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鹽業博物館的未來?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台灣鹽業博物館的未來?

2002年10月02日
作者:永續台灣文教基金會、台南市社區大學

由台鹽公司籌設「台灣鹽業博物館」,即有可能因為台鹽公司民營化,在減資作業完成後成為「文化棄嬰」。我們在此呼籲朝野重視此一問題,為曾經左右台灣史發展的台灣鹽業歷史留下珍貴紀錄。

「台灣鹽業博物館」,是台鹽公司籌設了超過五年、投入資金超過1億6000萬的博物館,是所有的國營企業中,唯一一座較為正式的博物館,它同時是台灣最大的產業博物館,在本國所有的博物館中,以其目前館舍規模而言,約是排行第十大,和國立歷史博物館在伯仲之間。

然而,以在地蒐藏而言,它則遠較國內任何館更為完整,其中包括橫跨日治、戰後二代完整文獻(現委由國史館台灣文獻館整理修護中)、上百人的口述歷史影片檔(鹽業相關工作者,工作中)、近千張老相片,數以千計的文物,可相當完整呈現台灣鹽業發展脈絡,並述說鹽民生活史與勞動史情況;而台鹽已簽訂的展示合約中,也可望在明年春季完成內部三分之二空間的展示工程。

台鹽公司於今年5月初結束晒鹽業,並為因應明年6月底的民營化,將國有鹽灘「減資」繳回國有財產局,公司資本從二百多億降為25億,在這原定的作業中,今5月間,決定將博物館(含建物、藏品、園區土地)隨同國有鹽灘一併繳回,並停止新的資金投入,亦即台鹽公司在完成減資作業後,博物館將成為「文化棄嬰」,由國有財產局暫時接管,並成為該局廣大閒置資產的一部份;而減資作業,將在10月「國家資產管理委員會」由游院長核定完成。

我們認為,該館十足具有國家級博物館資格:

一、若加入以文化目的而保留的歷代各形式鹽田,該館規模較許多其他國家級博館更為可觀。

二、在台灣史上,鹽在政治經濟上扮演著舉輕重角色,值得大書特書。

三、以本土性藏品而論,其完整性幾無他館可出其右,且其藏品也來自多縣市的蒐藏,超越單一縣市規模。

四、鹽業遺址、歷史建築分佈廣泛,該館應善盡得之不易的資源,將其關心及工作範圍擴大為全國性,不應自限於單一縣市。

在博物館列入台鹽減資案已不可改變,且文化資產亦不宜成為民間公司營利財產的情況下,在游院長核定減資案中,文建會不能再無視於情況之演變,使「文化棄嬰」成為事實。

以下是我們的呼籲:

一、「台灣鹽業博物館」與其藏品是台鹽公司送予國家的無價之禮,文建會應對該館未來定位表態,並納入台鹽公司減資紀錄中。

二、順應公設博物館法人化潮流,由文建會成立「財團法人台灣鹽業博物館基金會」,作為該館永續經營之公法人單位。

三、在基金會成立之前的空窗期,文建會應於一個月內,針對此項工作成立特別的委員會或工作小組,並進行未完成部份之規畫。

四、未來公賣局、中油、台電、台鐵、郵政等公營事業將繼續民營化,為避免「文化棄嬰」的再次出現,文建會應正視民營化泛生的問題,將針對該對象之文化保存納入這幾年的工作重點內。 (2002-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