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往知來 在紐約遇見自然史博物館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鑑往知來 在紐約遇見自然史博物館

2009年09月14日
本報2009年9月12日美國紐約訊,易俊宏報導

美國自然史博物館(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位於紐約中央公國西側的博物館已建立將近150年,以豐富的化石、標本,還有擬真模形著稱博物館嗎?以紐約自然史博物館為場景的電影《博物館驚魂夜》(Night at the Museum),劇中所有標本化石都活了過來,鋪陳出許多幽默有趣的情節,導覽員Rebecca還引述了羅斯福總統的話:「越能了解歷史,就越能適應未來」,來闡述博物館的目的。此部電影創下票房佳績,本報在美參訪期間也特別走訪此地,觀察其推動自然環境與生命教育的「招數」,也親身見證了巨型隕石與鑽採自極地的冰芯。

這間位於紐約中央公國西側的博物館已建立將近150年,以豐富的化石、標本,還有擬真模形著稱。建築物外觀結合羅馬與希臘的風格,館內則有40餘個展示廳,主要分為天文、礦物、人類、古生物和現代生物等5個方面;為了能提升參觀者對博物館的期待,從地鐵站開始就有許多精緻的瓷磚拼貼與裝置藝術。

走進館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羅斯隕石紀念廳(Arthur Ross Hall of Meteorites),其中展示了一顆重達34公噸重的Ahnighito隕石。周圍有地球形成和太空科學等科普知識的展示看板;一旁的展示廳則延續著該主題,說明氣候變遷的各種研究方法。

最令人驚艷的是,以往在台灣只能從國際媒體看到的國際科學團隊利用冰芯鑽探,分析其組成,來推斷地球氣候變遷史的方法,但始終未有機會親身見證冰芯本尊。從極地鑽探出來的冰芯,是研究地球氣候變遷的方式:除了有保留當時了空氣的樣本,因為季節性的氣候變換,讓冰芯呈現一層一層明暗相間的構造。博物館在冰芯旁安置有滑動式解說面板,讓民眾隨著面板移到冰芯不同的深度,立即得知眼前冰芯內的行程年代和成分,讓嚴肅的科學研究展示了親切的一面。

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中栩栩如生的標本展示,圖為北美山貓。此外,該館還典藏許多栩栩如生的擬真模型了:不但力求標本的生動,還包括各種棲地環境的模擬,並配合解說牌的內容,讓遊客能夠清楚知道該物種的分布狀況及特色,也因此從一樓的北美洲哺乳動物廳、二樓的亞洲哺乳類動物廳、三樓的爬行與兩棲動物館、非洲哺乳動物廳等等,都有許多參觀的遊客頻頻駐足流連。

美國自然史博物館內有一個將近30公呎的藍鯨標本,展示在海洋生物廳中。固定在展示廳的天花板上,藍鯨模型吸引了往來遊客的目光;除了多元的海洋生態以外,牆壁更是為數眾多的標本,說明了各種魚類在演化上的親源關係,而藉由生動的排列展示,也讓人對各種生物特徵一目暸然。

一旁的生物多樣性展示廳,則是模擬雨林棲地,展示豐富多元的生物關係的同時,也說明了原住民文化與雨林的相依性。雨林棲地是模擬自中非共和國的Dzanga Sangha國家公園,因為全球極速膨脹的經濟活動,正影響著這些開發中國家,其中的解說文字寫道:「雨林關切到當地住民的維生資源,生物多樣性的保育,也隱含當地民眾永續發展的前景」,可看出自然史博物館的民眾教育,也已跟上結合在地參與的森林永續經營思潮。

而在整個自然歷史的發展中,除了生物演化以外,人類文明的演替也相當重要;該館的一樓即有「紐約州環境廳」,展示了紐約的自然環境與人文歷史,如何交互影響。此外,還有「人類生態與進化廳」以及各大洲的人種特展,也讓絡繹不絕的遊客可以在短時間內了解各種現代化發展背後,都是有相當重要的自然環境因素在交互影響著。

所謂「鑑往知來」就是博物館的最佳註腳;美國自然史博物館藉由展示多元的生物樣貌,也能更清楚人類活動對於自然環境的衝擊影響。在饒富趣味、生動活潑的展覽背後,讓人不得不深思永續發展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