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地珊瑚復育不是夢想 海生館找到最佳「種珊瑚」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野地珊瑚復育不是夢想 海生館找到最佳「種珊瑚」

2017年04月13日
摘錄自2017年4月13日聯合報屏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屏東海生館人工珊瑚養殖團隊,一直在苦覓和優良「種魚」、「種蝦」一樣的「種珊瑚」,最近有了重大突破,研究團隊發現墾丁淺海的細枝鹿角和尖枝列孔2種珊瑚,已演化出因應水溫環境變化、自行調整生殖時間的生理機制。主持的樊同雲博士興奮說,尋尋覓覓多年,牠們就是「種珊瑚」的首選種,野地復育珊瑚不再是夢想。

樊同雲表示,細枝鹿角和尖枝列孔2種珊瑚釋放幼生子代的時間,不但全年皆有,且月周期的釋放時間會隨著海水溫度不同而改變,降低負面衝擊,沒有「少子化」問題。比對研究還發現,這2種珊瑚在沒有湧升流的海域,如在美國夏威夷,不會隨著溫差調整釋放幼子時間,唯獨墾丁南灣,已經演化出因應環境變化的機制,這反映牠們具備調適環境變動的高度可塑性能力,因此列為海生館培育優良「種珊瑚」的首選種,未來經由人工大量繁殖,對野地復育和生物科技研究都有助益。

台灣的種魚和種蝦水產培育技術已揚名國際,「種珊瑚」希望是下個台灣水產養殖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