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回顧版
 

2009.12.12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

廣宣特區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生命力新聞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苦勞網
Global Voice全球之聲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推薦瀏覽
紐西蘭綠黨
水患治理監督聯盟
台灣生態學會  
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  
蛙蛙世界學習網
 
  社論:環保機關應加強能力建置

圖片來源:陳秉亨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

目前國內有兩大石化業開發案,一個是國光石化,一個是六輕五期。其中國光石化的環評已進入二階,而六輕五期的環評也正蠢蠢欲動;不過這兩大開發案的上位政策,不但尚未進行政策環評,卻又早經行政院核定,這種種決策程序的錯亂,顯見政策環評在行政部門眼中,只是聊備一格而已。 繼續閱讀

 
  新聞回顧 | 永續發展
西海岸糧倉快淪陷
黑皮盃座談會呼籲公民捍衛家園
經濟部減碳講究效能成本 推資源再利用
達仁鄉排灣族 用選票反核廢
晉城礦井「殺手」變身清潔能源
亞馬遜森林的合作社施行永續林業
整合風力發電 歐洲九國建輸電網

攝影:Preet Zinda

 
  新聞回顧 | 氣候難民

北極熊在加拿大巴芬島上大快朵頤,享用鯨魚的殘骸。 D.W. Baker 攝

氣候變遷40年後 10億人將成氣候難民
哥本哈根談判桌外的人民氣候論壇--氣候正義09
孟加拉財長呼籲英國接納氣候難民
英國科學家呼籲 哥本哈根森林談判應避免出現碳難民
因應全球暖化 台灣需要全新的國土規劃
 
 

本週精彩專文

我們為何離開農場,來到哥本哈根?

核電鹹魚翻身? 台灣媒體沒說的事
碳交易、減碳、節能 台灣應思考的抗暖之路
生物多樣性:鄉村社區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育:以台東鹿野永安社區為例(下)
蒙古礦業公司僱用年輕人當作「裝飾」
環球360°:拉達克的制冰人

 
  本週焦點新聞

印尼雨林中的紅毛猩猩。攝影:Daniel Murdiyarso。CIFOR提供。

哥本哈根峰會挽救氣候的機會:50%

排碳總量不明 碳交易無助抗暖化

哥本哈根談判桌外的人民氣候論壇--氣候正義09

國土計畫緩不濟急 國土復育先行

保護森林與氣候 同時保障原住民權

黑箱操作的丹麥協商文件遭批露 成氣候談判焦點

 
 
  社論:價值錯亂的石化政策

作者:謝和霖(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

目前國內有兩大石化業開發案,一個是國光石化,一個是六輕五期。其中國光石化的環評已進入二階,而六輕五期的環評也正蠢蠢欲動;不過這兩大開發案的上位政策,不但尚未進行政策環評,卻又早經行政院核定,這種種決策程序的錯亂,顯見政策環評在行政部門眼中,只是聊備一格而已。

翻開這個由經濟部工業局規劃的石化政策,可真令人血脈噴張,並為國家未來感到悲哀。該政策以乙烯(重要石化原料)產能為指標,在目前乙烯年產能已達 420萬噸的情形下,希望於2013年擴張至469萬噸,於2015年膨脹至539萬噸,於2025年達到659萬噸,「以滿足未來國內乙烯需求,並實現 2025年乙烯自給率至少達90%的目標。」這種規劃僅以供需平衡、穩定供應石化料源為原則,並根據過往經驗簡單地將未來乙烯需求與經濟成長率掛勾,完全未考量到其他因素;雖然政策中也寫著低碳化、高值化等漂亮字眼,但全未反映在政策目標中,讓堂堂的政府產業主管機關成為產業擴張的化妝師。若產業政策只需考慮到供需,只要讓自由市場發揮其機制即可,要政府做什麼?

政府應有引導管理產業發展,不使其危及到國家社會與人類發展基石的責任。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對於石化產業至少要考量到未來石油價格飆漲及劇烈浮動對石化原料需求及經濟安全的影響;考量到石油本是經過地球幾千萬年高溫高壓孕育而成的寶貴資源,如何將其真正價值反映到價格,並審慎地用於必要用途,並以此原則審視既有石化工業的每一個環節,檢討每一個製程與商品存在的必要性--未來石油不應該浪費在農藥、一次即丟商品、PVC毒塑膠以及其他產毒製程上;考量到全球化下,國內石化中下游產業競爭力的流失對石化原料需求的影響,並進而引導其轉往我國較能維持競爭力且具必要性的高附加價值商品或其他產業來發展。若政府能盡到上述責任,未來國內石化業的規模不必擴張,甚至可大幅縮小,而不盡然大福損失我國的經濟利益。

可悲的是,政府竟與財團一樣,只看到中國等新興國家崛起所帶來的龐大市場,卻未見到其所相對帶來的高度風險,與自身的資源限制。以一個彈丸之地,在完全依賴進口石油的情況下,乙烯年產能已高居世界第八,竟然還要盲目擴張!君不見我國中部地區水資源已因此嚴重緊繃,彰雲地層嚴重下陷,被榨乾的濁水溪在東北季風下捲起滾滾狂沙,以及因此而逐漸凋零的農漁業以及生活與健康受到污染大幅影響的人民。有形的風險尚且不見,何況是無形的溫室氣體與所帶來的變化莫測的氣候變遷?然而財團可以藉由股市銀行席捲資金加上有限責任的公司制度來冒險,但是國家社會人民可以經得起這樣的風險嗎?

※ 本文轉載自看守台灣電子報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網編:詹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