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魚缸滅登革熱? 清除積水才能治本 | 你來報報
台灣新聞

【你來報報】生態魚缸滅登革熱? 清除積水才能治本

2015年09月23日
本報2015年9月23日台北訊,公民記者瑭芯報導

南部登革熱疫情持續延燒,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1日更新本土登革熱病例數,自今年5月至9月18日,全台分布於21個縣市,病例數達13萬2096例,其中9438例已康復,疫情有98.8%集中於南高屏地區。

而這次疫情最緊張的台南市,從初時的大量噴藥,到有網友散發「生態缸防蚊」的錯誤訊息,終於經環保單位確認,清除積水容器、消滅孳生源才是根本的防治方法。 

清除病媒蚊孳生源應落實執行「巡、倒、清、刷」  瑭芯 攝

清除病媒蚊孳生源應落實執行「巡、倒、清、刷」。攝影:瑭芯。

防蚊資訊停看聽 環保單位:清積水才是根本

登革熱疫情大爆發,南市府在各區進行噴藥防治、教導民眾正確防疫觀念之時,有邱姓網友在臉書發文直指「噴藥死的不只是蚊子,連蚊子的天敵也會死,你以為你在防治蚊子,其實你是在製造蚊子天堂,所以登革熱大爆發。」並熱心提供想法,說如果要消滅蚊子可布置一個「生態陷阱」,在水缸中放孔雀魚、田螺,再放點水草,讓蚊子產的蛋被魚吃掉,用自然方式解決掉蚊子下一代,不要再噴藥了!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顏聖紘也在臉書發表對於擺水桶養魚滅蚊的看法,並在聯合報鳴人堂發表文章,指出幻想養魚滅登革熱,還不如乖乖把積水清掉。該文章除被大量轉發以外,也被分享到「生態大腸花」臉書社團,引發網友熱烈討論。該社團聚集各方生態,生物、昆蟲研究背景的專業人士,認為文章中有許多錯誤,除了熱心教育正確觀念,苦口婆心勸說生態魚缸只限於有來產卵的蚊子,而魚缸也不一定能真正吸引蚊子來產卵,生態魚缸也根本不能消滅登革熱,絕不是最有效的方法,還是必須配合清除周圍積水容器,才能更加提高滅蚊效率。

面對林林總總的登革熱防治偏方,環保單位鼓勵市民一起動手清理居家、鄰里及周邊環境,確實清除住家積水容器,做好自我檢查,並呼籲民眾,解決問題主要在於清除孳生源為主、緊急噴藥為輔,綜合使用之下才是登革熱防治最根本之道。

中興昆蟲所醫學昆蟲病媒研究室博士生曾皓佑表示:「防治工作本身有前後次序,清除孳生源必須要在疾病開始流行前就要處理,每年各縣市政府的登革熱病媒蚊防治噴藥的工作(非緊急噴藥)通常都在病媒蚊達到高峰前,最後疾病開始流行時,更嚴格確保孳生源最少輔以緊急噴藥處理。 」

用對地方 生物防治才有效

登革熱是藉由病媒蚊叮咬而感染的急性傳染病,在台灣主要透過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傳播,臨床症狀主要為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症狀;又稱斷骨熱或天狗熱,嚴重時會演變「登革出血熱」(登革出血熱目前主要發生在前後感染不同型登革熱的病人身上,倘若已經得過登革熱的人,更應該做好個人防護避免感染其他血清型的登革熱病毒),引起併發症和休克死亡,目前沒有特效藥物可治療登革熱,亦無有效可施打的疫苗。

登革熱病媒蚊生活史。翻攝自衛福部疾管署登革熱專業版相關教材。

登革熱病媒蚊生活史。翻攝自衛福部疾管署登革熱專業版相關教材。

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說,登革熱是一種「社區病」、「環境病」,病媒蚊對於叮咬對象無選擇性,一旦有登革病毒進入社區,且生活周圍有病媒蚊孳生源環境,就有登革熱流行可能性!斑蚊並非一開始就帶病毒,也不是被斑蚊叮咬就感染登革熱。會傳染的斑蚊,是叮咬了身上帶有登革熱病毒的病人,從健康變成帶病毒的斑蚊。

對於有民眾推廣在池塘放養會吃孑孓的大肚魚、孔雀魚、泥鰍,讓生態專家直搖頭。

曾皓佑指出,「生物防治法」絕不是放完魚後就不管理,孔雀魚和大肚魚在小容器容易死掉,放完也是要持續管理、餵食照顧。真的無法移除積水的地方,才需要用生物防治,例如農田儲水的大水桶、地下室積水等。

「斑蚊通常會選澤的產卵地都是較小陰暗的靜水域,所以基本上不只是管理問題,而是搞錯棲地,並且在原有的池塘放養魚,其實也吃掉了原有在池塘內的水生捕食性昆蟲 !」曾皓佑說。

防蚊叮咬小常識

根據環保單位提供的資料,清除病媒蚊孳生源有四大訣竅:「巡、倒、清、刷」

  1. 「巡」─經常巡檢,檢查居家室內外可能積水的容器。
  2. 「倒」─倒掉積水,不要的器物予以丟棄。
  3. 「清」─減少容器,使用的器具也都應該澈底清潔。
  4. 「刷」─去除蟲卵,收拾或倒置勿再積水養蚊。
孳生源

常見的登革熱病媒蚊孳生源。翻攝自衛福部疾管署登革熱專業版相關教材。

感染登革熱的患者,多休息、多喝水、適時服用退燒藥,通常在感染後兩週左右可自行痊癒。對於登革熱重症病患應安排住院,適時的介入措施,提供完整嚴密及持續的照護,可將死亡率從20%以上降到1%以下。

清除積水容器(孳生源)並定期巡查居家環境整潔是防止病媒蚊孳生的不二法門,也是目前防治登革熱最根本的方法。此外,穿著淺色長袖衣褲、身體裸露部位塗抹衛生福利部核可的防蚊藥劑(蚊蟲忌避劑)之個人保護措施,避免蚊蟲叮咬。

防蚊藥劑中,DEET(待乙妥、敵避)為現今最有效且最被廣泛使用於防蚊藥劑的成份。建議成人可選用DEET濃度≦50%的防蚊藥劑。

年齡兩個月以上的孩童,只建議使用DEET濃度為10%至30%的防蚊藥劑,且回到戶內要清洗乾淨。年齡兩個月以下的嬰兒,不建議使用含有DEET成份之防蚊藥劑,建議使用外在遮蔽的方式(例如淺色長袖衣褲及蚊帳)防止蚊蟲叮咬。

肥皂水和鹽水不是可以滅蚊嗎?
可以,但濃度要達到0.05%以上,且經過兩個鐘頭後也是有頑強的少數孑孓殘存。而用肥皂水殺孑孓並沒把環保考量進去,反而為了殺蚊子,每次要泡一大缸肥皂水,最後流入河川是會造成河川優養化。

所以,共同配合政府的宣導清理居家、鄰里及周邊環境,確實清除住家積水容器,做好自我檢查;才是解決問題防治登革熱最根本之道。 

登革熱快篩使用時機點:
如果有出現登革熱疑似症狀(發燒、骨關節痛、背痛、肌肉痛、後眼窩痛、皮疹、倦怠、噁心嘔吐等)。臨床沒有症狀者不建議使用;發燒第一天就使用快篩檢驗,偽陰性會較高,另外,發病已超過6天作快篩就不準確。所以醫師若仍懷疑感染登革熱,還是必須通報並抽血送疾病管制署檢驗。

符合公費登革熱快篩使用條件:
只要發病前曾有台南、高雄、屏東、國外登革熱流行區的居住史或活動史,身分為60歲以上的老人、孕婦、嬰兒,肥胖、獨居、住在偏遠地區就醫不便者,或患有慢性病,如高血壓 、糖尿病、心臟衰竭、肝硬化、慢性腎衰竭、慢性肺疾病、蠶豆症、地中海型貧血等高風險族群;或已出現警示徵象者(腹痛、呼吸困難、持續嘔吐、四肢濕冷、出血(如流鼻血、解黑便、 吐血、咳血、月經血過多等),嗜睡或躁動不安等症狀,一般都是出現於發病後3至7日間,一旦出現這些症狀),必須馬上就醫。上述對象只要距離發病尚未超過7日,就符合公費登革熱快篩的使用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