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大熊貓不再瀕危降級至易危 | 環境資訊中心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大熊貓不再瀕危降級至易危

2016年09月06日
摘錄自2016年9月5日澎湃新聞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考慮到大熊貓的野生種群在緩慢地恢復,IUCN決定將它在名錄中”降級“。羅迪尼尼認為,保護的成功主要來自於對偷獵的打擊和棲息地的恢復。但是有研究認為,氣候變化將會使大熊貓賴以生存的竹林減少35%,這將可能它們的種群再次下降。另外,它們還面臨著棲息地破碎化等威脅。

除此外,藏羚羊的保護也傳來了好消息。IUCN決定將其從瀕危降為近危。這表示它們的種群雖然暫時沒有減少的威脅,但如果不進行持續的保育努力,將可能再次受到威脅。

藏羚羊絨製成的披肩過去在國際市場上受到追捧,1980年代之前可可西里槍聲不斷,藏羚羊數量從20萬隻銳減到不到2萬隻,被IUNC定為瀕危物種。但隨著持續不斷地打擊盜獵和建立保護區,的種群現在逐漸恢復到當初的20餘萬隻。

不過,與人類基因最為相近的哺乳動物類人猿,其6個種中有4個物種被劃定為極危,意味著它們離滅絕只有一步之遙。它們是東部大猩猩、西部大猩猩、婆羅洲猩猩、蘇門答臘猩猩。

生活在非洲中東部的東部大猩猩如今種群數量不到5000只,在過去20年間這個數量下降了70%之多。它的亞種東非低地大猩猩數量從16900減少到僅有不足3800只。

羅迪尼尼說,與2008年瀕危紅色物種名錄的評估相比,如今已經評估的哺乳動物中28%面臨著生存威脅,比過去增加了3%。「非法盜獵和棲息地喪失是全球哺乳動物面臨的最大威脅,」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