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受污染的耕地約有1.5億畝,用污水灌溉的耕地3250萬畝,固體廢棄物堆存佔地200萬畝,合計佔耕地總面積的10%以上。環境安全和食品安全,是非傳統安全中的兩大因素。而隨著環境的惡化,食品安全受到的深層影響正在日益顯現。
當前,環境問題已不再是一個經濟問題或戰略問題,而上升為影響經濟、制約社會、涉及政治的大問題。而食品問題,則是公眾最不放心的「日常衛生安全」問題。這兩個看似不相關的領域,實則緊密相連。沒有環境的有效治理,食品安全也難以獨善其身。在重視農藥、添加劑等對食品安全的影響時,專家提醒決不能忽視環境污染對食品安全防線的衝擊。
污染防治轉向主動防控
近年來,越來越頻繁的環境突發事故和群體性事件表明,應當將環境安全提升至與糧食安全、能源安全以及國防安全同等重要的地位。綜合世界銀行、大陸中科院和大陸環保總局的測算,每年因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失約佔大陸GDP的10%。而造成環境狀況惡化的主要原因,是「高消耗、低效益、高排放」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改變。
有關資料顯示,自改革開放以來,GDP增長迅速。但與此同時,礦產資源的消耗增長了40多倍。我國單位資源產出水平 僅相當於美國的1/10,日本的1/20,單位GDP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是發達國家的8~9倍。由此帶來的惡果,就是環境狀況惡化。來自中國國家環保部門的資料顯示,中國環境可持續指數在144個國家中排在第133位。
中國環保部部長周生賢也曾指出,近年來,污染問題嚴重影響社會穩定,因環境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以年均29%的速度遞增。2005年一年,全國就發生環境污染糾紛5.1萬起。如果環境保護繼續被動適應經濟增長,這種狀況將難以遏制,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
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大陸快速發展的二十多年裏集中出現,並呈現出結構型、復合型、壓縮型的特點。而未來15年我國人口將繼續增加,經濟總量將再翻兩番,資源、能源消耗持續增長,環境保護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事實表明,走發達國家曾經走過的「先污染,後治理」的路走不通,嚴峻的形勢要求中國的環境保護要有所轉變。中國共產黨黨中央、中國國務院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問題,在盡最大努力解決環境問題。
不久前,中國國家環境保護部發布的《2007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2007年全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增幅明顯回落,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比上年下降3.14%和4.66%,首次出現「拐點」。中國的污染防治已經由被動應對轉向主動防控。但環保部有關負責人同時承認,2007年,在全國環境質量總體呈好轉趨勢下,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嚴峻。有關專家指出,水污染、土壤污染的問題依然嚴重,農村環境保護形勢也很嚴峻。這就給食品安全帶來了隱患。
食品安全中的環境因素
今年發布的《中國公眾環保民生指數(2007)》表明與上年相比,食品安全問題依然是廣大公眾最不放心的環境事件之一。本次調查發現,有60.7%的公眾將「食品安全」列為「日常衛生安全最不放心」的選項。由於環境污染引發的食品安全問題日益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土壤、水源的不潔和大量化學肥料、農藥的使用,使一般民眾對直接關係身體健康的食品安全憂心忡忡。
中國肉類協會副會長、秘書長鄧富江指出,食品由「農田」到「餐桌」,是一個產業鏈,食品安全問題是一項係統工程,從食品的生產、加工、包裝、倉儲、運輸和檢測、銷售整個過程,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問題,任何一環出了問題都會影響到產品的品質。其中,環境污染問題是造成食品安全問題的首要因素。河北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調查處理專家徐瑋指出,食品安全問題中最可怕的一類污染是環境污染,受污染的物體稱之為「持久性的有機污染物」,它在環境中長期存在,很難分解,進入人體後蓄積在脂肪裏,威脅群眾的身體健康。
目前,與食品安全緊密相關的環境安全問題形勢嚴峻。首先,水污染問題突出。統計顯示,197條河流407個河流斷面中,一到三類水質佔49.9%,四、五類佔26.5%,劣五類佔23.6%。七大水係總體水質比上年好轉,但除珠江、長江總體水質良好外,松花江為輕度污染,黃河、淮河為中度污染,遼河、海河為重度污染。湖泊富營養化問題依然突出。四大海區近岸海域中,南海、黃海近岸海域水質良,渤海為輕度污染,東海為重度污染。水污染已經成為我國環境問題中最突出、最嚴重的污染。
全國人大環境資源委員會原主任委員毛如柏說,從2005年起,全國人大常委會連續三年開展了水污染防治法的執法檢查,檢查的過程很漫長,但結果並不復雜,可以概括為四個字:有水皆污。其次,土壤污染已成「燃眉之急」。毛如柏說,土壤污染的危害非常大。從現有的一些數據看,我國受污染的耕地約有1.5億畝,用污水灌溉的耕地3250萬畝,固體廢棄物堆存佔地200萬畝,合計超過1.8億畝,佔耕地總面積的10%以上。
土壤污染已越來越對公眾健康構成危害。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鐵珩說,土地污染已直接導致了食品質量的下降。據估算,全國每年因受土壤中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達1200萬噸,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
另外,農藥和獸藥對食品源頭的污染也是重要問題。目前,農藥造成的食品安全問題比較突出。國家環保總局環境工程評估中心高級工程師周學雙分析說,我國現有2000多家農藥生產企業(國家發改委發證的合法企業1800多家),可生產330多種農藥,每年需要進口約100種農藥。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6年農藥總產量達到120.55萬噸,是1986年(10.2萬噸)的11.8倍,生產能力近幾年迅猛增長,目前已居世界第一位。
農藥工業對農業生產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污染環境也呈現不斷擴展和惡化的趨勢,對食品安全造成了極大影響。農藥殘留量超標水果(深圳毒草莓)、魚類(上海多寶魚)等食品中農藥超標事件時有發生。周學雙說,目前農藥從研制、生產、包裝、運輸、使用直至廢棄物處置等諸多環節,均存在嚴重的環保問題:不僅存在廢水、廢氣和危險廢物處理處置以及使用等環節的技術問題,還存在全過程的環境監管、質量監督等管理問題;不僅存在水體污染、生物多樣性減少、土壤污染與退化等生態環境影響問題,還存在食物鏈污染、基因變異、食品安全等長期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