成麝香的加州貽貝,會發生持久性的生物性損害,而且可能是無法復原的損害。史丹佛大學博士後研究員、該篇論文主要作者盧肯巴赫(Till Luckenbach)表示,「合成麝香是一種容易製造又便宜的香料,這種物質透過污水管道排入環境當中,但污水處理廠卻沒有處理這類物質的設備。」 科學家相信人體健康也會受到影響。但有個問題是,如果消費者想避免買到合成香料,他們會發現到幾乎所有產品都只有標示「香料」一項,很少看到有列出確實的化學成分。 根據這份研究報告所述,全世界合成麝香的使用量,在1987年到1996年間,大約以每年7千至8千的幅度成長。 日本和歐洲早在10年前就開始關心合成香料對環境的衝擊。幾年前,日本的追蹤研究在人體脂肪、母乳及血液中發現一種最常用的工業合成香料二甲苯麝香(musk xylene),之後即禁用這種香料;德國也已禁用,但是採取業界自律的方式。至於在美國,除了一些直接用在口部的產品如口紅等,仍被廣泛的使用。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nov2004/2004-11-01-01.asp ◆[生活環境]廢棄船隻將被認定為有毒廢棄物 環保團體持正面態度 --﹥
瑞士,日內瓦,2004-11-01 (ENS)- 根據一項國際有毒廢棄物協定的締約國決定,當船隻本身已呈報廢狀態時,可以被認定為是國際法規定下的有毒廢棄物。環保團體「綠色和平」以及「巴塞爾行動網」表示,這項決定具有正面的效果;能對因船隻損壞而對環境造成危害的風險產生降低的作用。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nov2004/2004-11-01-02.asp
◆[其他]環境、社會面投資風險 常遭公司董事會忽視 --﹥
英國,倫敦,2004-11-01 (ENS)- 根據一項由「永續潛能」(SustainAbility)、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以及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所進行的國際性訪查顯示,公司董事會多未能妥善向其投資人說明環境與社會的議題是如何對其企業造成策略上的風險及契機。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nov2004/2004-11-01-06.asp ◆[其他]凱瑞長女前往夏威夷 強調父親重視環境議題 --﹥
記者 Sunny Lewis 報導 美國,夏威夷,檀香山,2004-11-01 (ENS)- 參議員凱瑞的長女亞莉珊卓上週末均停留在夏威夷,以敦促民主黨人2日走出家門並前往投票。他並且向ENS說明其父親──同時也是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在2004年的大選中對環境保護以及環境議題在大選中所扮演的角色。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nov2004/2004-11-01-05.asp
環境資訊協會 莊潔 摘錄
環境資訊協會 莊潔 摘錄
全文及圖片詳見:http://ens-newswire.com/ens/nov2004/2004-11-01-09.asp
作者:紫秋千
妳說,那好像是神仙住的夢幻之島啊! 如果真是如此,那我們何不就生生世世隱居在哪呢?沒有俗世的煩惱,沒有紅塵的困擾,過著像神仙眷侶般的生活,那不正是我們一直嚮往的,尋找的嗎? 離開合歡尖山後,我們往石門山走去,沿著公路旁的步道緩緩而行,走在稜線上與對岸山脈相望,雲海之翻滾,就像是一座漂浮的島嶼佇立在前,夕陽西沉時,我忽然感動起這走山之路,妳的一路支持,凝望眼前如夢似幻的美景,不由然想起鄭愁予的那段詩來……
可是那國家公園設立的告示牌,一下子讓我回到現實的世界裡,原來這眼前瞭望的山脈,竟是登山界赫赫有名的「奇萊群峰」,單看那北峰險峭猙獰的面孔,還有主峰的黑色詭譎,被冠上「黑色」兩個字的威嚴,只是每當雲霧掩蓋而來時,卻又如此的夢幻。
登山界裡流傳著一句話說:「不上石門山,未到合歡山!」 多年以來,我對石門山一直有著深深的嚮往,可能是柿子總挑軟的吃吧,或許早已素聞她的超輕鬆,然後視野又寬廣,所以一直很想去會會,試想走不到半小時即可檢顆百岳,何樂不為呢? 於是這一趟合歡群峰行就變成了輕鬆逍遙遊,時間上的充裕,再加上剛經過武嶺停車場看到的黑輪小販,飢腸轆轆望著老闆殷勤的吆喝,決定先來幾碗熱湯暖和一下,即使只是些尋常的食物,但在高山裡這已是滿足的享受。 合歡山區,濁水溪、北港溪、合歡溪、畢祿溪、塔次基里溪等五溪源頭再次匯集,又因山谷上升氣流,水氣一充沛即下起了細雨,更難得的是這黃昏時天空短暫的放情,夕陽無限好,彩霞也豔滿天。 石門山,標高3237,百岳排名第66,山頂上腹地廣大,有著一顆三等三角點,1935年日本人修築合歡越嶺道路時,將岩壁的石頭鑿成一個隧道而命名,光復後霧社支線開路時將石門炸開形成一個風口,於是強風常常吹的讓來往行車倍增危險性,這段在合歡公路上的地名,又稱「鬼門關」。 其實因環境地形改變所造成的阻礙,是無法避免的,就像山的多變也很難捉模,沒有一個登山的人會是在雨季硬要上山的,有時候在車程中,望著窗外的綿綿細雨,大夥兒的心其實是凝結默默無語,心理的忐忑會隨著海拔越高,越不能放下,這每次上山都遇到下雨的箇中滋味,只有登山的人自己方能瞭解。 離開三角點後,心理才懂為何這麼輕鬆好走的石門山,也能名列台灣高山百岳之列,我在片刻之間,就經歷了山區裡的氣候多變與一幕幕的壯觀雲海,夢境之所得竟如此之幸運,縱使神仙之島只是曇花一現。 【下期預告】走上塔關山 驚望險峻之天下第一崖 作者:颺如思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台灣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林曜松老師曾說過:21世紀是外來種的世紀,21世紀最大的生態問題就是外來種。那麼我們想問的是外來種有這麼可怕嗎?為什麼可怕?到底什麼叫外來種? 什麼是外來種?(以下文章,部份節錄自林業試驗所所長趙榮台簡報資料)某種生物在有心或無意的狀況下,被引進非其自然分布的地區,我們就稱之為外來種,因為該地原來沒有這種生物。並不是全部外來種,都能適存於新拓展的殖民地,有些因為水土不服,有些因為氣候不對,因而默默退出新舞台。但是有些物種不但在此立足,甚至入侵而將原生物種(原本生存於該地的生物)淘汰,佔領該新環境,這種我們就稱之為「外來入侵種」。 木麻黃原來是引進台灣做為海岸防風林,可是適應性差,在台灣雖然也存在幾十年了,可是枯、死狀況多,常年需要更新,近年來多為黃槿所取代。日本黑松,樹形優美、姿態優雅,陽明山公園尚未成立前,曾引進日本黑松做為行道樹,但是氣候不合,使得這些黑松枝葉稀疏,甚或枯萎,現在也已經不見蹤跡。 但是並不是每一種生物都如此嬌嫩。1898 年臺灣引進布袋蓮作為栽培觀賞用,它的環境適應性高,繁殖力強,遭人隨意棄置後,即在水田、水溝、水池大量繁殖,常阻塞河口或河道,造成航運的不便,也會導致生態失衡。福壽螺原為業者引進食用,但是不符合台灣人的口味,遂遭業者棄置水溝,不出幾年福壽螺就成為農民最大的敵人,幾乎所有水域都看得到。 外來入侵種入侵各式各樣的生態系,其類別十分多樣,不過在陸域生態系中,通常以植物、脊椎動物和昆蟲最為常見。植物和脊椎動物,多半是業者為了食用、觀賞或飼養而進口。在引進時,多是考慮繁殖力強,對環境及食物要求不高的種類,我們稱之為「廣適性物種」,如此一來可以減少培育成本。通常廣適性生物有極強的入侵與攻擊能力,又因沒有適當的天敵可以互相抗衡,所以往往成為入侵地的優勢種(Dominant species),可以很輕易的取代原生種的地位,甚至導至原生種的消滅,這在植物、漁業、水產養殖業、寵物業十分常見。除了業者的棄置,一般民眾也常將所養的寵物放生,或是將家中栽培的花花草草丟棄在戶外。如此只會造成兩個結果:一就是大舉入侵,壓縮原生物種的生存空間,甚至滅絕(各景點的水池,常常成為民眾的烏龜放生池);反之,則是直接死亡。曾經有宗教界惡質的放生文化,沒有搞清楚烏龜的特性,就直接將淡水龜放生至海裡,造成放生的烏龜嚴重脫水,緊急搶救之後,僅有半數救回,其他全部死亡。所以這真的是放生嗎?還是放死? 昆蟲一般則多是隨著農產品、園藝作物、木材原料等偷渡過來,幾乎都是農業害蟲。而且昆蟲又小,檢疫非常不易,一有漏網之魚,馬上造成農業損失。再加上有些農民或園藝業者會走私農園產品,形成檢疫一大漏洞,防疫更是困難。如:從大陸走私梨苗,引進了中國梨木蝨,造成梨農相當大的損失,連鄰近的鄉鎮也遭池魚之殃。最近相當熱門的火蟻,也是因業者走私苗木,火蟻隨著苗木的包附土過海來台灣,引起了民眾的恐慌。 外來入侵種對生物多樣性的威脅僅次於棲息地的喪失,牠們破壞全球、區域及本土生物多樣性的保育與永續使用,嚴重衝擊生態系所提供的資源(goods)與服務(services)。由於市場的全球一體化、全球貿易、旅遊、觀光和貨物交換加速成長,外來入侵種這個全球性的問題也日趨複雜與嚴重。因外來種在基因、物種和生態系等各個層面,造成不可逆的環境影響和社會經濟影響。管理外來入侵種的成本不但包括預防、防治和撲滅的成本,更包括它們影響生態服務所導致的間接成本。 外來種只要入侵了,就沒有辦法解決,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引進。乍聽之下很簡單,可是實行起來,非常困難。舉例而言,許多民眾會拗不過小朋友的懇求,而讓小朋友飼養寵物,這些動物養大了就是面臨放生的命運。只要有人想養,業者就會不斷進口,因為有需才有供。民眾應該要養成正確的觀念,若無法保證能終生照顧小動物,那就不要養,很多都只是一時興起。若是愛牠,那就不要讓牠走,陪牠到終老。
※本專欄由林務局贊助
【相關文章】 ●[活動]「慶森會」-屏東林區管理處社區林業成果展 --﹥
時 間:11月20、21日(六、日) 感謝森林又讓我們度過一整個幸福的年頭 ,在它即將邁入休息的時刻,我們為它舉辦一場溫馨知性的慶森會,感謝它這一年來守護社區的辛勞,也讓更多人認識、瞭解,期待來年 依舊能見到它成長茁壯,讓森命力生生不息。有「社區林業論壇暨成果展」、「莎卡蘭森林溪流體驗」兩大項活動。 詳情請參閱 http://enews.url.com.tw/archiveRead.asp?scheid=29894 ●[營隊]民間團體環境教育人員專業素養與潛能提升研習營 --﹥
時 間:11月25、26日 (四、五) 近年來,各民間團體辦理環境教育相關活動頗為盛行,在辦理環境教育的活動過程中,多多少少皆會遭遇到窒礙難行之處。本研習營聘請相關議題的學者專家前來授課,希望幫助民間團體在辦理環境教育相關活動上能更順利、更圓滿,在此歡迎對環境教育有興趣之民間團體伙伴們踴躍報名參與。 詳情請參閱 http://www.csee.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74 時 間:11月5日下午及6日、7日早上 本屆「生態旅遊國際研討會」,是繼兩年前在高雄舉行的國際鳥盟生態旅遊聯盟首屆年會後,再一次在台灣進行生態旅遊的相關討論。除了國內的相關專家學者,這次更邀約了德國鳥會副主席Helmut Opitz,以及南非鳥會實際推動賞鳥生態旅遊的Duncan Pritchard來台分享國外經驗。現場提供同步口譯,歡迎各界人士參加。 ★[本會訊息]徵求《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編採志工 --﹥ 《2003年環境資訊年鑑》在最近出版了,感謝許許多多的志工,群策群力,共同合作才得以完成如此驚人的製作。 今年《2004年環境資訊年鑑》即將開工,其中的「環保名錄」編撰工作,以介紹台灣環保工作的推手(政府單位、學術單位、民間團體)、台灣地區的保護區、工業區/開發案(含科學園區、生技園區、礦區)、年度公共政策與法規、國際組織、環境指標及資料庫。歡迎有志者一同來參與。 ★下載 志工簡歷表格 (此為執行檔,開啟後將自行解壓縮),請寄至pong@e-info.org.tw,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