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海的媽祖神 | 環境資訊中心

巡海的媽祖神

2001年11月16日
作者:戴惠莉

農曆八月十四日是洄瀾島上迎媽祖的好日子,這個媽祖繞境巡行整個福爾摩沙群島的習俗約有近百年之久了。討海人拜媽祖為的是保佑船隻平安大豐收。今年迎媽祖的船隊是由東北角的南方澳島出發,展開的繞境群島活動。一路過境的各座島嶼無不歡欣鼓舞迎接漁民心目中的庇佑──媽祖神。

洄瀾島是這趟媽祖神巡海繞境的最後一站,再來就要回到起始的南方澳島了。繞境船隊由前一站南方打苟島來的二十二艘船所組成,每艘船上各自供載一尊媽祖神,包括南方澳島最大仙的金身媽祖。浩浩蕩蕩簇新的船陣加上打苟島漁民一式的衣容,都讓今天的洄瀾島港口天空飄散著一股平時少見的節慶喜悅。

島民們對這個大日子當然是全員出動了,一早,婦人家們就過來協助港口廟宇張羅炒米粉、肉羹湯、甜湯圓,讓大家吃個甜飽甜飽。巡拜完地主港口順天宮後,八家將、跳加官、香客頷首膜拜……接著引燃了一串串紅光簇簇的鞭炮。漫天煙硝味中掃去了一年的不如意,島民們祈求來年每趟海都順遂都滿載而歸。

從南方遠道而來的打苟島漁民也趁這短暫的停泊,蹓覽了一下這洄瀾島上的異樣風情。在打苟島的漁民眼裡看來,這個洄瀾島港口是顯得小家碧玉許多。兩島的港口不僅大小有別,作業形式也相去甚遠,打苟島遠洋漁業發達,國際商港不僅聞名世界,官方也輔助有加,港埠遼闊,乾淨清爽的港口不僅魚獲進出大,船隻作業範圍大、魚種多、經濟價值高,周邊觀光休閒的規劃措施也使得港口成為一個島民欣賞漁業的遊憩場所。打苟島的漁民們不比較不知,一比較就深深覺得──以身為打苟島的漁民為傲。

這一切聽在洄瀾島漁民耳中,不知不覺怨嘆了起來:「阮連一個像樣的漁會餐廳、福利中心、船隻維修設備……都、沒、有……」粗陋的設備三十年來不變、不改,港區小,所以船隻造身小,沿海漁獲量又年年減少。

說到漁獲量減少,大家都有話說。很多漁民私下說,魚越抓越少自然跟抓刎仔魚有關,抓刎仔魚的讓小魚沒機會長大,自然影響到整體漁獲。抓刎仔魚的陳桑,老是被朋友取笑殘害國家幼苗,但他也一肚子牢騷:「島政府一直開放定置網場,那種魚獲包大包小統統吃,不怪那個?怪阮!」放棍〔延繩釣〕的阿雄一旁說:「啊!怪來怪去枉費作一個討海人,討海要有討海的命。」

專家們也說,除了抓刎仔魚,掃囹作業〔流刺網〕一直有混獲問題。說歸說,但這種作業簡單、成本小的漁撈,卻是大多數洄瀾島漁民賴以為生的飯碗。各家說法不一,但大家都公認洄瀾島漁民的生活沒起色是事實。

不比較還認份、認份,甘苦日子相款過,一有了比較就紛紛氣噗噗開來。打苟島漁民眼看才起個頭就讓洄瀾島的漁民碎碎唸個不停,心裡想說:「做個好厝邊卡要緊──不要讓人家太吃味。」就跟著附和說:「阮那邊抓沿海ㄟ〔沿海漁業〕嘛差不多虛累累!前年,我們島政府號召福爾摩沙群島幾個島嶼共同召開『福爾摩沙海洋環境與資源大會』,專家們還不是異口同聲都說這是全球化問題。」說的也是,漁具設備不斷改進,漁業科技也不斷發達,抓魚不再像以前那樣人工化了,魚仔拼命抓價錢拼命低不打緊,只是魚越抓越少、越抓越小,套句專家學者的話,這叫「全球過漁現象」。

咁講抓魚的注定沒將來?

今年,洄瀾島政府請專家學者來為漁業把脈。專家學者對於沿海漁業的衰退無力可施,就像古早時代的竹編漁具被尼龍繩網具取代一樣是時代趨勢,學者們只有建議島政府辦公室多往觀光漁業來思考──碼頭休閒化也許是將來漁民的出路之一──專家們說得好像有道理,專業意見聽起來也有意思,但漁民們個個腦中起了個大問號-「?」-連個像樣的漁港都建不起來,碼頭休閒化咁是叫阮漁民攏來去作「休閒漁民」?

想到這,一聲聲怨嘆干吶廟口鼓吹叭叭響──「唉!求政府不如求媽祖,香矇拜,還是媽祖卡照顧阮漁民啦!」

圍觀的信徒將金身媽祖穩當地供上主船坐定,鞭炮聲一陣響過一陣,繞境船隊就要起航。洄瀾島漁民跟著駛船恭送打苟島來的二十二艘大船、二十二尊媽祖神出港。一陣涼風直下港口吹來,此時農曆八月吹起了九降風,島民的心跟著起了一陣谿嗦寒意,咁講「一切都不對時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