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助花博35億 收購公糧缺6億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補助花博35億 收購公糧缺6億

2011年05月05日
摘錄自2011年5月5日自由時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農委會補助花博高達35.27億元,結果出現嚴重預算排擠,農委會日前調高公糧稻穀收購價,一年將增加支出6億元經費,但是卻找不出錢,不但被迫動用到行政院的第二預備金,又造成米價上漲,民眾的納稅錢不但被用來收購公糧,自己還得多花錢買米,等於被剝了兩層皮。

農委會今年預算956億元,第一預備金4千多萬元,第二預備金則是行政院因應緊急狀況的救命錢,今年大約編列了80億元,調高公糧收購價格所支付的6億元,就佔了將近7.5%,萬一國家再有緊急開支,財政必將更加困窘。

、24日馬英九總統宣布提高公糧收購價,推翻3天前農委會主委不願調整收購價的說法,農委會26日正式調高價格3元,不但政府得再增加6億元支出,更造成稻穀全國平均價格從每公斤20.6元漲至23.76元,漲幅15.3%;白米零售價也應聲上漲,從36.95元漲至38.65元,漲幅近5%。

開南大學行銷系榮譽講座教授吳明敏指出,農委會花了超過35億元補助花博,現已出現嚴重預算排擠,不僅吉園圃、有機農業的預算今年比去年減少6成5,產銷履歷也只剩下1千萬元,比去年減少3成7。連調高公糧收購價增加的6億元經費,都要由第二預備金支出。花博花了中央政府很多錢,相關的商品和門票收入全歸台北市政府所有,要台北市政府幫忙農民,甚至付這6億元也不為過。

台北花博發言人馬千惠回應,花博的產值是由全民共享,創造出的經濟效益也是全台灣共同創造,並非由北市府獨享。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陳吉仲說,雖然增加的米價佔國人平均飲食消費支出並不多,但是高糧價對中低收入戶的影響卻相當大。

陳吉仲表示,多數農民沒有烘穀設備,只把濕穀以輔導收購價格將權利賣給糧商,糧商烘成乾穀後,再以更好的計畫收購價格賣到公糧倉庫,從中賺取價差。若直接補貼給農民,可以吸收種稻上漲的成本,後端價格也不會連帶上漲。

苗栗苑裡農民陳文龍與崑濱伯都認為,除了提高收購價,更應提高收購量才能真正增加農民收益。如果農委會35億的花博補助款用來增加公糧收購,以每公斤26元收購價格計算,可增加約13.5萬公噸的公糧,等於比現行收購量20萬公噸,再增加近7成的量;即使把花博補助款直接補助稻農,也可讓全台22萬7千戶稻農每年再多約1.5萬元收入。

農糧署副署長游勝鋒表示,花博預算是分年編列,而公糧收購動用第二預備金,是因為今年預算已經編列,對於額外增加的支出,才會動用第二預備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