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啓動濕地生態恢復科技攻關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湖北省啓動濕地生態恢復科技攻關

2006年11月06日
摘錄自11月6日漢網湖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由於養魚量過大,洪湖藍田生態旅遊區的水域寸草不長。10月31日,湖北省濕地生態系統健康評價與濕地恢復技術研究示範工程在此動工。該專案負責人華中師大趙以軍教授介紹,全面修補濕地,納入95年科技攻關計劃,示範工程選在洪湖進行。濕地與森林、海洋並稱全球3大生態系統。不僅具有保持水源、淨化水質、蓄洪防旱、調節氣候和保護海岸等巨大的生態功能,也是生物多樣性的富集地區和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生態系統,被稱爲「地球之腎」、天然水庫和天然物種庫。

據瞭解,這個專案包括一系列課題,完成後將建立「湖北省濕地近百年來時空格局資料資料」與「湖北濕地資源調查」,形成「湖北濕地分類系統」;並對湖北省的各類重要濕地進行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評價等,完成重要濕地的「健康診斷」;還將研究「濕地生態系統恢復綜合成套技術」並付諸實施。3年後該專案完成時,洪湖這塊水域的植物覆蓋率將達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