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版
  2008.12.10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數位造林
20081203環境手札預購-環境信託
2008拍賣冏新聞
編輯室小啟
賀!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獲得民國97年國家永續發展獎永續社團類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永續公共工程電子報
推薦瀏覽

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網TaiBNET

勞工陣線

自然步道協會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海洋台灣

地球公民協會
 
 
蘇花高變「蘇花改」 設計案16日將開標

環團呼籲「蘇花改」停止開標作業

【相關連結】
2008回顧:蘇花高高潮迭起
7月:劉揆出奇招 變相興建蘇花高
4月:政策不明、時空變動 蘇花高環差分析退回交通部
花東青年向交通部要火車票 台鐵24日將增開太魯閣號

馬政府7月倉卒宣布「蘇花替」建案,欲在南澳到和平路段,興建一條「具高速公路服務水準」的「替代道路」。在環保團體要求就地改善的情況下,公路總局改以「蘇花改」名稱發包,該設計標案即將在16日開標,環保團體指出標案工程款與預算不符、招標單位在西部、程序瑕疵等問題,要求停止開標。

該設計標案工程款約1.2億元,是預算書3千多萬的4倍,環團批評交通部用小錢送審,欺騙立法院,過關後再逼全民買單。負責國家重大工程招標的公共工程委員會企劃處副處長傅兆書回應,原預算雖只有3千萬,但若工程有急迫需要,可以先發包,只要附帶但書說明「有預算時再簽約」,並不違反預算法。精采內文

 
 
  中外對話:重慶百餘村民「襲警」背後

作者:周季鋼、祝楚華(重慶記者)

位於風景如畫的中國西南武陵山中的高東村高東園組,是一個有常住人口278人的小村落。在一個貢獻了全球電解錳產量1/5的地方生活,這裡的村民——跟許多普通中國人一樣,為了中國經濟的繁榮發展,付出著高昂的環境代價。

然而這一次,高東村人決定反抗了——再一次以極端的方式,向所屬鄉鄉長控訴錳礦開採對當地人生存的嚴重危害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易俊宏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長董景生領國家永續發展獎

聯合國氣候會議正在波蘭的波茲南市展開,康乃爾大學的萊曼在會場外表示,他相信生物碳可以吸收幾百到幾千年的溫室氣體,並樂觀估計,生物碳每年最多可以吸收10億噸溫室氣體,超過2007年排放總量85億噸的10%。同時,由瑞士教師巴默所駕駛的太陽能車也抵達會場,這是全球第一次以太陽能汽車完成環遊世界的壯舉,也為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增添了一份特殊的意義。

台灣新聞方面,行政院長劉兆玄於9日上午頒發國家永續發展獎,表揚14個得獎的社區、企業、學校、民間團體和政府單位。不過,國營事業中油卻在另一方面加速推動重大投資計畫,計有「煉製結構更新」、「三輕更新投資」及「國光石化科技」等,與永續獎的頒發及馬政府宣示的節能減碳政策,成了明顯的落差對比。

目前正好進入禽流感的暴發季,在香港傳出疫情。廣東省檢驗檢疫局立刻配合,宣布自即日起暫停中國大陸活家禽出口到香港21天,並加強供港活家禽註冊飼養場的巡查工作。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論壇:環評草菅科學與人命


作者:吳焜裕(台灣大學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副教授、看守台灣理事)

最近代表環保團體出席石化工業的政策環評,與林園三輕更新案的健康風險評估專家會議,感觸良多;發現此時的政府好像回到台灣的50年代,為了經濟發展什麼都可以犧牲。一個評估案都未完成,政策已決,環評已經審查通過,溝通會議或是專家會議都只不過來幫環評擦屁股,擦不乾淨也沒有關係,反正西裝一穿上,還是人模人樣。

一個石化工業政策環評還在討論評估範圍與項目時,林園三輕場更新案已有條件通過環評,國光石化廠的興建也是既定的政策……精采內文

 
  行動參與:募集活動,送溫暖到樂生


發起者:關心樂生院民的部落客

活動緣起:

12月1日午後,風很冷。

近百名聲援樂生保留者與樂生院民在衛生署前靜坐陳情。這是她們第幾次來衛生署?5年了,算不清楚。唯一確定的是,5年來,樂生保留爭議,從沒被政府官員正視、面對與解決。於是,這些人依舊喊著「將樂生院提報古蹟審查」的口號,但她們的口號僅進入衛生署門口近百名員警的耳中(而訴求是否從另一耳輕悄溜出,不得而知),衛生署長葉金川,對他所應該盡心照顧的樂生院民棄之不理,任她們在刺骨的寒風中,等待。

每次陳情場合,手腳殘缺、眼睛易受風刺激而流淚的樂生院民們從不缺席。她們耗用自己所剩不多的時間,拄拐杖、坐輪椅,從邊陲地帶來到權力中心。在陳情場合裡,因政府官員不願面對人民而造成的漫長等待,讓院民不敢多喝一滴水、多吃一口食物─她們擔心自己會因此勤跑廁所;也因著這遙遠的對話之路,她們的衣物在時間裡陳舊、破損;她們無法重新擁有,只能縫補─諷刺得一如院民們因病被強囚的悲憐一生,對於原本所應擁有、卻被剝奪的,竟只能縫補……精采內文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
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陳誼芩•網編:易俊宏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