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電子報•一週回顧版
2007.2.17
新聞短評: 對岸污染 東亞區域一體承受
山西燃煤發電廠 :: 發電廠排放大量溫室氣體(資料來源: Skoda Export)
作者:吳迪瑞(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原來,這幾年返鄉常看不到小時候騎單車上學常穿越的白茫茫,不僅是回家次數變少的關係,也受到汽車排氣的影響。更令筆者震驚的是,空污對區域氣候的影響居然係以東亞地區為機制單元。所以,在台灣生活的我們會受到大陸工商發展增加排放污染的影響,不會因為這些重污染的工業出走大陸而還我清淨的家園。
議題追蹤:

春節喜洋洋 環保事項仍要注意喔

春節天氣不若往年冷 春節遠遊冬衣不必帶太多
惟須隨時更新資訊
廢燈管含毒物 春節大掃除期間宜妥善回收
魚翅、海參、鮑魚、髮菜 名列不環保年菜
開門送禮、包裝少來 春節送禮當心包裝過度
給旅行家的綠色建議:綠色飛行 減緩全球暖化
過新年,寫春聯

 

政治新聞
特許財團蓋飯店 不准住民建家園 阿里山BOT挨轟
市府急孵蛋 松菸老樹遭殃
中國環評未充分發揮作用
泛阿拉伯國家組永續發展論壇
布希一再干涉氣候研究
環保團體要求廢除南方黑鮪魚配額 澳洲政府駁回
歐洲議會立法:2012垃圾零成長
 
經濟新聞
吉尼號未賠漁民 不准離港
原能會:2006年核電廠固化廢棄物降至400桶
蘇治芬挺台塑鋼廠
中國與聯合國合作啟動碳基金
綠色GDP核算報告首次公佈 北京污染損失116億
汽車耗油大幅降低 可能還要再等幾十年
美式足球全明星賽「碳中和」 努力做回收
保育新聞
紅樹林保留區範圍調整 須經審議小組
百萬隻青斑蝶 台東山區避冬
東北虎人工繁育地 400隻東北虎待認養
大連百餘候鳥撞牆 保護區建築顏色惹的禍
印尼伐木速度倍增 紅毛猩猩面臨危機
加拿大官民合資  保育全球僅存溫帶雨林
保育婆羅洲之心 跨國共識達成:世界最大棕櫚園開發喊停
 
科學新聞
河川襲奪 荖濃溪可能斷頭
中國70市沈降面積2倍海南島
氣候變化 寧夏農作物適宜種植區發生變化
上海將建中國首座海上風電場
維京集團出2500萬美元 獎勵減緩暖化新科技
2006全球風力發電創新高 德國居第一
挪威將蓋「末日種子庫」 保存全球農作種子
生活新聞
營建署:污水下水道接管率 2007年底達16.5%
高鐵噪音惱人 環保署將訂管制標準
追斃死豬 鳳農市場查扣肉品
抽驗年糕 24%防腐劑超量
年節肉製品 1/4不合格
63年來第一次 尼泊爾首都降雪
雅加達水患 肇因過度開發 集水區流失
 
綠色課表
2007新春團拜 邀您一起來搓湯圓 搏感情~
北宜段網路虛擬大會師
第一屆中華白海豚陸地觀察志工暨解說員培訓
歷史資源的延續與再生國際研討會暨工作營
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丁亥豬年特展」
「好膽嘜走-海膽化石」特展2月13日起台博館展出
專欄
海洋家族
關渡平原汙染事件
田園 校園 樂園
天堂路:「森林人」的未來
 
環境副刊
胭脂紅與微妙音
血鑽石背後的李奧納多
金門尋獅人
《撒種人》
 
新聞短評
追蹤議題
政治新聞
經濟新聞
保育新聞
科學新聞
生活新聞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綠色課表
專欄
環境副刊
熱門新聞
過新年、賀新春 大家來拜年 吉祥話接龍!
為了明天的魚? 2007年世界溼地日的省思
熱門關鍵字
溫室氣體 BOT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
訂閱 贊助
相關電子報訂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快樂動物電子報
崔媽媽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新聞短評對岸污染 東亞區域一體承受 

作者:吳迪瑞(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去年參加中研院舉辦的環境史研究第二次國際學術研討會,除了欣見有更多的學界領域從事環境相關的研究外,最大的收穫與震撼是聆聽「人為引起的台灣氣候變化」這篇論文的心得與感想。該篇論文簡述了臺灣幾十年來的一些氣候變化,就跟其他許許多多全球氣候變遷的文章一樣,很清楚顯現了人類行為在我們生活周遭造成的變化。研究人員們提及這幾年臺灣微雨發生率的下降越來越明顯,所以平原區,特別在冬天早上常出現的晨霧,逐漸不見了。

聽到這句話,讓在南部平原長大,離家十數載的筆者,心裡抽痛作響。原來,這幾年返鄉常看不到小時候騎單車上學常穿越的白茫茫,不僅是回家次數變少的關係,也受到汽車排氣的影響。更令筆者震驚的是,空污對區域氣候的影響居然係以東亞地區為機制單元。所以,在台灣生活的我們會受到大陸工商發展增加排放污染的影響,不會因為這些重污染的工業出走大陸而還我清淨的家園。

難怪,經濟部振振有詞捍衛國內的傳統工業廠商,在同一個泡泡裡,產業在大陸排放跟留在台灣的效果所差有限,不如將產業帶動經濟的價值鏈留在台灣貢獻國內的景氣與消費。也因此,在大陸已是全世界經濟發展火車頭的情勢下,台灣既已與大陸沿海,或甚至說東半壁,同位於一個共同污染圈裡。與其讓大陸或國際其他企業廠商投資設廠撈錢,不如我們也錢進共業,以期能在蒙受其害之際,能保有一絲物質上的回饋。唉!多麼令人感傷的環污事實。

從這一點,放眼世界對溫室氣體的控制,富有的工業化國家為了鼓勵企業界與自己參與國際的連線努力,創制了許多配額交換的機制,原來不全然是真的,反而可能是拖延、諉過,甚至有藉環保之名,賺環保財的狀況。

環污的機制與界線跟國家主權的政治界線不盡相同,倘要有效治理全球溫室氣體的惡化,跨界的思考不僅需要,更是勢在必行。尤其,如何因應相對貧窮國家地區急起直追的發展需求,降低相對富有國家進一步的貪婪,是大家共同的挑戰。

台灣,面對對岸拳頭與鈔票的壓力與吸引,在詭譎多變的國際氣氛下,維持自主主權當然是首要的任務,但在經濟優先的框架裡,在東亞共污圈的環境下,難道我們就沒有任何可以大刀闊斧的空間?在研討會裡,研究人員在報告與回應提問的當時,不時流露對未來環境鉅變的悲觀與無奈;在媒體上,當全世界科學家早已不挑戰鉅變的是否發生,只是探問如何發生,影響的範圍與程度為何,全世界政壇終於逐步認知氣候變遷已近臨界的關鍵時刻。卑微的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會不會,哪天我們再也感受不到細雨綿綿的基隆港,也無法再看見蘭陽平原的煙雨迷濛?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Fax:+886-2-23020101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167
環境資訊電子報 •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
發行人:李永展•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彭瑞祥張文樺、李育琴、劉香君、倪宏坤•網編:彭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