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霧瀰漫 爬山恐心臟病發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酸霧瀰漫 爬山恐心臟病發

2008年06月29日
摘錄自2008年6月28日自由時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台灣中高海拔的森林經常籠罩在一片濃霧當中,虛無縹緲意境雖美,但根據研究調查,這些霧卻比酸雨還酸,酸鹼值(PH)甚至低於四,從氣流研判,這些「酸霧」與中國傳送過來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有關,影響人體健康及森林保育。

酸霧比酸雨還要酸

無論是酸雨或酸霧都屬於「酸沈降」,農委會林試所主任黃正良解釋,由於霧比雨顆粒小,表面積大,攔截的污染物多,加上蒸發濃縮作用,因此酸霧比酸雨更酸,危害也更大,而霧通常發生在山區,也直接影響森林的生長。林試所連續三年進行「霧沈降對森林與養分循環影響」研究,證實霧的PH值偏低,且離子濃度比雨水高出4到53倍。

台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教授林登秋也曾在溪頭進行觀察,他指出,一年365天中,有霧的氣候就超過300天,一個月至少有21天有霧。當地酸雨PH值為4.2至4.6,但酸霧PH值僅3.7。

樹葉流失鈣鎂 延緩樹成長

林登秋說,酸沈降造成台灣林木葉片鈣、鎂流失,鎂是葉綠體重要成分,如不足將影響光合作用;至於鈣則是營養平衡機制,大量流失,植物將生長遲緩。國外曾發生森林因此大面積的枯黃、死亡,林登秋強調,國內研究者有限,但因中高海拔都是珍貴樹種,具特有生態系統,基於保育立場,政府應全面調查。

酸霧來源,除本地污染外,還有境外污染,其中又以中國最髒、最酸。長期在棲蘭山觀測的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副教授張世杰曾比較來自太平洋、菲律賓與中國污染的酸霧,來自於中國污染的酸霧,PH值平均為3.3,而來自太平洋、菲律賓約在4左右,此外,硫酸根離子濃度也是太平洋、菲律賓的六倍之多。

高山瀰漫酸霧,醫師建議民眾最好不要在起霧時爬山。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除像酸雨一樣,長期暴露會掉頭髮、皮膚過敏性反應外,酸霧還會吸入人體內,若進入上呼吸道恐引起過敏性鼻炎,顆粒夠細則會進入下呼吸道,也會誘發氣喘,心肺功能不佳者,也要小心心臟病發作。

張世杰指出,他的實驗是經過嚴密儀器測出來的,其實民眾在爬山時也可自己動手檢測酸鹼值,只要把酸鹼試紙沾上霧的水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