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怪陸離的減碳現象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光怪陸離的減碳現象

2008年08月07日
作者:張楊乾(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數位媒體企劃專員)

前兩天有消息傳出,陸軍工兵學校為了節能減碳,規定只能用三桶水洗近百個餐盤。事後工兵學校雖公開澄清,指學生若覺得餐盤洗不乾淨,還是可以另外用水龍頭沖餐盤,但此事卻已在社會留下「減碳減過頭」的印象。

夏天時若公車都擠滿了人,司機卻不開冷氣,乘客大概寧願站在車外吧。圖片來源:Flickr/Mikonya Bence上傳 

 而這也不是近日唯一一條,與節能減碳相關的負面新聞。

節能內閣拚減碳 多項舉措惹民怨

自劉內閣在七月初宣佈,要成為節能減碳的內閣後,因節能而引起民怨的新聞,也開始在媒體上出現。像財政部在下午5點就把冷氣關掉,搞得需要加班的公務人員,只能在通風不良的辦公室裡,邊揮汗邊打公文。此外像北市府建議公車業者,把空調由原來的22度調至28度,結果反引來公車族痛罵,指搭公車就像坐在移動的烤箱裡。

我自己也遭遇過幾次類似情況,像上禮拜在搭公車上班時,明明車裡面已擠得像沙丁魚罐頭,司機卻仍只願開小小的一管空調,讓整車用濕黏的鰻魚罐頭來形容更為合適。而幾天前去能源局拜會新朋友時,我們坐在空調訂為30℃的會議室裡聊了3小時,而期間我幾乎沒有停止過拭汗,受訪者還打趣地問我有無「室內中暑」的感覺。

依我的看法,如果節能減碳只是讓人更不方便,則說再多愛地球的口號,也僅是令人突增反感而已。節能減碳應該要有可長久執行的策略,而不是像減肥一樣,不過才節食兩三天後,就開始會想給自己找理由破戒。

每人生活模式不同 減碳方式也應調整

那要如何讓節能不節舒適,減碳不減享受呢?或許讓每件事的獨特性都彰顯出來,並採取各自不一樣的減碳作為,或可大幅降低減碳成為荒謬劇的機率。

比如說,當公車上只有5個人時,冷氣開太冷確實只是突增油耗。但當公車上已經有35個人了,司機卻仍以減碳為由不把冷氣調高,那只會嚇跑原想以搭公車作減碳手段的民眾,也提高不了開車族改搭大眾運具的意願。

這樣的邏輯可以適用在各個地方,比如說辦公室有幾個人在時,冷氣要調到幾度;便利超商在有多少顧客時,燈要開到多亮;地下停車場廢氣濃度多高時,抽風機才需要開;速食店有多少人點餐時,薯條的油鍋才需要加熱……讓每一個減碳作為,都有其因地制宜的獨特性,而不是一概而論的「冷氣調到28度、燈管要拆一支下來」,這也才不會讓一些減碳的無厘頭笑話,削弱節能抗暖的正當性。

讓更多人願意減碳 才能造就永續地球

減少空調的使用、減少照明的使用、減少水的使用,的確都能達到減碳的效果。但讓民眾擠在攝氏28度的公車裡,並與身旁一臉胖汗的上班族前胸貼後背,或許並不是讓民眾對節能減碳買單的好方法。

相反地,如果能讓民眾發現,節能減碳並不會傷害生活品質,而是能提供一個較為負責任的生活方式,相信民眾的接受度會更高些。像是家裡有頂樓的住戶,或許就會為了節能減碳,開始思考在屋頂加裝黑網或上白漆的可能性,而不僅只是在夏天裡把冷氣溫度調到破錶。

已對「節能減碳」四個字反胃了嗎?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減碳,一步一步慢慢來,並持續去作,相信這才能真正永續地愛地球!

【延伸閱讀】
節能不是活受罪》張楊乾中國時報浮世繪版
屋頂隔熱的經濟解決方案》張楊乾低碳生活部落格
※本文轉載自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之低碳生活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