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羅漢山探秘 3處古隧道開放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十八羅漢山探秘 3處古隧道開放

2017年09月18日
摘錄自2017年9月17日聯合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歷時百萬年歲月雕塑的六龜十八羅漢山,素有「小桂林」美譽。25年前畫設自然保護區後,不只杜絕環境浩劫,新增上千物種,消失近百年的田代氏鼠尾草及瀕臨滅絕的遊隼都重新現蹤,林務局基於生態永續,培訓首批解說人員投入守護,開放3處古隧道作為環境教育場域,民眾即日起可深入探索十八羅漢山「生態之秘」。

十八羅漢山岩壁陡峭、群峰相連,周遭有峽谷、曲流,是高雄六龜區勝景。林務局基於生態保護,民國81年畫設為自然保護區,民國99年針對55林班地重啟調查,發現新增上千物種,生機盎然。保護區內出現絕跡90年的田代氏鼠尾草,是目前世界唯一棲地。5號古隧道更發現長趾鼠耳蝠、台灣鼠耳蝠等5種穴居蝙蝠,3號到4號隧道間有保育類遊隼。

今年4月起,林務局委請屏科大副教授陳美惠培訓首批環境保護暨解說服務人員,嚴選46人昨天(16日)授證,林務局副局長廖一光、茂管處長簡慶發對這批環境尖兵寄予厚望,立委管碧玲說,她已爭取十八羅漢山附近電纜地下化,讓這裡更具國際觀光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