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燕鷗在英國及愛爾蘭是繁殖最為稀少的海鳥之一,在英國的數量在2000對以下,被視為瀕臨絕種的鳥類,它隸屬於鷗科,鷗科的鳥類全世界計有86種,在台灣出現的種類有18種,此科的鳥類可依外型區分為鷗類及燕鷗類兩類,鷗類的一般特徵為體型肥胖、嘴粗先端略呈鉤狀,翼寬長,尾短不分叉,常浮游於水面或於陸地上覓食,台灣出現者有6種,較為人所熟悉的種類如海鷗、紅嘴鷗等。另一類為則為燕鷗類,(燕鷗亞科 Sterninae ,台灣出現者有13種)相較之下,它們的體型纖細,嘴尖細,翼狹長,尾部長,大多分叉,覓食時常俯衝入水。代表性的鳥種為燕鷗 Common Tern(Sterna hirundo),由它那狹長的雙翼及分叉的尾羽,這兩項極似燕子外形的特徵,即不難想像為何會以燕鷗為名了。
在台灣繁殖的鷗科鳥類有8種,有7種是屬於燕鷗亞科,它們分別是玄燕鷗 Brown Noddy(Anous stolidus)、白眉燕鷗 Bridled Tern(Sterna anaethetus)、鳳頭燕鷗 Greater Crested Tern(Sterna bergii)、蒼燕鷗 Black-naped Tern(Sterna sumatrana)、小燕鷗 Little Tern(Sterna albifrons)、紅燕鷗 Roseate Tern (Sterna dougallii),以及2000年8月轟動全世界的大發現:繁殖於馬祖列島的黑嘴端鳳頭燕鷗 Chinese Creasted-Tern(Sterna bernsteini)。
當筆者剛開始觀察它們時一些零星的小發現總是令人疑惑:如好幾本國外圖鑑上的照片,紅燕鷗的嘴是黑色的,有時自己拍到的照片有的呈現黑色的喙部,有時喙部卻有呈鮮紅色的,它們的胸前也不曾發現文獻上記載的淡玫瑰色,能區別出它和普通燕鷗不同的地方僅在於兩者尾羽的長度:當停棲時,紅燕鷗的尾羽會明顯的長於翅膀的長度,而普通燕鷗尾羽的長度是和翅膀差不多的。
這些疑惑後來都隨著愈來愈多的觀察與研讀文獻而逐漸解除,在某年的六月初,我見到了它們胸前的淡玫瑰色,並且在文獻中找到了較為詳細的記載:它們只在繁殖初期的一段短時間內,胸前會泛起淡淡的玫瑰色,這也是其英文名稱「Roseate Tern」的由來。它們有3種亞種,其中分布於熱帶的種類,其體形較小,而喙的顏色也較紅。把拍照的紀錄整理發現:在初到繁殖地時期拍到的紅燕鷗,牠喙部的顏色多為黑色,隨後拍到的照片則多呈鮮紅色。
紅燕鷗在澎湖之繁殖記錄,早在民國73年,謝昆燦、郭金龍已有記錄,另於民國75年陳翠蘭、王穎於貓嶼記錄到18個巢,但較為固定之觀察始於民國82年、民國83年在澎湖之東北海、南海皆有繁殖之記錄,在澎湖南海最大族群之估值約為400隻,它們屬於台灣地區的夏候鳥,即春季時節由赤道附近的熱帶地區遷移而來的,在台灣地區繁殖,秋季再遷回南方的鳥類,每年一到清明節前後,牠們就由度冬地一路往北遷移,來到澎湖群島以後,就停留在這裡傳宗接代了!
觀察紅燕鷗
2002年07月22日
作者:張至善(台東縣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環境生態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