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減量增 稻米每公頃成長51%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地減量增 稻米每公頃成長51%

2015年09月30日
摘錄自2015年9月29日自由時報台中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台中市民國103年稻米種植面積2萬6000多公頃,較十年前減少4900多公頃,降低15.93%。

但民國103年稻米產量達15萬4000多公噸,比十年前增加近3萬3000公噸,成長26.94%;每公頃平均產量5.89公噸,比十年前增加1.99公噸,成長51%。

市府主計處說,稻米產量不減反增,全拜產業升級之賜。

稻米生產多集中在大甲溪、大安溪下游,即大甲區、大安區、外埔區、清水區及后里區,產量達7萬8400多公噸,占全市總產量的50%;其次是,烏溪流域的霧峰區、烏日區、大肚區及龍井區,產量4萬2200多公噸。栽種稻米皆為水稻,其中又以蓬萊米為大宗,占九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