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水壩時代的水資源思維(下) | 環境資訊中心

後水壩時代的水資源思維(下)

2004年10月12日
作者:美濃愛鄉協進會

近幾十年來,上述僵化的水資源思維,讓台灣水利單位退化到「缺水」就直接地想到在河川上游興建水庫,「淹水」就直接地想到要築更多更高更強的水泥堤防,農田灌溉設施變成政治酬庸等線性思維。許多民眾也會受到政策宣傳影響,反射性地以為「解決缺水問題=興建水庫」,並且質疑「沒有水庫,那水從哪裡來」。僅管歷經多年的反水庫運動,且台灣各界也逐漸起身質疑水庫神話,我們仍然對於觀念改變之慢,以及自然反撲之快感到憂心與緩不濟急。

回顧近幾年,台灣民間社會對錯誤的水資源思考,透過論壇、行動與另類思考或國際聯繫,漸漸發展出「永續發展」的觀念,且令人稍稍感到欣慰的是,公部門在民間壓力下,部分調整了一些對自然造成浩劫的工程開發項目,也在2002年整合官方水利事權單位成立了「水利署」,並依照水資源永續發展理念許諾了「落實流域管理機制」、「推動水利產業革命」、「合理水價結構」、「籌劃多功能水源開發策略」、「實踐生態治河理念」等5項施政願景。在這部份,我們確實看到了僵化的水資源官僚體系有了一些轉變,以及民間社會追求改變的力量。只是,當前的執政隊伍對於水資源政策的思考,陷入了政治的偏袒,在實際的建設行動上非堅持以永續為原則的「根本的」解決方案,像湖山水庫、四大人工湖、荖濃溪越域引水等方案,基本上延續了舊時代唯開發主義思考的發展方案,過去掌握水資源開發的技術官僚和工程顧問,仍然依照舊的水資源運用思維,進行大而無當的開發方案。

1997年,柯林頓總統執政時期,因受到自1990年代以來,環保團體、各種專家與公部門的壓力,接受了這些團體在美國國內與國際上對大壩已進行了全面、詳實和細膩的比較研究的考量下,明訂憲法禁止在美國繼續開發大型水庫。柯林頓的宣示,鼓舞了在世界各處為反對大壩而戰的人民,也為國際反水庫運動的聯繫與合作,提供了理論與實踐的資源。

從世界理論的觀點看來,資本是流動的,它可以從中心轉到半邊陲或邊陲地區,從另一個角度看來,雖然大壩已從已開發國家暫停了下來,但是水庫的資本與技術大量且快速地轉移至拉美、非、亞地區,為快速的工業化發展服務。因此,此次東亞與東南亞等十幾個國家的民間團體在台灣聚集,正是反映亞洲人民反抗水庫興建運動的急迫性與必要性。

「我們真的只有一個地球!」隨著新自由主義浪潮襲捲全球,市場自由化、解除管制和追求利潤的全球化現象,全球資本家已經聯合起來,透過世界銀行(World Bank)、國際貨幣基金(IMF)和世界貿易組織(WTO)深入到每個國家,控制人民的生活,壓迫生存的條件,使得自然資源浩劫、人類生存環境艱困。可預見的後果是,當自然資源私有化與壟斷性,嚴重威脅人民的生存條件的時候,資本瘋狂擴張和人民的環境生存權的矛盾就會尖銳得開始鬥爭,自然資源與人類生存的重要性與公共性被拋棄在政商一體的美麗的謊言之外。在歷經了一個世紀的工業化發展,對自然環境的剝削使得我們賴以維生的水與河流變成了年年困擾著我們的自然災害,未來我們更擔憂水的商品化將使得人民的生活更加困難。

對於因為水而來的種種問題與現象,我們認為有必要進行再次檢驗與思維,以迎向後水壩時代,為保衛自然河流而行動。因此,美濃愛鄉協進會與其他國內外關注水資源、人文社會與社區的可持續發展的團體、學界和個人,再次協力共同舉辦國際會議,集結商討後水壩時代的水資源思維,擔負起持續為台灣水資源把脈的工作。在此次會議中,將有來自不同國度的人民,從東北亞到東南亞和美國,介紹他們各自國家的經驗與奮鬥歷程,討論他們如何面對水與發展的關係,進而,全面理解為何先進國家,採納了民間社會的意見,在水資源政策之決策程序中納入了社會、人文、生態、資源的公平分配等考量,並在此前提下重新考量水資源與河流政策。我們也會在此次會議中,去思考為何有些國家那麼有自信的進行拆壩行動,而長期以來不被台灣社會看見的發展中國家的社會運動,他們又是如何運用傳統智慧經營出另類水資源思維的經驗。這些課題會一一在此次的國際河流會議中討論出來。

在面臨轉變的時刻,我們期待台灣社會各界再次協力,共同關注水、河流與生命,和來自亞洲地區的人民聯合起來,為健康公正的社會共同奮鬥!

編按:本週五、六、日(10月15-17日)台灣即將舉辦「國際河流會議」,邀請「東亞與東南亞河流看守組織(River Watch of East & Southeast Asia, RWESA)」 的成員,討論各個不同國家在水與發展關係的對待,並重新考量台灣水資源與河流政策,歡迎關心水與河流的朋友踴躍參加!

詳情請參閱:http://mpa.ngo.org.tw/2004-river/river-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