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NGOs環境會議】減碳 要靠政治決心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全國NGOs環境會議】減碳 要靠政治決心

2009年04月13日
本報2009年4月13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趕在周三(14日)全國能源會議舉辦前,民間團體連續兩天舉辦「民間能源會議」、「環境會議」,國內三位知名溫室氣體學者,包括台大大氣系教授徐光蓉、台北大學教授王塗發、台大政治系助理教授林子倫都一致表示,國家的減碳希望,唯有政治決心。

台灣減量目標落後國際趨勢

徐光蓉表示,目前政府訂的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已跟不上國際趨勢。如期待本世紀末增溫控制在兩度以下,過去認為溫室氣體年排放在550ppm是可接受到。但最近發現全球暖化速度愈來愈快,已有科學家呼籲,應改以年排放350ppm為目標才足以因應,而目前已達430ppm。

她認為,馬政府去年提出的減碳目標與2000年時提出的目標差異不大,因應全球氣候改變趨勢,有必要重新檢視。

徐光蓉指出,美國總統歐巴馬上月底提出「清潔與能源發展法案」,包括保證價格收購再生能源、提升能源效率、補助推動綠建築,這些都展現他個人的政治決心,不必開能源會議背書。

中日韓三國 再生能源發展迅速

林子倫指出,我國政府並未回應這一波國際再生能源趨勢。他直指,「輸日、韓、中的不只棒球而已」。1990時這4個國家再生能源比例都幾近0,但到了2006年,中國提高到0.24%、日本2.63%、韓國0.16%、台灣只有0.13%。而最積極的丹麥甚至已提高到27% 。

王塗發表示,世界能源委員會預測,2020年全球再生能源比例將達到21%,但如為達到環境永續,則應提高到30%,而其中12%應來自水力以外的再生能源。

王塗發指出,美國總統歐巴馬今年1月上台,24日就提出「美國復甦與再投資計畫」,其中要在3年內讓美國再生能源倍增,足以供應全美600萬戶用電,這是要在3年內達到過去30年才能達到的目標。

減碳只靠核能 將排擠綠能投資 

另外民間團體批評,這次能源會議,政府部門把減碳希望全放在核能。林子倫、徐光蓉、王塗發都認為有違國際趨勢,王甚至直指核能是「死亡能源」,IPCC報告指出,如要用核能發電緩和氣候變遷,到2100年必須增加10倍核子反應爐,屆時核廢將累積到630萬公噸。

徐光蓉指出,核能燃料從國外進口,無助於提升自主能源,且燃料本身也排碳。核能也非便宜能源,麻省理工學院2003年曾估算,核能每度發電成本2到4元。核四不斷追加預算,估計每度電成本還可能提高到5元。

她要請問政府,「全球只有31個國家使用核能發電,其他200多個沒有核能的國家,是怎麼生活的?」

林子倫表示,核四工程總興建費用達2400億,此外台電與原能會又積極推動既有核電廠延役。法國核能公司EDF的執行長Carlo de Riva在一項訪問中表示:「若政府提供再生能源誘因,將會替代碳交易市場所提供的減碳誘因,使碳變便宜,導致核能無法發展」,顯示核電投資與再生能源發展具有資源排擠效果。

林子倫表示,日前立法院三讀通過1400億振興經濟預算,並未將推動新能源納入方案內。行政院的回應是將另提新能源計畫,但他認為,可見政府還是把經濟與能源分成兩塊,未回應全球「整合型綠色新政」的趨勢。

他也請問政府:「台灣的再生能源發展路線圖在那裏?」

減碳、推動再生能源,靠的不是資金、技術,而是政治決心。當各國競相投入綠色投資,台灣卻傳出德國風力發電業者打算自台撤資;這似乎已經預告台灣未來的經濟遠景,恐將曝露在極大的排碳風險之中。

※ 本文同步刊載於作者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