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侯硐金字碑古道 淡蘭歷史的懷舊之旅(下) | 環境資訊中心
走山的人

走進侯硐金字碑古道 淡蘭歷史的懷舊之旅(下)

2006年01月03日
文字‧攝影:紫秋千

石階舖路

離開登山口的涼亭後,多雨綿綿的天氣依然未歇,綠蔭成林的古道上,台北縣的管理單位已舖上平整石階,步道顯得安全許多,已嗅不出當年總兵所遇到的瘴煙怪離之氣。

古道前段多是台灣筆筒樹與大葉山欖等構成之低海拔林相,偶有秋海棠隱生於樹叢裡,每隔幾百公尺即有解說牌導覽,空無人跡的山區裡,只有我撐著雨傘以一種懷舊的心情走著。

金字碑古道路線圖

細雨詩意

流水潺潺,棧道上飄下的落葉,潮濕豐富的蕨類生態,讓緩上坡的林階走來不覺吃力,我在一個轉身處遇上了油桐樹,心想明年5月定是白雪紛飛蓋山頭,而這樣的步道即使夏天艷陽來走,也是樹蔭遮日、頗感清涼。

從登山口一路走來,或許是下雨的關係,倒沒意外的生態發現,偶有五色鳥的叫聲,林相倒沒有太大的變化,也只是順著古道前行,不下一小時即已到達「金字碑」。

步道的入口指示牌 步道的登山口 步道的一段  

金字碑文

「金字碑」,位於淡蘭古道的三貂嶺段,海拔約400公尺的山壁上,有著130餘年的歷史,刻工細膩嚴整,並被列入國家二級古蹟,是侯硐地區的重要文化資產。

當初總兵所提之詩文係以篆體所刻,對於現在的人就不是那麼容易辨識,幸好剛在街上買的導覽手冊有如此說明:

「雙旌遙向淡蘭來,此日登臨眼界開。大小雞籠明積雪,高低雉堞挾奔雷。穿雲十里連稠隴,夾道千章蔭古槐。海山鯨鯢今息浪,勤修武備拔良才。同治六冬 台鎮使者劉明燈北巡過此題并書」

憂國憂民的大將軍,站在這山上望著基隆嶼,面對海上的流寇紛爭,心裡想著還是怎麼選拔優秀人才,保衛國土。

這塗上金箔的石碑,四周以祥龍襯托,除了代表著清朝開山撫番的史跡,也是當時局勢的歷史見證,而這就是古道旅行的迷人之處。

步道的現況 金字碑 金字碑文特寫

環保石碑

除此之外,往前走約10分鐘接上古道的另一登山口,在到縣道102之前,還有座「奉憲示禁碑」,那是有感於民眾任意砍伐樹林,擔心以後的旅客受到日曬之苦,於清咸豐一年,即1851年所建,也述說著淡蘭古道的歷史。

先人爲土地而保育,爲當時受西方列強欺侮而憂慮,走在這條淡蘭古道的中段,即使僅僅一小段的旅程,那長滿青苔的石階上,與山區飄曳的五節芒,是雨中的滄桑氛圍,是思谷幽情的歷史情懷。就像山下的那座山城、一個繁華落盡之後的侯硐小城。

轉角處的休息區 回到登山口

【下篇預告】

走進墾丁龜山自然步道 探訪軍事解禁後歷史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