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澇、地震頻傳 肇因氣候暖化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旱澇、地震頻傳 肇因氣候暖化

2013年04月01日
摘錄自2013年3月28日台灣醒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天災頻傳!今年開春以來台灣飽受乾旱之苦,327南投又發生規模6.1的強震,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指出,這都與氣候暖化的極端化有關,未來旱澇交替發生的頻率會越高,規模6以上的強震也會越來越頻繁;台灣5月要預防梅雨帶來的水患,2015年以前也要小心再發生強震,尤其是和日本311板塊錯動有關的強震。

今年台灣深受旱災之苦,28日上午南投仁愛鄉發生規模6.1的大地震,造成1死86傷。天災事件頻傳,汪中和指出,一切的問題根源都在於氣候暖化越演越烈,益加極端化有關。

汪中和指出,就長年降雨觀測紀錄看來,台灣每年的降雨總量持續下降,過去60年來,台灣共發生了4次乾旱,且每個間隔期愈來越短,從15年、10年到現在甚至不到10年。

「乾旱完要防豪大雨!」汪中和強調,在氣候暖化的影響下,乾旱與水澇交替發生的頻率已越來越高,所以未來5月梅雨季來臨,全台要謹慎嚴防豪大雨。乾旱就像慢性病,目前還可用水資源進行調配加以控制,但豪大雨近年不但成倍數成長,若事先沒有做好應變處理,將會引發重大災情。

除了旱澇災愈加頻繁外,汪中和預言,「台灣在2015年前還會發生1次大地震!」他直言,就歷史紀錄看來,過去每30年才會發生的災害型地震(規模6以上),現在發生的頻率已變成每年2到3次,地震的規模大小又和斷層的長度有關,因此要特別注意長的活斷層的運動方向。

汪中和解釋,日本在1995年發生阪神大地震,間隔4年,台灣在1999年發生集集大地震,而日本與台灣在板塊組合上,同樣都受到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相互擠壓所影響。日本板塊間擠壓的能量恐會向外擴散影響四周版塊,台灣就有可能跟著發生大地震。2011年日本東北海已發生地層錯動,所以依據推測,台灣到2015年都要小心強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