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前瞻:環境劣化 有機農業是台灣的機會 | 環境資訊中心
回顧與前瞻

2010前瞻:環境劣化 有機農業是台灣的機會

休耕補貼轉為有機補貼 台灣將成全球有機農作比最高國家

2010年01月27日
策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整理報導:劉育珊

工業化後,人類生活型態開始轉變,環境污染因之而生,種種改變讓我們發現人類的健康相當脆弱。今日食物來源日益受重視,有機變成一種風潮,滿街都是有機商品,究竟有機是什麼?有機將帶來什麼新機會?

台灣有機產業促進協會理事長陳世雄:有機現在是世界的風潮,除了食物之外,連衣服、化妝品都標榜有機,所謂的「有機」必須要從四個角度來衡量,分別是健康、生態、公平、關懷,然而現在台灣大多數的消費者僅停留在健康的層次,為了健康而購買有機產品,尚未注意有機的其他面向。

印地安人有一句話說,「只有當最後一條河被污染、最後一棵樹被砍下,人類才會明白對於環境的傷害」,台灣的泰雅族也有一句話,「如果你為了毒魚,而在河裡放毒藥,總有一天你會喝到那條河的水。」這些都說明了人類為了生產需要的食物,而傷害了我們生存的環境。

有機農業其實是對上述的問題作出反思,現在全世界都把有機農業當作最重要的政策,以歐盟為例,他們把有機農業當作施政主軸,政府預算每年有44%投入於農業,其中大部分是用於有機農業的補助,但台灣的農業預算僅佔4.4%,現有機農業佔總耕地面積僅0.2%,而政府目前一年發200億,讓20萬公頃農地休耕,已佔耕地面積達25%,若農業單位改變思維,把休耕補貼拿來做有機補貼,台灣很快就有機會成為全球有機農作比例最高的國家。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林朝成:要發展有機有三個重點,第一為要有支持系統,包含市場系統等,目前政府對於這領域並未著力,有機商品進不了超級市場;再者,須給農民信心,因為農民轉為有機之後,初期普遍收成不好、賣相不好,政府須給予補貼;第三是復耕,台灣現已有大量農地休耕,休耕農地的復耕是需要時間的,台灣需要為復耕做準備,亦可藉此機會結合有機生產。

陳世雄台灣的有機農業推動已久但進展慢,跟消費者的參與、認知不夠有很大關聯,消費者普遍只重視農產品的外觀,而忽略了生產過程的健康自然。現在台灣的有機市場一年有50億,但其中有70%是進口的,此反映出消費者不了解大力支持本土的有機產品,對環境的改善、農業的永續是有益的。

※ 此系列座談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中華電信基金會、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主辦,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公視PeoPo公民新聞平台、台灣立報、國際厚生健康園區、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協辦。

Ø 座談時間:2009年1月25日上午11:00
Ø 地點:氣象風險管理開發公司攝影棚
Ø 主持人:張宏林(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秘書長)
Ø 與談人:台灣有機產業促進協會理事長陳世雄、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林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