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達克的製冰人 | 環境資訊中心
環球360°

拉達克的製冰人

2009年12月09日
作者:亞瑟‧帕維茲

齊旺‧諾菲爾開創了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可以製造人工「冰川」,用於灌溉高海拔沙漠的農田。

這片風光秀麗的寒冷沙漠多年以來一直飽受氣候變化的困擾。「過去的4、50年間,冰川一直在迅速消退,」74歲的諾菲爾說。列城縣80%的農民依賴冰川融雪來灌溉農田以及種植蔬菜、大麥和小麥。「這對農民產生了很多問題,降雪減少和融冰不規律正在成為一個永久的現象。」他補充道。

印度河在列城農田下方幾百米流過,農民們無法利用它的河水。「印度河海拔太低了,我們這個位置不適合建造抽水站來灌溉農田,」諾菲爾表示。而且,在拉達克這樣的寒冷沙漠上耕作要受到很多限制。「這裏每年只能種一季莊稼,播種期始於4月至5月,可是那時水量並不充足。」

諾菲爾說,每個農民都想知道,有沒有什麼方法能早點播種。他回憶道:「我清楚地記得,我小的時候,低處山脈的冰川4月份就開始融化成水了,然而現在那些冰川都消失了。」

可以說是命運的安排,諾菲爾偶然間發現了一個現象,它如今正被越來越多的人看作是解決乾旱地區灌溉問題的方法。「寒冷地區的人們在冬季的晚上會把盥洗室的水 龍頭半開著,以防通往水箱的供水管道結冰。」諾菲爾說,他是一位土木工程師,曾經在政府部門工作。「一天早上,我發現花園附近的水結冰了。這使我想到,人造冰川可以以同樣的方式形成。」

「1986年以前我還在政府部門工作的時候,曾經去過這片區域的絕大多數地方,所以我瞭解整片地區的地勢。我想可以利用海拔低的陰影區域來實現這個目的。」於是這位工程師職業生涯的一個全新階段開始了:如同現在眾人所熟知的那樣,他成了「製冰人」。

1987年,諾菲爾在福柯茨夫村製成了第一座人造冰川。方法很簡單,他讓一條水流改道,降低它的容量和流速,然後使它在一座山的陰影下聚集。「陰影地區是製造冰川的一個必備條件。這種方法非常簡單,任何人都可以模仿,成本也不高。」

諾菲爾已經建造了大約8座人造冰川,滿足各個村莊農民的灌溉需求。現在他正忙於在斯達克莫村附近建造3座新的冰川。他說:「建造這三座冰川大概要花費100萬印度盧比(折合21460美元,14.9萬人民幣),總計製冰量為200萬立方英尺(56634立方米)。」在歐姆拉、斯托克、斯達克莫等地的許多人造冰川2006年被洪水沖毀,如今正在修復當中。

印度陸軍正通過「親善行動專案」資助斯達克莫人造冰川的修復工作,政府的「分水嶺發展專案」則對其他人造冰川提供有限資助。印度科技部也在資助冰川修復工作。

諾菲爾和列城的其他專家表示,農民們對人造冰川非常滿意。此外,人們認為人造冰川也可以解決其他問題:補充地下水,使春天恢復生機;使農民每年可以收穫兩季莊稼;發展牧場,供應家畜飼養;減少農民之間水資源分配的糾紛。

考慮到研究顯示喜馬拉雅山很大比例的冰川正在以飛快的速度退化,人造冰川的製造可能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技術。根據國際山區綜合發展中心(ICIMOD)的一份報告,隨著喜馬拉雅地區的氣溫將在2050年前上升2.5°C,該地區35%的冰川將在未來20內消失。這一片氣溫上升的地區,這位製冰人的發明可能是一個非常有用的適應環境變化之工具。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09年11月2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