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選舉 × 環境】喚醒竹東榮光 周江杰:走向進步的理想生活 就是現在 | 環境資訊中心
深度報導

【2014選舉 × 環境】喚醒竹東榮光 周江杰:走向進步的理想生活 就是現在

2014年09月12日
本報2014年9月12日新竹訊,特約記者賴慧玲報導

※ 編按:環境資訊中心推出【2014選舉×環境】專題,首先以第五大政黨綠黨候選人專訪打頭陣,本日為讀者介紹新竹縣議員候選人周江杰,一起來看看他的參選想法。

每個人都有心目中理想的生活樣貌,但將視線從美好的遠方拉回近身現實,眼見卻總是雜亂無章的開發、短視近利的政治操作、和不斷失靈的法規制度。究竟如何能從彷彿永無止境的向下沉淪中,找到社會進步的出路?

3、4年前從德國海德堡換學返鄉後,周江杰不斷思考著這個問題,終於得出了結論:「目前政治發展的狀況,是無法讓理想生活實現的。」代表綠黨參選新竹縣議員(竹東、五峰選區) 的他,要挺身行動,走出跟傳統政治遊戲不一樣的路,與鄉親攜手打造心目中的理想生活。

周江杰要挺身行動,走出跟傳統政治遊戲不一樣的路,與鄉親攜手打造心目中的理想生活。

回歸正軌 才能向前邁進

大學和研究所主修公共行政的周江杰,曾積極參與新竹霄里溪汙染等地方公共議題,對於制度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感受尤其深刻。該如何導正現實的偏差,成了他行動關懷的核心。

他發現,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基本架構時常遭到扭曲。市鎮建設的規劃原是行政權的職責,但議員們為了自己的政治前景,常常越俎代庖,高唱「爭取建設」的支票與政績。原本監督縣政是否合理合法的職責卻被晾在一旁,甚至被「府會一家」的顛倒邏輯給取代,而民眾也渾然不覺得奇怪。

不僅如此,他發現縣議員忙著照顧樁腳和應付選舉,而公務體系也常為各界壓力而疲於奔命,「根本沒人在想未來的事情,只是忙於解決眼前的問題」。沒有未來的願景,結果便是沒有願景的未來,以及停滯不前的現狀。

「可是,我們應該進步呀!」他說,一語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裡話。

監督、立法  做議員本該做的事

周江杰認為,縣議員要做的,是監督和立法。但立法的職權,常常被縣議員給忽視。縣議員選舉即將邁入堂堂第18屆,不過,許多人(包括候選人) 對於議員的職權和分際,恐怕仍然一知半解。

周江杰認為,縣議員要做的,是監督和立法。但立法的職權,常常被縣議員給忽視。在法治並不完備的情形下,許多案子無法可循,徒留議員關說和上層介入的政治干預空間,也讓基層行政人員備受壓力、難以行事。

因此,他取法台南市與台北市動物保護條例,先從較無爭議和利益糾葛的動保議題著手,推動地方的先進立法。

若當選後能成功推動法案,他希望能發揮拋磚引玉的功能,喚醒其他縣議員與縣府適當行使地方自治權的自覺,逐步將地方自治的法治制度建立得更加完善。

與公民團體攜手  扮演政府、民間的溝通橋樑

在參與荒野保護協會與博幼福利基金會等公民團體的過程中,周江杰累積了對地方議題的認識與經驗,也理解到公民團體對社區發展扮演重要角色。如果政府能與公民團體攜手合作,就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例如,在自主追查頭前溪陸上砂石計畫時,他拜訪了許多附近居民,發現首當其衝的他們對案情一無所知,可見政府推動政策和計畫時,並未能善盡溝通工作,使得民眾需要透過公民團體才能取得訊息。

周江杰表示,他可以理解政府推動政策或計畫,一定有其規劃和想法,但必須拿出具有說服力的理由,向民眾充分溝通,接受檢驗。如果政府可以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完全不用向人民好好交代,也未免太好過了。因此,縣議員必須能夠代替選民向政府問責,擔任政府、民眾與公民團體之間的協調角色,協助政府與民眾溝通對話。

而這樣的對話,必須能提升到細緻討論的層次。例如,因竹科園區三期徵收計畫而受到限建的竹東地區,人口流失、開發商虎視眈眈、農業文化岌岌可危等問題錯綜複雜。他認為既然竹科已表明不需用地,要當地民眾繼續受限建之苦說不過去。但他也不認為剝離原有自然環境和文化的大規模造鎮是解決之道。種種方案的利弊權衡,需要民意代表整合各種民眾與民間團體的意見,與政府、利害關係人好好談清楚。

周江杰認為,能讓政策溝通和公民參與真正落實的機制,是台灣社會最欠缺的軟件之一,而這是先進國家之所以進步的緣故,也是深化民主的必需。

提升生活「軟件」  做到真實照護

他認為,要改變既有遊戲規則造成的問題,必須創建新的機制才不會重蹈覆轍。比起虛有其表的開發,周江杰更重視生活「軟件」的提升,包括公共溝通平台、弱勢孩童的教育、老人的生活品質、與對土地的情感。

在政治算計之下,老人年金往往是熱門的選舉議題,「但事實上,政府可以做得更多。」他直言,老人照養的需求,並不是發錢就能解決的問題。他觀察到,許多老人領了錢,還是照舊每天在家一個人數日子,「但老人需要的,是和人互動」。

另一方面,發放老人年金勢必排擠其他政策預算。例如,沒有選票的弱勢孩童,便往往不受重視,身為國家未來的根基,卻得不到足夠資源。

投入社區課輔工作後,他注意到現行教育體制無法有效進行弱勢孩童的補救教學,需要民間專職組織的支援和協助。因此,有效地媒合公部門與民間團體的資源,才能有效滿足社會需求。

他想到了「在同一個社區,一次解決老人、小孩和環境問題」的方法:將社區內的老農和需要課輔的小朋友聚集在一起,由老農教導小朋友親近土地、學習耕作。如此一來,老農豐富的經驗與知識獲得了發揮的空間,小朋友得到了充分的照顧和對土地的認識,而培養出在地情感之後,才能讓環境受到重視和保護。

與老人年金相比,這樣的作法讓老人能在小孩陪伴下,活得更快樂、更有尊嚴。更重要的是,它能將沉重的社會負擔轉化成可貴的人力資源,為社會創造更多的正面價值。

目前,他已和新竹縣築心之家合作,準備在明年推出先導計畫。如果成功,這樣的機制便可以運用在其他社區之中,嘉惠許多老齡化的農村社區。

顧環境中拼經濟  讓樹杞林居民勇於築夢

身為土生土長的竹東人,周江杰看著在竹東在與鄰近城鎮的競逐中敗退下來,房屋出租廣告林立,青年人口不斷外移,新移居者對在地沒有感情。就算位在台鐵內灣線上,有著嶄新的車站,遊客和商機也都被內灣吸引而去。

但他記得,竹東曾被稱作「樹杞林」,一個橡棋樹成林,和台中豐原、高雄美濃以「三大鎮」齊名的所在。只是文化資產的優勢被遺忘、被埋沒,而在地的人們對鄉土的關懷,似乎也跟著塵封在遙遠的記憶深處。

於是他懷著一個夢想,要讓竹東綠蔭成林,讓居民能勇於築夢,並且能主動爭取更高品質的生活。然後以美好的生活環境,以及三大鎮留下的文化榮光,活絡在地的觀光經濟。

周江杰務實地說,就算當選縣議員,僅憑一人之力,恐怕很難撼動根深柢固的體制和盤根錯節的政治利益。但,改變需要開始。

如果生活品質的提升是我們共同的想望,停滯不前是我們共同的哀嘆,當有人試著走在前方闢出一條進步的路時,我們還要繼續留在原地打轉嗎?

綠黨候選人周江杰的太太在參選登記當天,著婚紗與會。代表著「選舉和結婚一樣,要選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