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常見的棘皮動物(三)-蛇尾綱(4) | 環境資訊中心

臺灣常見的棘皮動物(三)-蛇尾綱(4)

2001年06月26日
作者:李坤瑄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助理研究員)

陽燧足中有一些種類是以捕捉漂浮在水體中的食物顆粒或小動物為食,但是牠們又沒有游泳能力,這時牠們如果能在水中站得越高,或把腕足伸得越長越遠,就越能夠吃得到東西,因此,出現了一些"會爬樹"的陽燧足。

原來有許多種類的陽燧足經常棲息在柳珊瑚的枝上,利用這種方式,可以更容易捕食,其中最常見的一種小型陽燧足是錦疣蛇尾Ophiothala danae Verrill, 1870。牠們屬於刺蛇尾科,是一種非常小型的陽燧足,體盤直徑常只有2~3mm,一般的個體都是6隻腕足,由潮下帶的淺水區至100多公尺的水域都有分佈,在南中國海域相當普遍。牠們常以體盤分裂的無性生殖方式繁殖,常可發現半個體盤、三隻腕足的分生個體。

另一些筐蛇尾類則不僅攀附在柳珊瑚上,而且腕足會形成多次分枝,最後形成一個網狀構造,能更有效地捕食。星蔓蛇尾Astrocladus sp.就是其中常見的種類,而且體型往往可以長到頗大,體盤直徑可達7公分以上,收縮後的盤狀構造直徑更超過20公分。

資料來源:《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網址:http://www.nmns.edu.tw/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網址:http://fnmns.nmns.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