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內湖保護區開發案 地方疑慮大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慈濟內湖保護區開發案 地方疑慮大

2012年11月12日
摘錄自2012年11月10日中時電子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慈濟內湖保護區開發案爭議多時,近期再送都市設計審議,強調調降建築容積率,擴大滯洪池容積,並維護生態,盼解除地方對於保護區開發後的淹水疑慮。但地方批評,慈濟不對附近住戶舉辦公開說明會,執意開發,更加深住戶疑慮。

變更計畫基地與大湖公園僅一路之隔,慈濟欲將保護區變更為社會福利特定專用區,面積4萬4千多平方公尺,針對外界質疑在保護區內大興土木,破壞生態,發言人何日生說,民國86年慈濟取得土地時,就是柏油鋪面、鐵皮屋林立,「名為『保護區』,實為『破壞區』。」

志工、前交通部長蔡堆說,開發區是牛稠溪水系,開發後仍保有原本的地表逕流,建蔽率為35%,相當於保存2/3土地不蓋建物,容積率從原本160%調降為120%,採用綠建築,擴大滯洪池。

長期關注此案的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也說,不反對慈濟行善,但回歸根本,在保護區進行變更開發,就是錯誤決策,此案挑戰市府對於保護區的定位與價值,一旦解編,保護區恐將逐步淪陷。

劉德正批慈濟暗中找里長、反對派學者談,企圖各個擊破,卻不公開正面回應居民。廖本全說,開發區地質敏感,淹水、邊坡滑動等種種疑慮,彷彿敵不過慈濟標榜的人文志業,且此開發案與法無據,希望都委會審慎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