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河顏色變變變…原因「藻」到了 環保局設解說牌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愛河顏色變變變…原因「藻」到了 環保局設解說牌

2020年01月03日
摘錄自2020年1月2日自由時報高雄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高雄市環保局2日在愛河河堤公園、愛河之心及幸福川(玉皇宮前)等3處河段沿岸設置解說告示牌,解說藻類與水色的變化,由副市長陳雄文、環保局長吳家安、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兼水資源研究中心主任楊磊共同揭牌啟用。

副市長陳雄文說,每年季節變化之際常有民眾反應水質惡化,但經環保局採集水樣,發現是藻類影響,透過告示牌了解水色改變,屬於生態體系自然現象,讓民眾不再因水色變化感到害怕。

環保局長吳家安指出,市府長期推動愛河整治,包括清淤、打撈河面垃圾、防治偷排污染等,愛河2019年全流域平均河川污染指數為5.14,比2018年同期整體改善率達11.38%。

吳家安說,當單一藻類大量繁殖時,愛河的顏色會隨著不同藻類產生的色素而出現不同的顏色,例如愛河變為藍綠色,是水中顫藻及纖毛蟲大量繁殖;愛河變為黃褐色,是水中甲藻及矽藻大量繁殖;愛河變為紅褐色,則是水中隱藻大量繁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