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保育類鉛色水鶇雛鳥疑遭盜獵、美團隊首度發現魚類捕食珊瑚行為、秘魯農民對德國能源巨頭索賠案開審 | 環境資訊中心
編輯直送

宜蘭保育類鉛色水鶇雛鳥疑遭盜獵、美團隊首度發現魚類捕食珊瑚行為、秘魯農民對德國能源巨頭索賠案開審

2025年03月18日
編輯室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3月17日

農業部推台灣蚵認證 雲林首批農民通過

雲林縣放養牡蠣面積將近1000公頃,然而近年來大量境外蚵混充台灣蚵出售,雲林牡蠣養殖協會表示這對本土養蚵農民造成嚴重衝擊。農業部漁業署等單位除推動產銷履歷外,也研擬將大盤販運商納入溯源管理。對此雲縣府農業處表示,縣內牡蠣養殖戶經輔導後已有蚵農獲認證。(公視新聞網報導

基隆港「建輝輪」重油外漏約100公升 多艘船舶沾染油汙

中華民國籍貨船建輝輪16日傳出在基隆港東10碼頭進行加油作業時,不慎將重油洩漏至船外,初步估計約100公升,造成附近數艘正在裝卸作業的貨輪,同時遭受污染無法出港,現場已佈設攔油索進行緊急處理。初步調查顯示,建輝輪剛完成歲修,由於透氣孔沒有鎖緊,導致加油時油料外溢到貨倉,最後流入大海。(自由時報報導

宜蘭保育類鉛色水鶇雛鳥疑遭盜獵 親鳥叼蟲回巢悲鳴

一名男子16日疑在宜蘭縣攔沙壩盜獵第三級保育類鉛色水鶇雛鳥,親鳥叼著蟲回到鳥巢,不見雛鳥蹤影,焦急地在附近打轉,發出聲響呼喚著雛鳥。目睹鳥友表示,該名男子摘下6株山蘇,其中1株發現僅剩鳥巢,懷疑男子已將雛鳥抓走。宜蘭縣政府農業處表示,昨天獲報後到場查看,已無任何物品和跡象,如民眾有證據或照片,請提供縣府查辦。(中央社報導

爆37座淨水場致癌物超標卻無罰則 陳菁徽轟環境部躺平

飲用水品質成民眾生活環境重要指標,國民黨立委陳菁徽批評,我國去(2024)年有37座淨水場遭驗出包含PFAS在內的致癌物超標,但「飲用水條例」卻已28年未修訂,飲用水安全簡直遭環境部放生。環境部表示,還需配合台灣自來水公司改善的期程,因此目前不用罰錢的方式來管理。(經濟日報報導

台東下賓朗部落反對旅館開發案 今赴議會遞交陳情書

台東縣「下賓朗部落綠野仙蹤渡假旅館開發案」環評初審通過,居民認為開發危及傳統文化領域、當地飯店已飽和,17日早赴議會陳情,要求議會為族人發聲。議會祕書長吳慶榮代表接下陳情書,將轉交縣府權責機關處理。(聯合報報導


美團隊首度發現魚類捕食珊瑚行為 有助降低珊瑚復育成本

美國的珊瑚復育研究團隊,近期首次捕捉到會捕食珊瑚的三種魚類,包含紅帶鸚嘴魚、四斑蝴蝶魚和綠鸚鯛。研究團隊認為,未來可提前將各種類的珊瑚復育於適合生存的地點,降低受魚類掠食影響,並減少復育成本。由於人工分析影像極為耗時,團隊也計畫引入AI協助識別魚類,讓分析過程自動化。(公視新聞網報導

肯亞資源短缺致人獸衝突加劇 超越盜獵成大象非法死亡主因

肯亞由於氣候變遷造成當地食物及水資源短缺,導致人類與野生大象間的衝突也越發頻繁。當地保育組織指出,人象衝突已超越盜獵行為,以肯亞為例,野生大象為了尋找食物闖入農田破壞作物,部分農民為了保護生計,便以長矛等工具反擊。保育團隊持續找尋人象共處的方式,其中又以「蜂箱圍欄」效果最顯著,根據觀察,大象因為害怕蜜蜂,即使在農作物產季,也有多達86%的時間避開農作物。(公視新聞網報導

龍捲風襲美國中西部各州 目前已釀40死

美國的中西部地區上週末遭極端天候侵襲,出現風速每小時130公里的暴風,龍捲風、豪雨等各種天然災害重創各州,包括房屋和樹木倒塌,至少已經有40人不幸死亡。專家表示,這次風暴是低壓系統出現在中西部上空造成,加上當地平緩的地形,讓災害容易擴散到其他地區。(公視新聞網報導

斯里蘭卡猴群猖獗破壞農作物 普查行動掌握數量安置

南亞的斯里蘭卡面臨猴群猖獗、肆意破壞農作物的困擾,除了猴子之外,近年來巨松鼠、孔雀及豪豬等數量攀升,更讓農作物損失雪上加霜。斯里蘭卡農業副部長卡倫那拉尼表示,由於動物破壞,很多農業用地被荒廢,人們放棄農耕。為了解決問題,當局發起普查行動,要先掌握這些動物的數量,再想辦法進行安置。(公視新聞網報導

氣候正義:德國法院開審秘魯農民對德國能源巨頭索賠案

德國北部的哈姆(Hamm)法院3月17日終於開庭審理延續了將近十年的一起氣候訴訟案;一位來自南美國家秘魯的農民在德國法庭起訴德國的能源巨頭德國萊茵集團(RWE)  ,要求 萊茵集團 修復安第斯山脈的氣候變化影響,儘管萊茵集團在當地並沒有任何礦產以及能源開採活動,但是,這位秘魯農民本着污染者必須支付的原則要求這一歐洲最大的污染企業之一承擔部分的應對氣候變化的工程費用,此案因是一起典型的發展中國家民眾的利益受到發達國家污染集團損害的氣候正義訴訟案而受到國際輿論廣泛矚目。(法廣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