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黑潮觀點]

回顧2001年花蓮觀光發展之得失 (上)

作者:張瑋琦

  在2001年11月22日的更生日報,有一段話是這樣寫的:『政府拚經濟,成效如何大家心知肚明;花蓮拚觀光,結集地方各界力量,則頗有建樹。如今中日包機已起飛,綠色公路積極拓展,各風景區管理機構齊心協力開發新景點,目的無非吸引客源,多在花蓮作二、三日遊。』

  回顧這幾年來花蓮的改變,新成立的大學院校為花蓮帶進新移民、週休二日制帶來觀光人潮,花蓮正面臨「變動」的轉捩點,很多馬路不停在施工、很多新建築不斷被蓋出來,過去在地人的秘密景點紛紛冒出了觀景亭台變成觀光勝地……。漁港裡整建了「遊憩碼頭」、動工多年的超大型複合式遊憩區「海洋世界」和「理想渡假村」都將於2002年開始營運,花東高速公路、蘇花高速公路兩大交通工程也已排入政策討論議程──花蓮「觀光立縣」的發展方向走到了新世紀,看到了這些傾巢而出的開發構想,可以感覺到,不但民間期待觀光事業,縣政府更不斷藉機會表現推動「觀光立縣」的決心。相較於過去的「產業東移」政策,將高污染產業帶進花蓮而受指責為「慘業東移」,被稱為「無煙囪工業」的觀光事業似乎受花蓮人歡迎多了。

  然而,花蓮是否真能依靠觀光而立縣?目前的「觀光立縣」政策,是否能引領花蓮走向康莊大道──截至目前為止花蓮所走的觀光發展路線,是否就能讓花蓮「振衰起蔽」?花蓮是否確實能從觀光的開發中獲得永續的經濟利益?什麼樣的觀光政策,才能確保花蓮的永續經營與發展?在花蓮觀光發展正在起飛的此時,回頭檢視我們的政策是基於什麼樣的價值觀,將有助於我們思索花蓮觀光該往何處走。

沒有破壞就沒有建設?

  交通運輸,是花蓮今年度觀光發展側重的考量之一,花蓮機場升格為國際機場、日本包機直飛花蓮、總統號觀光巴士每日往返台北花蓮、北迴鐵路觀光列車正式上路……,今年度已展現相當不錯的成績。然而另一方面,花蓮已有台11線拓寬工程造成海岸景觀及生態破壞、以及花東高速公路開發案環境影響評估被退回(因其將破壞花東縱谷景觀)兩個事件;卻仍有地方人士極積爭取興建蘇花高速公路。由上述「破壞」與「建設」二種可能性的對比來看,我們可以發現:花蓮發展遲緩的原因,被當地人歸究於缺乏便捷的交通運輸。

  究竟這些標榜「高速」、「運輸量大」的公路交通系統遲遲無法落實到花蓮,是緣於中央「重西輕東」政策態度上的錯誤?或是花蓮推動觀光相關人士思考模式及價值觀有待修正?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交通規劃應創造多元化體驗的可能性

  交通工具,在觀光旅遊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僅是把一個人從甲地帶到乙地;交通工具本身,也是觀光體驗的重要項目之一。因此,從觀光體驗的愉悅感與溝通聯繫的雙重要求思考一觀光地的交通規劃,就不只是「高速」與「運輸量大」而已,如何創造多元化體驗之可能,反而是應該被思考的方向。為了要達成多元化的目標,我們應把觀光地的交通分成不同層級來考量,它包含聯外交通、聯內交通、遊憩體驗交通等等。從今年度花蓮觀光發展於交通上的成績來看,我們發現花蓮地方政府所謂的「交通建設成果」完全偏重於聯外交通性質。

  屬於東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處範圍內的主要道路──省道台11線,原本即兼具對內聯繫、及與外縣聯絡的雙重性質,同時也是欣賞海景極佳的海岸遊憩道路,卻在「高速」及「運輸量大」的思考模式下,被硬生生地拓寬,以致其遊憩體驗價值與景觀美質都被大打折扣,十分可惜。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草山工作假期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