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給地球系統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挑戰。而這些挑戰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繫。這種情況下確保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在學界與社會各界之間搭建起一種新的關係。這是為期五天的永續發展科學、技術和創新論壇上與會的知名學者傳達出來的資訊。該論壇作為聯合國永續發展大會——里約+20的鋪墊於上周在里約熱內盧召開。
國際科學理事會(ICSU)主席李遠哲表示:「人類的發展路徑正在蠶食著地球的自我修復能力。目前我們所掌握的科學證據已經充分說明了這點。我們必須找到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走向一個安全、富足的未來。用我們所掌握的全部知識和創造力,這是絕對有可能的。但是,我們的時間所剩無幾。因此,我們需要展現出真正的領導力、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拿出具體行動,將我們的世界引上一條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上周,來自75個國家的500多位科學家齊聚巴西里約熱內盧,呼籲各國決策者開會商討未來發展路徑問題時能以更加嚴肅的態度對待學界的研究成果,即便是不能找到切實的發展道路,至少也能夠為我們指明未來的發展方向。
一位又一位的專家強調並且拿出了實驗證據證明,我們身處於一個全球環境、社會、金融、地緣政治、技術等各種危機交織的時代。很多專家私下裡表示,參加里約+20會議商討解決方案的決策者不約而同地對這些證據表現出了漠視的態度,這讓他們感到非常無奈。他們希望能夠重新施加壓力,使科學在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發揮更為重要且有效的作用。
簡言之,研究人員正在探索一種能夠將學界和社會聯繫起來的新的模式。他們希望通過這種關係能夠為永續發展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多的輔助資訊,説明社會建構適應環境風險的能力。很多參加里約論壇的人也對學界本身提出了批評,認為研究人員一直以來都封閉在自己的象牙塔裡。相反,他們應該直接與社會交流,確保那些影響世界的新的現實情況能夠為人所知,從而將知識轉化為推動永續發展的力量。
該論壇由國際科學理事會主辦,UNESCO、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國際社會科學理事會、巴西科技創新部、巴西科學院等單位協辦。
與會的科學家圍繞目前地球所面臨的最艱巨的挑戰展開了討論:如何在全球人口快速增長的同時確保糧食水源的供給,如何有限地降低燃煤、石油消耗的同時提供充足的能源、世界應該如何應對逐漸加劇的氣候變化危機和災害、以及如何以更加公平的方式解決上述這些問題等。
論壇的成果之一就是啟動了名為未來地球的全球永續研究十年倡議,為整合跨學科研究提供了平臺。李遠哲主席在描述該倡議的重要意義時這樣說道:「我們應該透過綜合研究、系統整體性思維、以及更加積極地致力於科學領域的交流、教育和參與等方式探尋解決方案。而科學新知必須在這一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如今的問題是,上周論壇提出的建議對本周在聯合國永續發展大會(UNCSD)上討論的政治協議將會產生多大程度的影響。聯合國永續發展大會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里約+20峰會,即首屆地球峰會召開20年後在同一座海濱城市再次舉辦的峰會。然而,2012年的會議籠罩在陰鬱的氣氛之中。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全球經濟正處在衰退之中,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1992年達成的承諾至今能夠兌現的寥寥無幾。聯合國環境規劃署6月6日出版的年度《全球環境展望》中已經清晰地說明了這一點。
論壇期間被反覆提及的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就是,科學家往往都是在「閉門造車」,而這恰好阻礙了科學研究在發展決策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聯合國永續發展委員會秘書長沙祖康就充分意識到了這點,因此在不久前呼籲所有專業人士能夠向決策者「獻計獻策」。透過加強各學科的聯繫,未來地球專案可望給我們帶來極大的幫助,尤其是有助於我們瞭解某一領域的科學進展給其他領域所帶來的意想不到的後果。論壇上展開討論的一個例子就是生質燃料的發展。這項進展對糧食作物耕地和水資源供給都造成了影響。
解決這類問題的一個方法就是物理學家和社會學家更加緊密地合作。近期召開的各項學術會議上已經反復提出了這個問題。很多里約論壇的與會者還進一步提出,應該由社會學家負責研究專案的開發,而不應僅僅作為合作者受邀參與項目。
為了讓更多人「看到」他們所作的工作,世界各國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術領袖透過此次論壇發起了一場宣傳活動,並且指出,他們所作的全球環境變化研究常常遭到漠視。「社會學家的作用往往就是幫助自然科學家兜售他們的解決方案。」國際社會科學理事會執行理事海德•哈克曼提到。她對此並不認可,相反,她認為,社會學家應該從一開始就參與到專案中。「很多一開始就參與工作的社會學家並不為人所知。我們要做的就是讓他們從幕後走到台前。」
哈克曼發表的一份ISSC報告中簡要勾勒出社會科學領域的六大問題。這六大問題也可以稱作理論研究的「基石」 。無論何種學科領域的研究工作,這六大基石都統統適用。例如,將「解讀和主觀意識構建」這一基石運用到氣候變化研究中就能夠解決「為什麼面對數十年的科學知識積累,我們依然對氣候變化抱著漠視和否定的態度?」這個問題。國際社會科學理事會正在建立一套「優秀實踐指南」,從而鼓勵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人員發展全球變化方面的研究。「我們必須調動社會科學領域研究人員的積極性,鼓勵他們主動與自然科學領域的學者展開合作,這是一個雙向過程。」哈克曼說道。
南非人類科學研究理事會會長奧利弗•石沙那指出,學術領域的全面合作還存在著重要的挑戰。這些挑戰包括如何定義綜合學科、如何對其品質進行衡量、如何在共同的方法論和均可接受的證據基礎上達成共識等等。而以上這些問題在自然科學領域和社會科學領域會有所不同。但是,這並不能打消我們的抱負。她表示:「社會科學應該是所有永續發展研究的核心。原因很簡單,我們所研究的正是人類的行為。」
相關文章
讓里約成為消除生態滅絕的起點 2012年6月19日
里約會議:絕非「拯救人類的最後稻草」 2012年6月13日
拯救地球的另一種嘗試 2012年6月1日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發表日期2012年6月20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