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蝦破壞紅樹林 科學家研究復育新法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養蝦破壞紅樹林 科學家研究復育新法

2015年07月03日
2015年7月3日綜合外電報導;蘇瑋佳編譯,鍾友珊審校

蝦類養殖業是破壞紅樹林的原因之一,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濕地科學家Roy Lewis近年來提出紅樹林生態復育法(Ecological Mangrove Restoration, EMR),嘗試以獨特的方式挽救紅樹林。此法主要資金是來自蝦類養殖業者,儘管他們承諾的金額遠高於他們實際提供的金額。Roy Lewis說:「我從40年前就開始不斷地在泥中栽入紅樹林樹種的種子,再看著它們死去,但顯然沒有更好的方法;這種實驗有很多人也做過。」

紅樹林消失速度快 每年消失15萬公頃

「紅樹林」是個概括性的稱呼,它包含了15種分布在全球熱帶地區的喬灌木,在隨潮汐漲退的海水中孕育了許多種魚類、無脊椎動物和鳥類。近年來,人們逐漸體認到紅樹林的重要性,它不僅保護海岸線,也發揮重要的固碳作用;然而,意識到紅樹林的重要性,不代表就會化為實際的行動,根據「紅樹林保護計畫」的估計,世界上大約有一半的紅樹林已遭破壞,現在還以每年15萬公頃的速度持續消失。

蝦類養殖高汙染 養蝦場終成海中廢墟

禍首之一是蝦類養殖業,由於消費者對美味蝦類料理的需求,特別是在歐洲、美國和日本,此一產業在南亞、東南和中美洲都帶來大量的廢污水問題,「養殖場往往只能運作2年,便因為高度污染或傳染病等問題而必須關閉。」養殖場每破壞一處海岸環境,便移往他處繼續產生污染,遭破壞的環境則就此失去生機。Roy Lewis估計至少有50萬公頃的養蝦場已成為海中廢墟。

養蝦破壞紅樹林 糧食危機跟著來

紅樹林能為社區提供生態服務 (environmental service),一旦受破壞,當地民眾將立即面對糧食危機,這一連串後果有如骨牌效應。養殖業不但影響漁獲量,其廢污水會使居民無法繼續牧養禽畜,甚至必須以貨車由外地載運清水!泰國、印度和孟加拉等國家不斷耗損紅樹林,到了危及糧食安全的地步,以養殖更多蝦類供應先進國家如美國、歐洲及日本之所需,而這些國家根本不缺食物。

創造有利環境 助紅樹林復育

在這種強取豪奪之下,環保人士面臨極大的挑戰。然而,身兼紅樹林行動計畫技術顧問的Roy Lewis說,EMR 藉由創造有利生長環境,能有效加速循環再生。「我們會審慎觀察地形、流量和潮汐。通常不須特別額外撒種;紅樹林每年都會生產數以百萬計的種子,只要我們確保環境穩定,種子自然會漂到適宜萌芽生長的地方。」

不僅在自然生態方面,養殖業也對傳統文化造成衝擊,古老的農、漁業技術和其間蘊藏的智慧已逐漸消逝,紅樹林行動計畫中的保育人士相信,種種保育工作都必須和賴紅樹林為生的當地居民合作。

※ 本文轉載自台灣濕地網

【參考資料】

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加入打造優質環境媒體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