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寄生蟲與蛹室〉 | 環境資訊中心
楊家旺

讀〈寄生蟲與蛹室〉

2011年07月17日
作者:楊家旺

親愛的法伯:

您在第一冊第18章繼續探討捕捉雙翅目昆蟲的泥蜂,而且鎖定在祂的寄生蟲 ,一種稱之為彌寄生蠅的小傢伙。沒想到,專剋雙翅目昆蟲的泥蜂最後竟被另一種雙翅目昆蟲所剋。您說有時泥蜂帶著雙翅目獵物回巢時,總是發出哀鳴聲,不敢直接進巢,一下盤旋、一下降落、一下逃走、一下又飛回來。您曾懷疑過會不會是擔心您的存在,但事實上不然,人類對泥蜂來說只是不具威脅的龐然大物罷了。您最終發現,祂真正害怕的是一種很小的彌寄生蠅,總在泥蜂巢穴附近待著,面朝洞口,等待寄生時機。泥蜂可以很輕易捉住並撕碎這種小昆蟲,但泥蜂就是不會這麼做。您自謙地說:「我自愧無知,不敢企望能夠了解角色為什麼會這樣顛倒過來。」又說:「我把這種奇怪的關係留給比我能幹的人去解釋吧。

彌寄生蠅是在什麼時機產卵的呢?您寫道:「在泥蜂或者其他任何一種掘地蟲身體的一半已經進入窩裏,而另一半即將消失在地下時,這一瞬間即使再短暫,彌寄生蠅也會飛奔過去,抓住掠奪者後部稍微露出一點的獵物,就在掠奪者因為難以進入而放慢腳步時,寄生蟲以無可比擬的敏捷度,把一顆、兩顆甚至三顆卵一個接著一個產在獵物身上。」彌寄生蠅卵孵化後幼蟲,以泥蜂媽媽捕捉來的獵物為食,但誇張的是,當泥蜂媽媽進入巢穴時,那些長得比泥蜂幼蟲還大的彌寄生蠅幼蟲,泥蜂媽媽竟然視而不見,或者說視而可見卻坐視不管。有時,這些彌寄生蠅的幼蟲數量超過十隻,讓泥蜂媽媽疲於供食仍無法滿足這麼多張嘴的需求。您說,最後泥蜂幼蟲的命運是「軟弱無力,消瘦不堪,身材只有正常的一半或1/3,牠試圖織造蛹室,可是吐不出絲料,結果織不成。」其實,這是泥蜂媽媽有能力供應泥蜂幼蟲到最後一刻的情形。如果泥蜂媽媽無法按時供應足夠的食物給所有的「孩子」,那麼,彌寄生蠅的幼蟲會毫不遲疑將泥蜂幼蟲給吃進肚子裏。感覺上這好像是一種綁架、一種威脅,告訴泥蜂媽媽說,孩子在我們手上,如果不按時提供足夠的食物,就將妳的孩子吃掉。

法伯,這一章您除了談泥蜂的寄生蟲之外,您也談那些幸運長大的泥蜂幼蟲,順利長大到結蛹階段的泥蜂幼蟲。因為祂們所待之處距離地面不深,因此很容易受潮、被侵襲,因而祂們所織造的繭格外堅固強韌。「為了給自己創造一個足以防潮的隱蔽所,幼蟲以牠的技巧來彌補絲線的不足。牠把沙礫巧妙地聚攏在一起,用絲質材料把沙礫黏合起來,建成了最牢固的、防潮的蛹室。」您曾做過一個實驗,將泥蜂的蛹泡在水裏兩星期,結果呢?真神奇,裏頭竟然完全沒有潮濕的跡象。您不禁讚嘆:「我們的住宅怎麼沒有這麼好的防水材料呢!」是啊!法伯,我相信您一定和我一樣,時常被這些小昆蟲的能力所震驚,佩服祂們到懷疑人類真的是最了不起的生物嗎?昆蟲觀察的經驗愈豐富,累積愈多對昆蟲的了解,就愈來愈發現人類有許多的局限,大概再演化一億年也不可能擁有許多昆蟲擁有的能力。

這一封信我想分享給法伯您的是一種稱為嗜蛛姬蜂的幼蟲寄生在褐色蓋皿蛛(Neolinyphia fusca)腹背的照片。我曾寫過一篇文章《偏愛蜘蛛的吸血鬼》,裏頭的照片也是嗜蛛姬蜂幼蟲寄生在蜘蛛腹背的畫面,只是那隻蜘蛛是塵蛛,和蓋皿蛛不同。我還拍過其他種蜘蛛被嗜蛛姬蜂幼蟲寄生的照片,也許,哪天應該將這些照片整理出來,寄給法伯您瞧一瞧。姬蜂科(Family Ichneumonidae)裏的Polysphincta屬,專門以蜘蛛為外寄生對象,也就是我所拍到的這種寄生類型,寄生蜂幼蟲趴在蜘蛛腹部背面緊緊不肯放。在《TaiBNET台灣物種名錄》網站裏,這一屬只登錄一筆資料,沒中文名,學名是Polysphincta asiatica。在陳仁杰《台灣蜘蛛觀察入門》第87頁也收錄一張銀腹蛛被嗜蛛姬蜂幼蟲巴著不放的照片。可見,台灣應該有不少種類的嗜蛛姬蜂,期許,將來能有更多的研究出爐。屆時,我就可以提供給法伯您更多更精確且更精彩的訊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