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河濱鳥事 看生態入侵隱憂(上)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從河濱鳥事 看生態入侵隱憂(上)

2008年11月06日
本報2008年11月6日台北訊,實習記者許恆明、林惠珊、江可捷、謝家忻、許芝芬、曾米嬪報導

在河濱沿岸常見的八哥,今年八月列入保育類野生動物?

河濱公園有運動休憩設施的開放空間及聚集許多保育團體進駐保護濕地,保障河川機能與自然生態特性的生態保育區域,使得河濱公園成為市民最佳運動遊憩的首選地外,也可進行賞鳥、觀察生態活動之場所。

長居在河濱附近的民眾表示:八哥是目前河濱沿岸較常觀賞到的鳥種之一;而一般民眾以為在河濱所觀賞的生物總數很多,鳥種也很多樣化,感覺生態保育相當完善,但實際上確有許多本土生物的數量正逐年下降,本土八哥就在今年8月被新列入為第三級保育動物名單。

常成群出現在河濱沿岸的八哥,為何會出現在保育名錄呢?

外來種引進

善於模仿人講話、模樣可愛的八哥,近年來引進不少東南亞種的家八哥與白尾白哥,嚴重威脅本土種;慈善宗教團體進行的放生活動,購買多為外來品種,造成放生生物以外來種居多;喜歡群聚的八哥,放生後四處繁殖,外來種族群數量大增,造成本土八哥生存危機,導致本土品種快要滅絕。

喪失野外求生技能

遭受民眾棄養或無意飛出鳥籠的八哥,因長期被飼養逐漸喪失野外求生技能,連基本捕食都有問題,在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決的天則下,終就無法與外來種競爭。

相似狀況的野生動物,陸續也列入保育動物名錄,在遊憩河濱公園的同時,不妨也關注一些台灣本土動物,以免造成不可彌補的後果。

從河濱鳥事 看生態入侵隱憂(下)

※ 2008生物多樣性環境新聞志工培訓營分組實習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