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的真實成本 | 環境資訊中心
社論

高科技的真實成本

2009年10月24日
作者:呂苡榕

DSC0006810月5日,中科四期第五次審查會議,數百名彰化地區農漁民站在風雨中抗議。審查會議進行六個小時,居民代表與環保團體輪番發言,擔心的不外乎是中部地區水污染、綠牡蠣、農業及民生用水、地層下陷等問題,但一直到10月13日的延續會議結束後,開發單位僅強調會嚴格控管汙水,並一再宣稱中科一至三期都未有污染事件發生,要民眾放心,只是提出的解決方案與承諾,仍未能切中民眾的擔憂。

彰化位於濁水溪沖積扇北面,地形、地貌不適合建造水庫,歷代幾乎以農業為主,雖然抽取地下水做為灌溉使用,但農業灌溉的部分用水能夠回滲,且部分蒸發為水蒸氣起了調節氣後的作用。淨竹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聖崇說,水稻田的用水基本上是一種生態循環,加上稻作有分期,並非一年四季都在用水,對當地地下水儲量影響不比工業,工業每天都在使用大量的水,對缺乏水資源的中部而言是個負擔。

工業開發造成的麻煩不只於此。由於濁水溪河床過度開採砂石,導致河床下降近10公尺,連帶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為了能夠攔住大量水源,政府蓋了集集攔河堰,只是集集攔河堰並非供應當地民生或農業用水,而是運往台塑六輕,清水溝工作站理事長冷尚書表示,台塑六輕拿走濁水溪大部分的水,而每天政府優待六輕的水費高達近200萬元。

超抽地下水所導致地層下陷問題,這次抗議的福興、王功等地區已是地下水管制區,也就是地層下陷嚴重和地下水位下降的地區。這些現象導致更多社會成本付出,因為地層下陷低於海平面,所以地下道的水無法排出,必須以幫浦抽取,更不用說淹水等問題。

加上集集攔河堰放出的每日基流量(河川生態用水)比例過低,導致廣大河床上不見水流蹤影,下游河床無大礫石覆蓋,河砂含水量少,強勁西南氣流一出現便將細砂吹向彰化濁水溪沿岸鄉鎮,風頭水尾,不只是天然因素還加上許多人為破壞。

工業、農業搶水導致中部用水量早吃緊,集集攔河堰供應農業用水不足造成超抽地下水的惡性循環,中科四期這樣一個需要大量用水的科技園區,卻偏偏選擇了一個水資源不足的地區。

究竟定位為「田園生活區」的彰化,為什麼會成為中科四期預定地?林聖崇認為,台灣政府對於高科技的迷思導致錯誤的產業政策,以台灣缺乏天然資源的現實而言,也許可以做為一個產業的先行者,但終究會被其他地方追過。冷尚書也表示,不論在土地或者勞動力等方面,中國大陸的條件都比台灣好,廠商基於獲利考量,不會選擇台灣。

林聖崇直指「就是因為沒有永續的發展藍圖,才會不斷犧牲農業支持工業」。而冷尚書則認為,土地做為農地時,它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都不高,變更使用只是為了抬高身價,在土地建設的過程中讓不同的利益集團達到貨幣的循環流通,並在期間獲利。只是獲利的,並不包含農漁民。

彰化二林,也就是中科四期預定地,同時生產一種優質米──越光米,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表示,發展不一定要靠工業,農業也可以是一種發展方式,只要政府願意支持。彰化生產優質米外銷,加上廣大的淺海養殖,產值可能不比科技園區宣稱的豐厚,但卻是讓當地人共同享受發展的成果。科技園區一但進駐,所謂的3萬個工作機會究竟有多少當地人被納入,更不用說背後的健康風險與環境代價。

審查會議前北上抗議現場民眾,表達「我也希望二林發展,但如果要破壞環境,我寧願窮一點沒關係」的意願,他們希望更多人前往當地看看,了解他們拼命保護的是甚麼。為此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於10月25日發起一項「救在彰化海岸」活動,期待號召更多人前往現場體驗當地美景與人文傳統,共同保留一塊美麗海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