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農民宋克明 帶村民走出「癌症村」惡夢 | 環境資訊中心
綠色人物

河南農民宋克明 帶村民走出「癌症村」惡夢

2012年10月26日
作者:莫聞

宋克明「我們十年前村民出癌症大概都在60~70歲之間,現在,平均得癌的年齡變成50~60歲,去(2011)年走了7、8個,我二哥也是去57歲肺癌死了。」

第一次與這位河南樸實的農民宋克明,是在河南鄭州一次民間環保工作者聚會的場合,這位看來殷實憨厚的農民,以不甚標準、也不甚清晰的普通話,說出了這些微小但震撼人心的聲音。聽著聽著,讓人對中國的發展之夢的警惕之心──中國農村企圖靠工業快速發展,累積財富的大夢,實現了,卻也伴隨著慘重的代價。

現年48歲的宋克明,是河南省新鄉市長垣縣呂樓村一介農民,當過村主任、建築隊長。他形容,10多年前,村裡天然的野溪文岩渠,因為上游開了煉鋁廠,裡河水全變了色,紅色的水、醬油色的水,臭氣熏天,站在河邊,非得捏鼻才能受得了。村裡沒有自來水,居民吃的喝的用的,全靠河水或打水井維生。宋克明看著溪河變色,居民一個個發癌症過世,嬰兒早產或死產,連自己父親、二哥都得病,噩耗連連,他並沒有坐以待斃。

這十多年來,他到處投訴、上訪、寫議案、拍照片,找官員不行、找媒體、或找做生意的朋友幫忙出資,就這麼四處奔走,一頭栽進了環境保護的領域。

他不只促成了政府落實執法、讓煉鋁廠因不堪虧損自己關了,還當起了業餘環保人士。一次的機緣中,他看到野鳥掛在農民架的鳥網上奄奄一息,於心不忍,把牠救了,從此,四處有鳥傷的事情都找他,他也勤於四處奔走。8月初他趕來鄭州參加環保聚會的前一天,在路上耽擱了,就是為了把非法鳥網撤了,把野鳥救下來。

迷上環保  得了中國地球獎

2007年,宋克明以業餘環保人士的身分,獲得了中國個人最高的環保獎項──地球獎,也是全中國「十大社會公益之星」。

得獎事蹟是,他為了舉發污染,自費籌設了「黃河生態民間監護站」還自掏腰包請專人全天監測,10多年來,地方執法單位根據他的監測數據,關閉了上百家污染企業,但宋克明並沒有因此得到任何金錢的回報。

當然,對宋克明來說,金錢回報根本不是他在乎的,他在乎的是人命、農民的健康。1997年,他的故鄉,只有400多人的呂樓村村頭,開了一家煉鋁廠,開工後,金屬粉塵、刺鼻怪味,四處飄散,許多村民都不敢開窗;農作、樹木,也開始發黃,枯萎而死。宋克明在工廠運作後開始不適,醫院診斷得肺癌,1999年走了。這讓他開啟了調查污染的行動。

每當想起父親在世的身影,他就會想到「如果不注重環境保護,經濟發展得再快,也沒有辦法挽回那些患癌症村民的生命。」當時,為了查資料,補充環保知識,他還申請了村里第一條網路線,針對注入黃河的天然文岩渠,他騎著摩托車看片河川上下游,用自費採樣化驗的數據來舉報違法排汙工廠,促成這些工廠停業或改善。

終於有自來水了。宋克明提供。最近最令他高興的是,長期來因為地方政府經費窘迫,而沒有自來水可用的呂樓村,5月間,一名企業家自願全額贊助,幫全村村民免費裝設自來水管線;而裝設公司也很「阿莎力」,僅需該企業家出「工本費」就願意出動。終於,村民有了自來水可用,不必再擔心溪水或地下水井有污染了。

一腳踏進溼地與鳥類保護

黃河與其支流的沿岸溼地,是許多留鳥與候鳥的家。這裡有大雁、天鵝、白鷺和斑鳩等多種鳥類棲息,但宋克明常常在巡守河川蒐集汙染證據時,看到許多農民違法在保護區私設鳥網抓鳥,常常是一麻袋一麻袋的賣到南方的野味餐館。他為此感到不忍,開始假扮鳥販暗地查訪,並通報當局,取締了不少盜捕鳥類的行為。

久而久之,愛鳥知名不脛而走,許多人看到有鳥網,知道打電話給宋克明,「就有救了」,宋克明也勤於自費奔走,設立民間鳥類保護站,四處拆除私設鳥網,救援受傷的鳥類。

拆鳥網,救野鳥。宋克明提供只是,長久下來,宋克明也知道,很多人、尤其是老農,是迫於生計和無奈,沒有生路之下沒得選擇的選擇。也因為保護鳥類,看到許多人為了生計破壞溼地、砍樹林,於是,他開始思考如何可以兼顧生態又讓村民生活有所著落。

近年來,他試著發展「林下經濟」,推廣農民除了養豬、養雞之外,也可以「林下養鵝」。他說,養鵝有多種好處,「牠們會剋制飛蛾,也吃林下的樹葉,玉米稈、結稈都吃,不像雞豬會跟人爭糧。」而且,不必額外租場地,用現有的林地即可,他推估,一畝地可以養一千隻鵝,每隻淨利可達10元人民幣。他希望,黃河溼地和森林,可以真正成為了「鳥類天堂」。

10多年的環保歷程,宋克明雖然因為擋人財路,常半夜接到恐嚇電話「你少管閒事,免得吃不了兜著走」。但他認為自己明人不做暗事,也未從中謀取私利,行得直做得正,也從不和人正面衝突,沒什麼好怕的。

他最高興的是,越來越多人成為志願者,協助他推展工作。 「看到水清水、鳥來,最開心。」「心情鬱悶時,騎著摩托車到黃河邊看看鳥羽、看看水,心情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