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水獺原本在完整的水路暢行無阻,卻因棲地破碎斷裂,因此也要學著走陸路,但是這麼一來,看不懂交通號誌的水獺,常常亡命車輪呢!為水獺改運,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選擇陽明水庫設置水獺專用生物廊道,這兩個月,攝影機不時捕捉到水獺通行畫面!
全國歐亞水獺分布,目前僅存金門少數個體,過去因水域連結較為完整,水獺多由水域廊道活動,鮮少會經由道路活動;這幾年則因各地水域連結程度的降低,迫使水獺需經過道路方能於水域間活動, 而使得水獺路殺事件頻傳。
歐亞水獺屬於夜行性動物,傍晚過後到次日日出前為其活動之高峰期。
為了降低水獺發生路殺的機率,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與專家學者評估後,優先以陽明水庫為改善區域。陽明水庫的特徵是壩堤較高且堤岸坡度較陡,金管處經與金門縣自來水廠會勘後,去(2014)年12月12日,在壩堤架設6處連結陽明湖及前埔溪水系的人工階梯、維持沉沙池水位,作為水獺通行廊道。
監測資料顯示,2月22日起陸續發現水獺活動蹤跡,以及排遺,而且越來越頻繁,顯示人工階梯的設置確實,有助於構築生物廊道,並改善水獺棲息環境。
藉由陽明水庫的案例,金管處表示,將持續結合在地社團及專家學者,評估金門現有水域環境並做適當之改善,期能提供水獺良好之棲息環境。
此外,金管處也於雙鯉濕地自然中心規劃救傷水獺收容區域,未來將可作為救傷水獺短期之收留中心。
全世界約有13種水獺,其中有6種在亞洲地區可見,而在台灣的金門地區,則有歐亞水獺(Lutra lutra)的分布。歐亞水獺屬於貂科(Mustelidae),過去台灣本島常見,現在則極為稀有,且可能呈不連續分布,目前僅金門地區有少數個體出現。
水獺善泳,也可在陸地上行走,以魚蝦蟹類為主食,喜歡在水質好、少污染、少干擾、食物豐富的海岸、溪流、湖庫或沼澤等水域間活動。
雖然金門仍保有穩定的歐亞水獺族群,但持續受開發、自然棲地縮減、水道被阻隔、污染、乾旱導致水源與食物減少等因素威脅,包括近來多次水獺在道路上遭到車輛撞死的案例。
保護棲地、改善環境污染、持續性監測調查、提供保育資訊等,唯有從多方面著手推動水獺的保育工作,才能挽救水獺族群。(參考:台灣國家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