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林蔭大道 16條成形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北市林蔭大道 16條成形

2011年12月11日
摘錄自2011年12月9日聯合報台北 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為提升北市道路林蔭層次與綠覆率,北市府推動林蔭大道4年計畫,100年度以2000餘萬經費,在16條計畫道路廣植1000餘株喬木與20萬餘株灌木。

為擴大北市綠覆率,市府5月宣布,將以7000餘萬經費,以4年時間在全市建置35條林蔭大道,將廣植4349株喬木,灌木40萬株。

植栽選用上以具季節變化觀花性喬木為主(如光蠟樹、鐵冬青、楝樹、紫薇、流蘇、山櫻花、台灣赤楠等),兼具誘鳥、誘蝶等生態效果。

喬木下方或安全島島頭前後則輔以如宮粉仙丹、杜鵑、春不老、長紅木等不同花期灌木,呈現多層次視覺質感。

負責工程施作的公園處園藝工程隊隊長高民典說,一般喬木種植要5、6年才能達到綠蔭效果,要創造如仁愛路濃密的林蔭大道的成效,更可能要花10餘年時間,呼籲民眾能一起植樹,愛護樹木,讓北市成為真正宜居樂活的綠色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