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新聞回顧
台灣國際

崔媽媽電子報

【設為首頁】

 

 

 

 

環境資訊協會知性版訂閱 新聞版訂閱 新聞檢索

2002-02-05 (全文版)

 
  本日主題: 魚類及人體內發現防火用化學材質
知性專題 [生物趣聞]與靈長類一樣具捉握能力的可愛明星──貓熊 (下)
環境新聞 [生活環境]魚類及人體內發現防火用化學材質
[環境政策]GAO將控告布希政府以取得秘密文件
[環境政策]卑詩省政府宣布解除漁業養殖場禁令
[全球變遷]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揭幕 採取作為抵銷氣候暖化衝擊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2-05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2-05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1-31
理性關懷 [環境的未來]恐怖主義,全球都受苦
[環境關懷事件]手繪的藍天 (中)
專  欄 [專欄作家-陳健一]陪伴孩子走進大自然 (上)
活動訊息 [節目預告]
本會訊息 [捐款徵信]感謝 楊嬌豔小姐 2.4捐款$200元
新年度新思維-知性版及新聞版開放申請中
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歡迎使用郵局儲金定期定額捐款

[生物趣聞/科博館科普專欄]與靈長類一樣具捉握能力的可愛明星──貓熊 (下) --﹥

作者:顏重威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
照片:顏重威

圖2.剛出生的小熊貓身體呈肉紅色  雌性大熊貓約5歲性成熟,此後每隔2或3年生1胎,每胎生1或2仔。如果是雙胞胎,也只照顧一仔,另一隻通常被棄養。剛生出來的幼仔,個體很小,還不及人們的一個手掌大,體重只在80~160克之間,大約只有母親體重的千分之一,身體呈肉紅色(圖2),裸露光亮,眼睛緊閉未睜,偶而會發出咩咩鳴叫,引起母親的關注。圖3.二十多日齡的熊貓母親時刻將新生兒抱在胸懷,以保持幼仔的體溫,並時常用舌頭舔幼仔的身體,維護清潔(圖3、4、5)。幼仔的成長快速,15日齡體重增加一倍,眼圈、耳朵和肩部黑色開始顯現。44日齡睜眼,但120日齡才有視覺,且能走幾步。180日齡會走路和爬樹(圖6),並與母親嬉戲玩耍。12月齡體重達30公斤,15月齡斷奶,18月齡離開母親的照顧,開始獨立闖天下,過單身的生活。

圖4.吃奶中的貓熊  大熊貓的野生種群數量,非常稀少,如前所說,估計在1000隻左右。牠已被列為世界的瀕危物種。種群數量稀少的因素:一方面是雄性大熊貓的外生殖器官短,精液量少,發情不易,「性」趣不高;圖5.貓熊母子雌性大熊貓發情高峰期短,發情時不一定引起雄性的興奮,雌雄交配受孕率低。妊娠後產的幼仔個體太小,相當嬌弱,容易死亡。再者食物過於專一化,山中一旦竹子開花枯死,大熊貓就有饑餓死亡之災。另一方面,大熊貓的棲地因砍伐森林、墾荒耕種、築路運輸等,遭受到嚴重的破壞,而使適宜棲息的面積大為縮小,且被分隔化,而使不同族群間無機會交流、通婚,導致遺傳基因多樣性貧乏,面臨種群滅絕的危機。

圖6.熊貓在180日齡以後便會爬樹  目前世界各國都知道大熊貓所面臨的種群危機,也都在想盡辦法加以保護和復育,例如嚴禁獵取、停止買賣、設立保護區、恢復棲地、人工繁殖與野放試驗,以及保護教育宣導等,期使牠能長久與人類共存。牠不僅僅是產地國家的國寶而已,也是地球上的動物瑰寶,更是世界人民的資產。牠真是動見瞻觀,引起世人的關注,無論到哪裡,牠的迷人魅力無法抵擋,必然引起當地人民的騷動,促使全家老少總動員前往觀賞。如果有一天牠到台灣來展覽,牠的熱門和被喜歡的程度,我敢保證,必然勝過無尾熊或國王企鵝。然而,牠迷人的魅力特質在哪裡?我還是說不上來,只好留待您自己去品嘗了。

[生活環境]魚類及人體內發現防火用化學材質 --﹥

記者 Pat Hemminger 報導

  美國,紐約州,紐約,2002-01-31 (ENS)- 美國維吉尼亞州淡水魚體內發現含有penta BDE,劑量為所有文獻報告中最高的一次,penta BDE為全世界普遍使用同時也備受爭議的防火材質。全球各地都曾在動物及人體內發現此種化學物質,從以往的動物實驗研究推斷與行為問題有關聯,然而實際上對人體的效果仍未明確。

[環境政策]GAO將控告布希政府以取得秘密文件 --﹥

記者 Cat Lazaroff 報導

  美國,華盛頓特區,2002-01-31 (ENS)- 美國國會總審計局(GAO)預計在數週內對布希政府提出告訴,以取得副總統錢尼和能源業界高級主管舉行秘密會議的相關文件。此案極賦關鍵性指標意義,關係到具重大影響力之商業利益方面,總統的權力是否足以保護這些秘密會議紀錄。

[環境政策]卑詩省政府宣布解除漁業養殖場禁令 --﹥

  加拿大,卑詩省,維多利亞,2002-01-31 (ENS)- 加拿大卑詩省政府今天宣布新的環保標準條例,在4月30日以前,省境內新設鮭魚養殖場得以解除實施5年的禁令。大衛鈴木基金會聲稱此舉意謂著「商業優先、不計代價」,並發出警語:我們正在犧牲環境。

[全球變遷]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揭幕 採取作為抵銷氣候暖化衝擊 --﹥

  美國,紐約州,紐約,2002-01-31 (ENS)- 為期5天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今天在紐約市揭幕,會中表示,該組織已收購印尼地熱發電計畫,以減少溫室效應氣體排放、抵銷全球暖化的衝擊。來自1007個企業組織會員的代表們,此次首度在紐約會面,而非在論壇總部──瑞士達沃斯。

台灣環境新聞掃瞄:2002-02-05 --﹥

  • [生活環境]康健雜誌報導,新竹香山地區牡蠣重金屬污染濃度高居世界第一。農委會漁業署表示,香山綠牡蠣銅污染事件是公開的警訊,漁業署沒有刻意隱瞞,而因為這種情況以冬天最為嚴重,所以已經請當地養殖業避開冬天採收 (台北 東森新聞網)

  • [生活環境]北投溫泉廢水污染,台北市政府衛生下水道工程處承諾六月接通下水道後可獲解決 (台北 中央社)

  • [生活環境]避免年節污染浪費,宜蘭縣有一座廟宇推出取材天然油墨和再生紙的環保金紙,既可以減量又避免污染 (宜蘭 台視新聞)

  • [生活環境]台北市交通管制工程處即將完成仁愛路全線號誌汰換工程,仁愛路將成為北市第一條全線路口均改用發光二極體號誌的幹道。交工處約兩年前引進發光二極體號誌,並率先在仁愛路與光復南路口試辦,經評估測試,發現該種號誌具有亮度高、省電、不易故障、壽命長、燈箱更堅固耐用等好處,由於成效良好,因此決定逐步汰換 (台北 聯合報)

  • [生活環境]高雄縣燕巢鄉角宿村民為村內元良化工廠火警爆炸補償問題,3日下午再度發動村民圍廠抗爭,與現場的員警發生激烈推擠。村民在封堵行動失敗後,改採游擊戰術,伺機封堵,至4日晚間仍與警方僵持中 (台北 聯合報)

  • [環境政策]環保署目前已建置完成「環境敏感區位及特定目的區位限制整合查詢系統」,可望減輕個別環評報告製作及環評審查作業成本,縮短環評作業時程 (台北 東 森新聞網)

  • [環境政策]農地釋出政策,應接受環境評估。農地釋出政策影響層面不僅限於國家安全存糧、農民生計等問題,更涉及台灣本島的滲水量、水土保持及微氣候的改變,豈能不受環評之監督? (台北 民生報)

  • [環境政策]環保署最近做出解釋,農村社區土地重畫應比照環境影響評估法所規定的舊市區更新,凡位於水源區、或面積在二十公頃以上者,就應進行環境影響評估 (台北 民生報)

  • [土地與水文]中研院建議台北市府以生態防洪原則進行四分溪之整治。納莉颱風中,南港的大坑溪和四分溪都出現溢堤情形,緊鄰四分溪的中研院首當其衝,損失兩億餘元;為避免災情重演,市府準備在大坑溪和四分溪進行堤防加高至兩百年防洪頻率標準,工程也陸續發包,希望趕在五月底前完工。中研院對流經院區的四分溪整治方式,和市府看法不同,認為光加高堤防,將影響周邊景觀,中研院經內部討論後,提出生態防洪的整治原則,希望將四分溪塑造為全國性的生態防洪整治示範河段 (台北 聯合報)

中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2-05 --﹥

  • [生活環境]為解決空氣污染日益嚴重情形,瀋陽市今年將拆除一千座煙囪和四百座燃煤鍋爐,其中包括高一百二十二公尺、已有六十六年歷史的原瀋陽冶煉廠大煙囪 (台北 中央社)

  • [生活環境]專家建議:生產廠家應負責回收廢家電 (北京 人民網)

  • [環境政策]廣西首府南寧市先後提出兩項便民措施:一是為減少城市噪聲和尾氣污染,明令禁止摩托車入戶登記、限制外地摩托車在市內行駛﹔二是增加投入,擴大公車服務能力,方便廣大市民出行 (廣西 經濟日報)

  • [環境政策]山東省建設廳發出通知,為保護我省日益減少的土地資源,要求從今年開始,在全省逐步禁止使用實心黏土磚 (山東 齊魯日報)

  • [環境政策]海南海口西海岸開發,遭政協委員質疑破壞生態 (海口 中新社)

  • [生態保育]浙江漁民放漂流瓶呼籲保護海洋,四個月飄抵沖繩 (北京 北京晚報)

美國環境新聞掃瞄:2002-01-31 --﹥

  • [生活環境]保育團體舉辦青少年徵文比賽 關懷黑熊與水獺

  • [環境政策]綠色剪刀運動聯盟表示 能源工業補助預算將增加一倍

  • [環境政策]232個環保公益團體聯名呼籲 撤回育加山核廢料儲存場設置計畫

  • [能源議題]美國團隊與哈薩克合作將鈾轉化為燃料

  • [能源議題]汽車工人贊成更嚴格的能源節約標準

  • [生態保育]德州應嚴防西尼羅病毒入侵

  • [土地及水文]碎形理論模式可輔助地球科學家預測天然災害

[環境的未來]恐怖主義,全球都受苦  --﹥

作者:傑奇•艾倫•朱利安諾 博士

我們尋求,一個全新、活潑的地球
我們承認,能做的、不一定該做
我們主張,世人都要決心維護無條件的自由,來證明這一代愛下一代
如果要有成效,這個時候,請付出一點愛,對這一代、對每個人
-- 南西•紐霍

  幾天前的悲劇,給了我們許多要思考的地方。當我們在哀悼、衷心的慰問那些在這個星期遭遇到恐怖攻擊的人們時,對於未來,我們也是憂心忡忡。目前的一些跡象顯示,世貿大樓倒塌時所釋放出來的大量有毒物質,已經對紐約市民的健康造成危險,尤是那些救難人員。

  安全與穩定的信念又再一次被擊潰。更且,這個社會以消費行為為基礎而所表現不顧一切的行徑,再加上無止盡的有毒物質侵入我們的世界和身體,一向關心如此社會環境的你們,一定很清楚那樣的感覺。

  2001年,9月11日,星期二(美東時間)(攝影 比爾•海利威爾)

  即使美國環境保護署低估此一健康的威脅,但在倒塌大樓周圍區域裡充斥著有毒物質,這是不容否認的。辛辛那提大學醫學中心「環境健康及肺部與急救加護醫學」的教授喬治•列考夫博士指出,大樓廢墟四周所散佈之大大小小的懸浮物,對肺部是有害的。

  水泥粉末、塵土及其他會阻塞鼻子及喉嚨的微粒物質會造成呼吸問題,眼睛也會因角膜遭微粒刮傷而損壞。 

  火焰燃燒及爆炸所產生的氣體及煙也是劇毒的,它包含有戴奧辛、多氯聯苯、易爆的有機物、飛機燃料及其他許多來自於大樓建材和辦公室的有毒物質,當人們吸進這些刺激物,就可能會引起呼吸痙攣、氣喘,而未來還不知道會出現什麼問題。

  飛機撞擊世貿大樓爆炸後華氏2,000度的高溫燃燒,也會產生許多有毒化合物,它們的影響仍然不可知。

  吸入石綿會引起石棉肺病,那是一種肺結痂、肺癌;也會引起食道癌,胃癌及結腸癌。即使吸入的石綿纖維,只有顯微鏡才看得到,它一樣會刺激肺壁,肺會製造一層如薄紙般的傷疤來包圍這個受刺激的地方。若是這層薄紙般的傷疤最後包圍了整個肺臟,受害者就無法正常呼吸。

  環境保護署發言人邦妮•貝羅茲告訴美國廣播公司,該署官員在廢墟周邊進行空氣及灰塵偵測時,「的確沒有偵測到真正的危險」,而只有「非常低量」的石棉;接著她說,「主要的危險在於長時間暴露在石綿環境中,如此達數年之久才會造成各種疾病。」

  但是有其他的研究顯示,只要肺部有一絲石綿纖殘留,將來就會造成致命的問題。又一次地,我們從負責保護我們健康的公家單位,得到內容互相衝突的資訊。

  多年來,恐怖攻擊一直造成我們環境及健康的大災難。

  1990到1991年間的波灣戰爭中,伊拉克軍隊蓄意地燃燒油井,這已徹底蹂躪科威特的環境。入侵的軍隊爆破並引燃超過700座的油井,釋放出致命的濃煙到大氣中,科威特境內土地遭到大規模的污染,嚴重危害了地貌、土壤及動植物,從爆炸油井噴出的大量原油則流向地表和水道。

  科威特燃燒油田的衛星照片,1991年2月23日(照片提供 美國地質調查局)

  恐怖行動永遠不會只影響到人類,經歷一段時間後,動物以及生態系統不可避免地也將受到危害。

  當我們將支持和安慰給予罹難者及其家屬,並為這個多難的世界祈求和平時,我們的關心也會流向這些悲劇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及其餘波,不可預期的結果將持續浮現。

  例如,超乎尋常的關閉國內航線,這是自從有空中航線以來,第一次,天空裡沒有每日由數千次航班所放出的噪音、和數百萬磅的污染。

  這樣的特殊機會,使得大氣層及我們的身體自從400年前工業革命以來,首度體驗到較乾淨的空氣。這樣的效應,戲劇性地使得地球的生態系統,從每天來自於飛航器的毒害中,得到暫時的釋放。

  這樣的效果並不是來正當化或減輕這恐怖的悲劇,但它可以讓我們在哀傷中反省。我們注意到,即使一些生活步調因為停飛被打斷,我們依然存活著;同時我們更與家庭成員更接近,付出更多的愛在家人、朋友和同事身上,並思考著我們的未來以及我們為何而活。

  我們可以選擇每一天都如此度過。

  當飛機再度起飛時,毫無疑問地,你可能留下所愛的人無所依靠。然而,你也可以選擇取消行程留在家裡,與家人、朋友相聚,讓愛與憐惜圍繞在你們的四周。

  美國,馬里蘭州,Lower Patuxent河(照片國家海洋及大氣總署)

  我們的孩子,大人也一樣,從來沒有比此刻更需要那惟有大自然能夠提供的慰藉;尤其當安全、穩定及和平的信念被挑戰時,與自然的接觸顯得更重要。

  當圍繞在我們周圍的,只剩下水泥及科技時,再多的忠告都不夠。惟有赤足走在孕育我們的土壤上,去真實地感受,我們才能發現一塊安全的地方,從悲傷中重新獲得力量,繼續走向未來,也才能了解到我們是生命循環的一部份,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可以在生命中發現力量。

  值此恐怖時期,那些恐怖行動的犯罪者,必定會罪有應得。但是美國的反應,則必須適可而止,以避免無辜的妻子、先生、母親、父親及孩童,因報復行動而喪生。

  義憤填膺是必然的,但是沒有必要被此一情緒牽著鼻子走。藉由雙腳去感覺大地,可以幫助提醒我們站在全球的角度去看,作為生命體的一部份,我們必能發現共處的方法。

參考資料

1. ENS有環保署處理倒塌大樓空氣品質的相關報導 http://ens-news.com/ens/sep2001/2001L-09-13-04.html
2.科威特油井火災的影響 http://www.cas.usf.edu/envir_sci_policy/esprogram/espcourse/Omar2.htm
3.重新定位你的未來 http://www.islandpress.com/ecocompass/dream.html
4.找出你選區裡的國會議員寫e-mail告訴他們,你不贊成報復,但是謹慎的處罰是需要的 http://www.visi.com/juan/congress/ziptoit.html

傑奇•艾倫•朱利安諾博士是西雅圖的作家與教師。他慶幸自己因為兒子才四個月大,還不需要聽他如何解釋這些事情。請將你的想法評論或願景寄給他 jackie@healingourworld.com ,也可以參觀他的網站 http://www.healingourworld.com

編按:雖然這篇文章是寫於去年911事件剛發生後幾天,然而,文中的思考與反省,仍時時提醒我們記得生命的本質。至今,「反恐怖行動」,以一場全球森林大火的浩大形勢,持續蔓延開來,戰火中生命及環境持續遭到彈藥的侵犯與毀傷,讀者將如何繼續思考?我們真正能做、該做的是什麼?

[環境關懷事件]手繪的藍天 (中) --﹥

作者:李秀容

三、相遇在生命中的最初

  1994年1月,KimioMoriwaki森協先生第一次到台灣來,並非為了觀光,而是為看台灣工業區的污染情況而來,平實的穿著透露內心的安詳自在,穩重的腳步帶著30年來公害抗爭訴訟的鎮靜,在一句話也聽不懂的高雄工業區裡,眼中盡是一個59歲歐幾嗓回憶中的塵煙往事:「真像當時的西淀川阿!空氣中有一股化學藥品的味道!」「天空是灰濛濛的,在午後4時的太陽周圍,與20年前(1974年)大阪工業區裡的天空多麼相似呀!」一陣陣感慨的聲音讓人不禁開始對高雄的不幸更增憂傷。

  1994年11月20日,日本京都亞洲環境會議後,各國公害患者齊集到西淀川公害地區參觀並舉行公害地區NGO的交流會議,台下年老的日本公害患者因台上剛從台灣出獄兩個月的蔡朝鵬的演說而熱烈股掌,對台灣的反公害運動者的環保理想使命感而落淚,這樣英雄似的歡呼聲與出國前在中正機場國安局人員對蔡朝鵬的刁難竟成強烈對比,「若非某立委出面還不知可否通關出境呢?!」在兩個不同的國家社會中對從事環保運動者的評價竟是南轅北轍!

  1995年3月2日,打了17年的日本西淀川公害訴訟終於勝利,判決中不僅對企業主索取39億9千萬日幣的「賠償金額」更讓當地的九家企業的負責人「低頭道歉認錯」,雖然原告中原有的519人已經因公害疾病死了171人且大多已達高齡,在17年的日子裡多數失去伴侶而成了寡婦,他們卻始終不忘「留給子孫一個未來的藍天及乾淨的空氣」,還有重要的「西淀川環境復建計劃」,這是他們堅持法院及政府在他們死前要給一個解決的方案而設立的計劃。

  隱忍著身上的痛楚帶著先夫的遺像死守法院的公平正義,這遲來的勝利正是她們付出了一生的青春歲月所換來的最好禮物,想起她們這三十幾年來的悲慘歲月,家人親友對她們抗爭行動的不諒解,朋友對她們疾病的嫌惡,加害者工廠的冷言冷語,一滴滴的眼淚都化為生存的勇氣流了下來。

  2000年4月27日下午台灣經濟研究院2F會議室,「高雄工業區何去何從?」座談會中,原本郝院長承諾的25年五輕遷廠一案,與會學者及當地的下游工廠業者擬將之無限期延長,出席的高雄後勁里長及黃市議員提出當初中油對他們的三項承諾沒有一項實現的欺騙行徑,後勁居民不平的悲慘生活景象並沒有因為高額創紀錄的回饋金而產生希望,他們要求先把承諾確實做到才有「延長」五輕存在的可能;當初廟口神明的指示,堅持反對的決心早不知「何去何從」?

[專欄作家]陪伴孩子走進大自然 (上) --﹥

作者:陳健一

  童年只有一個,在孩子成長的歲月,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拓展孩子的生命視野,幾乎是每位家長的期待。帶孩子走出戶外,讓大自然參與孩子的成長,相信可以給孩子更寬廣的生活經驗。

  帶著這樣的心情,催促我帶著孩子探索、接觸周邊的自然、生活中的自然;並試圖從自然觀察與探索中,延伸出體驗、思惟與想像的綿密線索...

  「○○○○○」系列文章,是個人引領孩子進入自然的諸多例子。這些例子或帶有體驗可能,或賦予知識探索面相,或感悟於生命層次...;每一個例子儘管只是自然經驗的片段,卻是孩子們整體自然構圖的一部份。

蕨類植物

  盤升的石階路旁,遍佈蕨類植物,景緻顯單調。

  「發現不一樣;觀察這片蕨類植物,找出不一樣。」我要孩子們照我的話做。

  緊接著,「不一樣」在孩子們體貼的自然觀察中流瀉出來。

  「有些葉子很鮮嫩。」「有些好像死掉了。」「有些沒長出葉子......」

  「我們姑且這樣說......」我說:「模樣像問號,還沒長出葉子的,是蕨類植物的嬰兒;長出嫩葉的是小孩,葉子較綠的是中年;枯黃模樣葉子的是老年......」

  也在同時,有人踩到地上的一片紅葉。他拿起紅葉,我抬頭尋找紅葉的主人,果然,在不遠處的綠色樹冠上,掛著幾片紅色葉子。

  「是那棵,就是那棵樹掉下來的葉子。」

  孩子找到葉子的主人,帶著「發現」的愉悅。「這些葉子會一掉下來,直到掉光為止嗎?葉子為什麼會掉......」

  「葉子老了,細胞老化,就掉葉子......」

  從蕨類到紅葉......,這中間,我試圖把自然的時間印象提示給孩子。

  那個帶點悶熱的初夏,我參與孩子們的自然發現,觀察蕨類的生老病死;於是,自然節氣變化、生命榮枯性質,在具體觀察與舉例間,漸次顯影在孩子們的心板裡。

[節目預告]大地與人的對話-陳阿美師姊 --﹥

  播出時間:2月6日(三) 下午3:45~4:00
  播出頻道:大愛電視台

  台灣之所以美麗,是因為有無數的環保志工在守護,這當中慈濟志工的力量不可忽略,慈濟在台灣有上千個資源回收站,專門在做環保的志工超過了萬人,每一位志工,都是一篇感人的故事,本集節目要介紹的是陳阿美師姊,阿美師姊住宜蘭,自從加入慈濟環保志工的行列,她每天都去回收站幫忙,因為做環保要放下身段,她覺得自己脾氣變好了,也更惜福了,現在我們就到宜蘭找她聊一聊。

[本會訊息]新年度新思維-知性版及新聞版開放申請中 --﹥

  新年新氣象,環境資訊電子報將提供給您一個更貼心的服務!

  打今年度1月1日起,我們將更針對您的需求,新增[環境資訊電子報-知性版]、[環境資訊電子報-新聞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目錄版]。

  這是因為部分讀者可能僅偏好閱讀具''教育性''的[知性專題],像是[鳥類簡介]、[蛙類簡介]、[植物簡介]...等專欄﹔又或者部分人士在時間有限下,優先關注''即時性''的[環境新聞],包括國內外環境新聞及[環境關懷事件]等。

  另外,如果您擔心電子報有收信過慢的困擾,我們還將提供最精簡的每日[目錄版]﹔如此,可免漏接訊息的焦慮,目錄頁上的標題索引可隨時讓您上網連線查閱。

  當然,不必懷疑,原來的[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及[環境資訊電子報-摘要版]也都還在囉。

  大家可以各依需求,維持原來''多樣貌''的風格﹔或有更''個性化''的新選擇。

 

  ★知性版範例訂閱 ★新聞版範例訂閱 ★目錄版範例訂閱

  對於知性版與新聞版的服務,您的想法是...
  

  姓名: 電子郵件:

  *請於上網連線時,再按"寄出"按鈕。

 
‥網站地圖‥
‥資料檢索‥

結盟授權網站

訂/退閱電子報



 


 

回首頁
   

最佳瀏覽環境:IE5.5以上版本,解析度800*600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請支持環境資訊電子報,詳見 捐款方式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Environmental Trust Foundation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108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