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聞短評: 省思612水災 發展長治久安的水資源管理政策 --﹥ 作者:林佳穎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2005-07-02~07-08 一場612水災,讓沿海地層下陷區域淹水數天,一針戳進國家水資源管理漏洞的死穴。 台灣一年要用掉170億噸的水,其中70億噸來自河川水,50億噸引自水庫,而其他50億噸來自地下水。這意思是說,台灣依賴地下水跟水庫蓄積水源的程度是一樣的。地下水跟水庫水都是降雨蓄積而來的水體,兩者都可以藉由降雨得到補充。最大的差別是,地上水庫是我們建的,從水庫流出去的每一度水,用多少水付多少錢。然而地下水庫是老天爺蓋的,鑿井取水的人,並不需要按度數繳水費。水井所有者有本事抽多少水,就可以抽多少水。 目前粗估全台灣有20萬到30萬口水井,只有一成合法登記。技術好的鑿井工不要半天的時間,就可以挖好一口井。早期有些地方抽取的地下水在地下100到200公尺之間,如今從地下5、6百公尺抽水已是常態。一般保守估算,每年地下水超抽量在5億噸到10億噸之間,地層持續下陷就是後果。 水是維持生存所必需,每人可獲得水資源的多寡跟水價高低,決定他的用水習慣與用水方式。比如沙漠的人用水不可能像台灣人這樣阿沙力。同樣的,產業的發展也跟他能取得多少水源,以及能承擔的水價有直接關係。沙漠缺水的先天條件限制了耗水產業的發展,那裡不會有SPA,不會有造紙、染整、化工業,不會有水田、漁塭。 然而矛盾的是,每個台灣人都知道台灣島山高水急,年雨量豐沛但急流入海,人均水資源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7,是世界排名第18的缺水國。如今當島上已經沒有任何一塊土地適合新建水庫,沿海地區每年持續下陷,面積已經超過2000平方多公里的時候,不管是執政黨,還是在野黨,仍舊採取違反台灣先天水資源條件的產業政策,繼續核准新設高耗水產業,漠視節水政策及提升產業用水效率的迫切性。台灣自認是缺水國家,卻沒有發展出節水文化,問題出在哪裡?問題就出在地下水。 2003年春旱,許多人為取得一桶煮飯水而奔波,許多產業因缺水而歇業,甚至引發衛生安全的隱憂,當時曾緊急鑿井,以水車運水紓解水荒。2004年8月艾莉颱風造成桃園地區長期無水飲用,也靠地下水救命。只要地上沒水,大家就往地下要水。氣象專家表示,因全球氣候變遷影響,未來台灣的氣候型態將走向極端化,也就是乾旱期間變長,降雨日數變少,且降雨集中,也易產生暴雨型態。當乾旱期延長,地面水用盡,人們就只能依賴地下水,撐一天算一天。暴雨集中,又讓降雨成為快速的逕流進入排水系統,直流入海,大幅降低地下水補助率,地層下陷又更嚴重。 我悲觀的假設,屆時地層下陷,可能被解讀成「為救助社會緊急災害,一個不得已的犧牲」。然後新的地層下陷區,在下一次的暴雨,又成為淹水警戒區域。或者,政府要「永續」地提出N年N百億的水患治理方案,又或者,政府會考慮放棄搶救地層下陷區的念頭,繼續抽地下水,地層繼續下陷,自然而然變成溼地、甚至變成滯洪池。這樣的假設很實在,一點也不聳動。 地下水沒有管制,徹底掩蓋了全國總用水量早已超過安全用水量的事實。我們看不見一年超抽10億噸地下水對台灣會造成多大的危機,這個問題就好像不存在。然而少10億噸的水,對台灣會有多大的影響?它的影響是-整個工業界一年會有8個月沒水用;或者民生連續105天停水;或者農業整整一個月沒水。請以這樣的經濟損失乘以先前已地層下陷的30年,再加上地層下陷後永遠無法回復的幾百幾千年。這是我認為地層下陷的真正代價。而我們只能默默等待大自然再次讓溼地陸化,或是下一次的造山運動,才能幫我們挽回國土。 我認為能讓國土停止淪陷、終止水難的先後作法是:
一、真正體認台灣水資源已經超限利用的事實,由國家收回地下水權,統籌管理地下水與地面水的總用水量,在計算全國各標的用水需求量及必要生態水量之後,逐年制定節水目標; 畢竟,在未來「永續」出現的乾旱時刻,我們仍需地下水來救命。 【相關文章】 ※本文同步刊登於第193期《Taiwan News財經•文化周刊》 ■知性專題:一週回顧2005-07-02~07-08 --﹥ ■[國際篇]愛德華•諾頓 太陽能擁護者(下) ◆環境副刊:一週回顧2005-07-02~07-08 --﹥
●[自然書寫]戀上單車 ◆環境新聞:一週回顧2005-07-02~07-08 --﹥ [星期五] [星期四] [星期三] [星期二] [星期一] ■理性關懷:一週回顧 2005-07-02~07-08 --﹥ ■[生活的未來-環境與經濟]為廠商量身訂製的電弧爐戴奧辛管制標準 ■環境事件:一週回顧 2005-07-02~07-08 --﹥ ■「支持弱勢社區、改造金權城市:認養樂生院、全民反拆遷」─社會運動培訓、社區組織營隊招募進駐守護樂生行動 ▲專 欄:一週回顧 2005-07-02~07-08 --﹥
▲[台灣的地下水]使用地下水的新思維 ●活動訊息:一週回顧2005-07-02~07-08 --﹥ ●[活
動] ●[課程] ●[講座] ●[研討會] ●[環保徵才] ●[節目預告] ◆編輯報報:一週回顧2005-07-02~07-08 --﹥ ★本會訊息:一週回顧2005-07-02~07-08 --﹥
★當環境碰上新聞:環境新聞寫作實務初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