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27日
摘錄自2014年1月20日中時電子報基隆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位於八斗子的台灣第一口官煤清國井於1876年開礦,1879年礦工曾高達1000人,日產200噸。全台最大的瑞三煤礦,1970年統計人數合計不過1500餘人,百年前清國井已發展到千人之多,重要性可見一斑。
「清國井的煤屬於石底層的本層煤,厚度達1公尺,供煤穩定。台灣一般的煤是比較薄的。」當地文史工作者陳世一說。清國井開礦後,配合洋務運動,所產煤礦運往福建船政局使用。當然,清國井的層次也不僅是「全台第一」。
然而,清國井卻在當地沉寂,歷史地位無人聞問。「直到海科建館完成,周邊地價起來,建商想跟台電買地。」許真豪不平,地權屬於台電深澳發電廠的清國井陷入去留戰:「每次說到礦業歷史,文化局都會講到清國井,但卻那麼疏於維護。清國井其實可以與海科館、深澳鐵路融為一體,發展知性旅行。」許真豪說,清國井下一個歷史任務,可以是煤礦文化園區的中樞。
不是古蹟也未列歷史建築,妾身未明之下,清國井遺址全無規畫,中正區居民發動「搶救台灣第一口官煤『清國井』遺址聯盟」,許真豪感嘆,「我們如果不爭取,他們也不會想保留了。」清國井遺址能否保存,就看政府高層有無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