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電子報•一週回顧版
2007.3.10
新聞短評: 阿里山BOT 宜審慎為之!
立委質疑林務局將阿里山觀光資源以BOT方式交由民間財團經營,有圖利財團之嫌。
作者:李永展(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常務理事)
乍看之下,政府似乎不僅不需投入大筆經費,便可使民眾有更多可用的公共空間,更可收取權利金替納稅人賺錢,但仔細探究,卻突顯出「公共財私有化」的危機。一旦公共財私有化,便很容易使公共財變成昂貴的商品,因為委外對象既然是營利單位,他們便必須在委託年限內,設法逐年攤還投資成本,因此勢必提高價格以便在最短時效內達到回收目的,因而忽略了公共財的公共性。
議題追蹤:

停不下來的開發 民間抗議不斷

短線操作扼殺花東 文化人聯合呼籲停建蘇花高
大巨蛋越玩越小 民眾要求郝龍斌出面 召開大型說明會
我愛台灣我愛花蓮!勇敢向蘇花高說:不!
不要百貨商業城 還我公園運動場
六輕超用水 環保署遲未開罰 台塑反要求變更環評結論
包括林懷民、胡德夫等人一同加入反建蘇花高行列。

 

政治新聞
樂生院民 官邸門口堵蘇揆
綠營:考量漁業發展 漁業署將遷至高雄

農委會擬建農地銀行平台 提供農地租售資訊

核廢料最終處置場 牡丹鄉長林傑西:願收廢料換回饋
歐盟高峰會討論能源及氣候變遷
美地方政府已訂立氣候行動計畫 呼籲聯邦採取行動
發揮森林濕地生態功能 實現降耗減排
九寨溝謝絕所有影視劇組進溝拍戲
 
經濟新聞
隔了10年 台灣香蕉終於重返韓國市場
太陽能族群 股價續看漲
中韓溫室氣體減量 恐衝擊台灣競爭力
蜜蜂不見了 美國蔬果農業陷入恐慌
反咖啡殖民主義 衣索比亞向星巴克宣戰

長江流域首次跨省調水 應對重慶城區供水困難

中國外管局:全球經濟失衡 美國是最大禍首
保育新聞

農地變住宅 台北赤蛙家園恐不保

全民「哈」山櫻 引爆蟲蟲危機
保育鯨豚 地中海週邊20國聯合行動
消失的巨嘴葦鶯 泰國現身
南非象滿為患 不排除重拾撲殺制度
環境污染導致青蛙變性 1/3蛙類面臨滅絕
捕鯨船火災迫使日本捕鯨活動喊停
 
科學新聞
彰化「野鳥監測小組」提高禽流感防疫措施
亞洲空氣污染 增強太平洋風暴 加速北極暖化
暖化證據再添一樁 加拿大凍原區遭森林取代
氣候暖化效應 歐洲海洋生物大遷移

海南將興建衛星發射基地與石油儲備基地

暖冬影響 北京今春沙塵暴比例將減少30%
生活新聞
空污破記錄 鹽水蜂炮期間二氧化硫暴增21倍
最快7月1日 公家機關禁用紙杯
中市府推新生活宣言 在國中小強力放送
「第11號國道」 騎單車走著瞧
推廣綠色校園 夏威夷學校將廣設太陽能板
氣溫驟降 油價上漲 大紐約民眾大感吃不消
能源蘊藏豐富的俄羅斯 開始倡導節約能源
香港政府未來3年重點監測6類傳染病
 
綠色課表
繽紛草山:親子同遊自然之旅
開春到社大 創造我們的工作假期
生命密碼:拯救地球生物多樣性
社大「我們的國家公園」課程
鄉親寮人文。生態。產業之旅
水資源工程系列研討會
無耳茶壺山、半屏山縱走燦光寮山
第一屆中華白海豚陸地觀察志工暨解說員培訓
台東都蘭原住民藝術家體驗營
專欄
不再寂靜的春天 NGO新春團拜為串聯開啟新契機

再見,蝴蝶!

大巨蛋的利益
 
副刊
綠色學苑:樂活誌――作夥改變世界
橋――寫在《詩經.國風》英文白話新譯之前
Climate Change, Taiwan Cares!

大杓鷸吐食繭的生態記錄

 
新聞短評
追蹤議題
政治新聞
經濟新聞
保育新聞
科學新聞
生活新聞
台灣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綠色課表
專欄
環境副刊
熱門新聞
被遺忘的國寶
滅生代
熱門關鍵字
太陽能 植樹節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
訂閱 贊助
相關電子報訂閱
海洋台灣電子報
台灣動物之聲電子報
快樂動物電子報
崔媽媽電子報
水產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新聞短評阿里山BOT 宜審慎為之! 

作者:李永展(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常務理事)

自從2003年公共工程委員會確認以「鐵路OT/北門站開發及營運BOT/觀光旅館BOT」三合一方式辦理民間參與投資經營阿里山森林鐵路及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案招商作業(簡稱阿里山BOT)以來,便在各界引起相當大的討論。

公部門認為此舉可以解決阿里山森林鐵路經營長期虧損且能達到觀光客倍增的目標,開發單位則希望此案除了為當地帶來商機,也能作為標竿計畫。然而當地居民則認為這個作法將影響居民生存權及原住民文化發展,而民間團體則關注此案是否有違環境正義及永續發展理念。阿里山BOT就在這些力量之間來回擺盪,由於一直無法聚焦,造成各說各話的情況,因而成為燙手的熱山竽,但阿里山BOT如果未審慎處理,恐怕會造成各方皆輸的不永續情況,值得深入探究。

BOT是因運「使用權出租」的新趨勢而生,因為對土地所有權人而言,BOT可以讓其繼續保有土地所有權,而且獲得土地開發的利益;而開發權利人不僅可低價取得開發所需土地,同時也可依擬定的營運計畫獲取開發利益,可謂是個雙贏的開發方式,過去多應用在公共財(國有土地、建物、或公共建設)民營化的開發策略上。

乍看之下,政府似乎不僅不需投入大筆經費,便可使民眾有更多可用的公共空間,更可收取權利金替納稅人賺錢,但仔細探究,卻突顯出「公共財私有化」的危機。一旦公共財私有化,便很容易使公共財變成昂貴的商品,因為委外對象既然是營利單位,他們便必須在委託年限內,設法逐年攤還投資成本,因此勢必提高價格以便在最短時效內達到回收目的,因而忽略了公共財的公共性。

此外,因為要快速回收,甚至會迫使受託單位改變經營策略,造成服務品質可能比政府經營的還差。就目前委外經營的案例而言,民眾大多得付出額外的使用價格,使得經濟上的弱勢民眾,被迫無法使用這些公共財,不符合公平正義原則。

另一方面,阿里山森林鐵路屬於全民的公共財,公共財的價值可分為使用價值、非使用價值及遠期使用價值。使用價值就現期直接使用價值而言,阿里山森林鐡路具有直接為人類帶來豐富的商業價值及美感的遊憩價值。

非使用價值則指與阿里山森林鐵路使用無關但由於阿里山森林鐵路的存在便可獲得滿足程度的部份,此價值存在的動機一般可分為贈予價值及存在價值,前者如為了使後代子孫能目睹或體驗阿里山森林鐵路豐富的資產,現世代人類願意支付某些代價以維護這些資產的存在,後者如為了實現對文化及生物多樣性存在的倫理關懷,現世代人類願意支付某些代價以保護阿里山森林鐵路的存在。

遠期使用價值乃人們為了未來「使用」阿里山森林鐵路的權利所支付的價格,而不是因為「非使用」的權利,以區別非使用(或利他)動機之贈予價值及存在價值。

阿里山森林鐵路集森林鐵道、登山鐵道及高山鐵道於一身,是世界三大高山鐵路之一,從1906年日本人開始興建登山鐵路迄今已逾百年,阿里山森林鐵路反應了在自然環境的特色與限制下,永續性土地使用方式的特殊技術。可以說,阿里山森林鐵路同時具備了使用價值(商業、遊憩、減壓等)、非使用價值(後代子孫能目睹或體驗、倫理關懷)及遠期使用價值(後代子孫能有商業、遊憩、或減壓的使用價值)。

由於具有這些重要的價值,符合世界遺產公約第一條指稱的「自然與人類的結合作品」,因此文建會於2003年評選的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將阿里山森林鐵路列為第一階段推動點。

文建會更於2006年成立文化景觀審議委員會,並計畫在2007年推動文化景觀示範案例,希望經由地方及中央的雙向討論、學術及實踐的整合作法,期使阿里山森林鐵路能以登錄成為世界遺產文化景觀的目標邁進。

在聯合國大力推動文化景觀保護、台灣期許文化立國的當下,如果缺乏永續發展的視野、忽略公共財的使用及非使用價值、未能掌握文化景觀的意涵,而貿然推動阿里山BOT,勢必對「自然與人類的結合作品」造成不可回轉的負面影響。果真如此,那麼「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的珍貴文化景觀勢必只能成為KTV包廂中,無法體驗或感受的一首陳年老歌而已。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 +886-2-23021122Fax:+886-2-23020101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167
環境資訊電子報 •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
發行人:李永展•總編輯:陳瑞賓
編輯:彭瑞祥張文樺、李育琴、劉香君、倪宏坤•網編:李育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