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視布袋生態風光 志工揮汗搭建賞鳥亭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珍視布袋生態風光 志工揮汗搭建賞鳥亭

2013年07月01日
本報2013年7月1日嘉義訊,林琳報導

來自台灣各地49名志工29日參加嘉義布袋生態工作假期,認識社區的生態與綠能推廣工作之餘,合力運用舊時工法協助搭建賞鳥亭,以供民眾、賞鳥人士觀察黑面琵鷺等保育動物。「透過在地社區的綠能宣導及生態保育的用心,相信在地的發展一定會有成果的!」參加嘉義布袋生態工作假期志工張心欣,有感而發地說道。

志工在師傅帶領下,使用竹子編列完成4公尺長的牆面。

本活動是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嘉義縣生態保育協會、新岑國小、台灣天柏嵐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合作所舉辦。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蔡福昌表示,嘉義布袋溼地在十多年前一度淪為八輕等工業用地的預定地,經過當地居民、組織的抗爭力量才得以保留下來。爾後,歷經廢曬多年後,演替為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及候鳥的中繼站,其中更發現黑面琵鷺、鱟等重要保育類動物的跡象。

經過志工頂著豔陽努力搭建,眾人共同完成以竹子編列的4公尺高牆面、鋪設9平分公尺(約750塊磚頭) 地磚、種植範圍約80平方公尺的濱水菜、2棵黃槿樹,用行動表達對當地生態的守護心意。

志工於棲地沿岸邊進行濱水菜種植。嘉義縣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蘇銀添強調,藉由地方生態優勢、搭配在地綠色國小的轉型等推廣,希望志工用身體的勞動,讓我們為南布袋這片貧瘠的土壤,扎下濕地糧倉的草根種籽。因此,志工服務分為搭建賞鳥亭的結構組、砌磚組,此兩組分別進行以竹子編列用蚵繩固定的賞鳥亭牆面、鋪設於地面防止因雨水打滑的磚塊,營造安全的賞鳥空間。以及植栽組,種植可儲存水份、適合鳥類築巢的濱水菜、防風樹種。

施作的同時,可觀賞在旁棲息的高蹺鴴等、烈日下感受徐徐海風吹拂,讓志工邊服務邊體驗在地風光。砌磚組志工葉佳怜表示,砌磚看似簡單,才發現其中有很多繁瑣的細節要注意,志工夥伴雖個個外行,卻有強大的團結力量完成的決心。植栽志工吳文婍表示,實際種植時需頂著大太陽下工作,揮汗如雨,不過可以為環境盡力,很值得!結構組志工莊佐文表示,在師傅認真在旁協助下,體驗竹子堆疊編列的老技法,真是收穫良多。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感動地表示,很感謝在地居民、組織的對棲地的努力,不論是社區營造、綠能國小轉型、承襲傳統技法的賞鳥亭。讓參與者實際來到環境現場,感受土地的生命力,加深對大自然生態的認同及敬意,希望能讓更多人一起來關懷土地,付諸行動。

服務結束後,志工於賞鳥亭前合照