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環境政策]
凝聚共識的第一步 環保共識會議召開前置會議
本報訊
來自全國四面八方,涵蓋不同年齡層、職業別,以及擁有一顆顆開放心靈的14位共識會議成員,於10月17日熱絡參與「環保共識會議」前置會議的舉行。全國首場環保共識會議所探討主題,即是於環保共識論壇獲得最多民眾迴響的「環保署依據『污染者付費』觀念,對立法徵收之各項污染防制(治)費是否有擴充及整合之必要?」之議題,與會成員將以1個月的時間,分別進行4場會議來探討「水污費」、「碳稅」、「掩埋稅」、及「雙重紅利」等議題。
行政院環保署署長張祖恩對於環保共識會議懷有相當高的期許,亦親臨現場致詞。署長表示,環境保護其實與全民息息相關,目前舉行的環保共識會議可以針對具爭議性的環境政策,讓來自全國不同地區與不同領域的人們,尤其是權利關係人,提供更多元、異質意見的徵詢。一方面,環保署需要民眾的共識作為環境政策實施的依歸,同時也期望達到資訊公開,全民參與的目的。
環保共識會議的前置會議中,分別邀請了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蕭代基、政大財稅系教授朱澤民、台經院研究四所所長周嫦娥,以及看守台灣協會研究員謝和霖,分別就污染者付費、國家財物收支與環境稅(費)、雙重紅利、污染者付費的其他政策工具等專業議題,為參與會議的成員進行講解。
蕭代基認為講解者在環保共識會議中扮演提供充分完整資訊的中介角色,必須提供民眾充分的訊息,與有效的參考數據,尤其正反面的意見與資訊都要均衡的提出,以作為民眾討論議題的依據。如蕭代基於講解污染者付費觀念時,即是先從環境管理的角度,來讓會議成員理解制定環境相關稅收的意義,以達到環境保護為主要目的,讓共識會議成員可以從更寬廣的面向來了解議題。
謝和霖是講解者中唯一的環保團體代表,他清楚地指出目前的環保問題,並介紹其他解決廢棄物的政策工具。但他認為由於參與會議的成員並非專家學者,在面對涉入難度與複雜度皆高的環保共識會議議題時,需要提供更多的相關資訊,也需要更多時間來讓會議成員在審慎考量國內的政經景況之後,再進一步理解與思索講解者所提供的資訊。
一整天密集的四堂課程講解之後,四位講解者普遍同意相關議題的資料難度偏高,非相關背景的民眾,要理解並消化這些專業的知識,如稅制設計與執行、污染費稅內容、政經結構、相關制度等資訊,皆需會議成員花費更多心力努力吸收。朱澤民對此則持較為樂觀的看法,他表示幸好環保共識會議長達1個月,可以讓會議成員有較寬裕的時間閱讀大量資料,不過他也建議,在前置會議之前如可先寄出資料讓成員們先行閱讀,將會更有幫助。周嫦娥認同民眾參與共識會議的態度都相當積極與熱心,且掌握議題的能力也都相當清晰。她期許會議成員可以提供有別於理論理念的實務面向意見,對政策可行性的部份也能提出較理想的結論。
參與環保共識會議的成員,多數以人身的健康關懷為出發點,進而轉為關切與身體緊密相關的環境污染問題。有人想了解環境政策對後代子孫、家庭的影響;有人則以機車的回收為例,指出回收類別上的缺失。有人肯定共識會議的方式,認為可以突破目前的民主僵局,提高全民民主素養;認為提出有力明白的公民意見,較政黨政治的形式更加重要。亦有人希望藉由參與環保共識會議,吸收多方面的學識與經驗交流。(2004-10-19)
【相關新聞】
◆環保共識論壇邁入第五個月
民意持續累積成形
◆首次環保共識會議落幕
共識成員多表肯定
◆開徵環境稅? 共識會議成員未達共識
◆環保共識會議結論報告出爐 共識成員有條件贊成擴充污染防制費
◆擴不擴充污染防制(治)費?
「環保共識會議」結論11月7日公布
◆逐步凝聚喧譁眾聲 保護環境共識成形
◆擴充污染防制費
行政、立法、稅制、產業多面向對話
◆空污費真能解決污染問題? 環保共識會議議題延燒至網路論壇
◆環保共識會議正式開鑼 與會民眾有肯定也有建言
◆收取污染防治費? 網友心存疑慮
◆凝聚共識的第一步
環保共識會議召開前置會議
◆台灣首次環保共識會議 周日閃亮登場!
◆你知道你喝的是什麼水?
從凌雲村事件談資訊公開的重要
◆環保機關公佈的環境資訊
你相信嗎?
◆突破層層包裝束縛 零廢棄的環保月餅禮盒!
◆公共政策需要你的聲音!
◆GO!GO!GO!上「環保共識論壇」投票去!
◆綠色稅制引新意 紅利雙重曝喧聲
◆向污染者收費!
跟污染說Byebye?
◆垃圾處理跨區否?共識論壇打筆戰!
◆全民環保共識論壇
7月21日正式開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