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原子力安全委員會昨(20日)宣佈將研擬擴大防災重點區域的方案,將現行規定的8~10公里方圓擴大至半徑30公里的區域。新方案一旦定案,包括京都市,鹿兒島市,水戶市,福井市等地區都將劃入新的核災防治區域。
今年3月,東京電力福島核電廠的事故發生後,電廠周邊禁止通行的警戒區域達半徑20公里,遠遠超出目前所規定的範圍,然而方圓10公里以外的居民由於不在規定範圍之內,災害發生的第一時間,不但缺乏避難物資,也得不到政府和電廠方面的相關訊息,只能由地方首長自行決定防災措施。新的方案除了反映這次核災的實際情況之外,更進一步擴大了災害防治的範圍。
根據新案,一旦電廠附近偵測到的輻射量超出警戒值,方圓30公里應為「緊急時防護措施準備區域」(UPZ,Urgent Protective Action Planning Zone),居民都應避難或禁止外出;半徑5公里方圓為「緊急時防護措施準備區域」(PAZ,Precautionary Action Zonex),居民在重大事故發生時都必需強制撤離;另針對50公里方圓「放射性碘對策區域﹞(PPZ)的居民,則應發放碘劑並限制外出。
新案著眼的地方除了防治區域的擴大以外,還包括危機發生後的避難效率。現行的防治作法依賴「緊急時迅速放射能影響預測系統」(SPEEDI)在事故發生時計算出災害規模和影響的範圍,中央和地方首長再依此預測發布避難的指示。但是在今年3月的事件當中,SPEEDI由於資訊量不足,無法提出準確的預測,以致拖延了疏散的時機。
有鑑於此,新案以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的實測值取代SPEEDI,並在新劃入的區域內設置輻射偵測器和防護口罩等用品,規劃避難路線和庇護所。新案實施之後,核災防治重點區域將由目前的44個市町村擴大到137個,影響的人口也將增為6倍。
※ 註: 核一核二與台北都會區直線距離都在30公里內,與台北車站距離分別為24.5公里、20公里;與基隆車站分別為21公里、10公里。下圖為兩座電廠半徑20公里示意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